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说龙贾学平/搜集整理

龙年说龙
贾学平/搜集整理
今年是农历甲辰龙年。
龙,这一中华民族的神圣象征,常常显得神秘莫测,难以捉摸。正因如此,我们常听到一句谚语,'神龙见尾不见首',形象地描绘了龙的这种神出鬼没的特性。在《尔雅翼》中,龙被描述为集九种动物的特征于一身: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这种观点很可能源自于黄帝融合各部落图腾创造龙的故事。这样的描绘不仅展现了龙的神秘魅力,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龙的深厚情感和无尽敬仰。
龙,这一贯穿中华文明数千年历史的神秘生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独特的形态与特性。在先秦时期,龙的形象开始具象化,夔龙、螭龙等纹饰的出现,为后世描绘龙的形态提供了基础。到了两汉时期,龙的形态变得粗犷奔放,它们自由飞翔于天际,展现出不受束缚的自由精神。隋唐时期,龙的形态逐渐成熟,长吻长角的形象、凌厉的眼神以及四足三爪的姿态,都彰显了皇家的威严与力量。宋代时期,龙的形态更加严肃威严,四足四爪的姿态更加强化了其庄重的气质。元代时期的龙,头部较小、身躯细长,细脖、细腿、细爪和细尾的造型给人以轻盈灵动之感。而到了明代,龙的形态更加凶猛威武,胸前的曲折绶带以及身披的火焰纹都增添了其威严与力量。清代时期的龙则显得气宇轩昂,龙首后勺丰满、身躯健硕,展现了龙的雄壮与豪迈。这些不同历史时期龙的形态与特性,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更是中华文明不断演进的见证。
从先秦时期的初步具象化到清代的气宇轩昂,龙的形象在中华文明的漫长岁月中历经了多次演变。每个历史时期,龙都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色。无论是夔龙、螭龙纹饰的细腻,两汉时期的奔放自由,隋唐龙的神韵凌厉,宋代龙的威严庄重,元代龙的细长身姿,还是明代龙的凶猛威武和清代龙的雄壮健硕,都彰显了中华民族对龙的深厚情感和无限想象。龙的形象变迁,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反映,更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传承的生动体现!
附:中国龙的种类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常用来象征祥瑞。在《礼记·礼运第九》中,龙与凤、龟、麟一起并称“四灵”。
为“四圣”、“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天之四灵”之一,又称为苍龙,代表东方,青色,因此称为“东宫青龙”。
02. 虺(hu)
《述异记》载:“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是龙的幼年期。
按照古籍记载的神话和传说,龙一生要进行四次变态,也就是四次进化,每一次外形都会发生变化,名称也不同,幼年和成年,只有成年的才叫龙。对应人来说,就是幼年、少年、成年、中年和老年的区别,五种时期,四次进化。
03. 虬(qiú)
据古籍记载,幼年形态的龙,叫做虬龙。《说文解字》:龙无角者。各本作龙子有角者。今依韵会所据正。然韵会尚误多子字。李善注《甘泉赋》引《说文》虬,龙无角者。
04. 螭(ch)
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类龙生物。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螭龙寓意美好,吉祥,招财,也寓意男女的感情。
05. 蛟(jio)
虬龙长到500年,就会进行第一次进化,变成蛟龙。关于蛟龙的相貌,古籍记载略有不同,总得来说,蛟似蛇而四足,无角,形态非常接近一般意义上的龙,只是比龙细小一些。
传说蛟龙千年才能第二次进化为真正的龙。蛟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水龙,一般栖息在湖渊等聚水处。蛟龙若遇雷电暴雨,必将扶摇直上腾跃九霄,成为凌驾于真龙之上的神龙。
06. 角龙
指有角的龙。据《述异记》记述:“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真龙和蛟龙完全是两种层次的生物了,这是龙最大的一次“变态”,而龙还可以继续第三次进化,龙五百年为角龙,即长角的龙。
07. 应龙
又名飞龙,亦作黄龙。背生双翼的龙,据《述异记》记载:“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又千年为应龙。”据说当年轩辕帝有名大将就是应龙,主要功绩有斩杀蚩尤、夸父。而第四次进化,又会经历更大的改变。传说角龙历经千年,会长出一对翅膀,叫做应龙,这是龙的最终形态,又叫老龙。
08. 火龙
《清史稿》载:“浮山有龙飞入民间楼舍,须臾烟起,楼尽焚”、“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葭州赤龙见于张体两川围中。六月初七日,高平火龙见于石末村”、“五十六年六月,莒州赤龙见于龙王峪,先大后小,长数丈,所过草木如焚”。
09. 蟠龙
指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庄梁上、天花板上的龙均习惯地称为蟠龙。在《太平御览》中,对蟠龙又有另一番解释:“蟠龙,身长四丈,青黑色,赤带如锦文,常随水而下,入于海。有毒,伤人即死。”把蟠龙和蛟、蛇之类混在一起了。
10. 云龙
云雾缠绕的龙。龙和云是结合在一起的,云,是产生龙的基础。而龙嘘出的气便成了云。云龙纹就是云和龙的共同体,将龙的头、尾、脚“打散”又和抽象的云融汇在一起,显示出一种似云非云,似龙非龙的神秘图案。
11. 望龙
头部呈侧面的龙。
12. 行龙
传说鲤化蛟,蛟化龙,而当龙达到一定境界时,会化为行龙。
13. 鱼化龙
鱼化龙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亦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这种形式古代早已有之。《说苑》中就有“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的记载,民间流传的鲤鱼跳龙门,讲述的就是龙鱼互变的关系。
14. 蜃龙
蜃栖息在海岸或大河的河口,模样很像蛟,也有可能是其中的一种。蜃具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就是从口中吐出的气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幻影。这些幻影大多数是亭台楼阁,是谁都没见到过的豪华,从窗口里可以看到穿戴华丽的人们在活动。这就是常说的海市蜃楼。
15. 黑龙
传说是黑龙王,是北海龙王的祖先,中国神话中全身墨黑色的龙。《淮南子》中记载: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级,杀黑龙以济冀州。
黑龙的实力强到大地之母女娲动手将其斩杀。黑色的角色是坏的,乃为水精,祸乱冀州。后世有“娲皇杀黑龙而定水位,高祖斩白蛇而开火运”一说。
16. 烛龙
别名烛九阴,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钟山之神,据《山海经》中记载,《海外北经》云: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
烛龙是人面蛇身的形象,赤红色,身长千里,睁开眼就为白昼,闭上眼则为夜晚,吸气为冬天,呼气为夏天,又能呼风唤雨,不喝水不进食,不睡觉也不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