宜兴东坡书院

有的人终生滞于一地难得安顿,而有的人身如飘萍却身心安顿,譬如像苏轼这个身不由己命若羁旅之人。调任也好左迁也罢,主动也好被迫也罢,他的一生就似一根杨柳枝,到任一地方都能扎根抽叶生机盎然。三座西湖一座东湖,挖湖修堤栽桃柳,办学建亭赏景,开荒种地研食谱,他安之若素甘之如饴。他虽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但能把握住自己的身心。他将人生的韧性拉长,将生命的真谛勘破。四海为家,处处是家,哪怕天涯海角穷乡僻壤,也能将身心安顿妥帖。而宜兴,便是他生命羁旅之一站。在湖州任职期间,他数次莅临,在蜀山下买田起屋,还想弄一小园种桔三百棵。虽然这里离京都很远,但与他身心却很契合。若非乌台诗案事发,或许他会终老埋骨于此。如今之书院,即是他当年之旧业,亦是他身心安顿之见证。试问如此之人,谁又能真正打败他?
二0一四年四月
宜兴张公洞

道家好聪明,将天下名山皆列入洞天福地,划入自己势力范围,等于进了编制。你要逛逛,嗨呀,此地是我的,交个买路钱!张公洞,乃道教五十八福地。我是交了买路钱的,不过是交给了政府。此福地已公私合营了。何仙曾在此修道?据说有三位:一先秦庚桑楚,二东汉张道陵,三唐代张果老。考史,第一位乃《庄子》中虚构人物,第二、三位实有其人,然并无蹑足于此之记载。当然,神仙之所以称为神仙,乃神乎其神,仙踪难觅者,岂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揣度的。或腾云驾雾,来无影去无踪亦未可知也。
二0一四年四月
宜兴孙权射虎处

看演义,以为孙权乃一文弱公子,非乃父乃兄战场拚杀之辈,实误解矣。史载,权与兄同,嗜猎,曾多次亲搏虎,属下谏而不改,亦刚烈勇士也。曹操叹“生子当如孙仲谋”,非虚言哉!宜兴江浙之交之悬脚岭有亭,载为权射虎处,现有碑。一曰在丹阳东。
二0一四年四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