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汉语汉字贾学平/搜集整理

尧 [yáo] ——汉语汉字
贾学平/搜集整理
尧:yáo ㄧㄠ。“堯”简化为“尧”。依据古人书法省笔简化 。《说文解字》“堯,高也。从垚在兀上,高远也。”。土相与比述而高者是垚之范式。一在人上高而平是兀之范式。垚、兀两范式叠加,人上人相与比述而高者是尧之范式。
本义:传说中上古帝王名。如:尧舜(“尧”和“舜”,均为传说中上古的贤明君主。后泛指圣人)、尧天舜日(旧时喻太平盛世)。
衍义:又用作姓。
中文名: 尧,拼音: yáo
,部首: 兀字, 码
5C27, 五笔:
atgq ,仓颉
jpmu, 郑
字形源流
统一规范简化为“尧”。
详细释义
尧:人上人相与比述而高者是尧之范式。
1、本义:传说中上古帝王名。
2、同本义 [high]
尧,高也。——《说文》
曰若稽古帝尧。——《书·尧典》。马注:“翼善传圣曰尧。”
尧亦美谥也。——《论衡·须颂》
尧犹荛荛也,至高之貌。——《白虎通·号》
尧者,高也,饶也。——《风俗通·皇霸》
3、 中国古代的皇帝陶唐氏之号。生于伊,嗣后耆,故称伊耆氏;初封陶,后徙唐,又称“伊唐氏”
长此戴尧天。——杜审言《蓬莱三殿传宴》
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 舜、 禹、 汤…皆应运而生者。——《红楼梦》
4、 又如:尧(草名,相传当初生于尧的厨房,能自己摇动生风,防止食物变质);尧天(比喻太平盛世);尧封(疆域。传说尧舜时划定我国疆土为十二州,故称)
5、 姓
常用词组
尧舜、尧天舜日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广韵》五聊切《集韵》倪幺切,音侥。《说文》高也。从垚,在兀上。高远也。《白虎通》尧犹嶢也。嶢嶢,至高貌。古唐帝。《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
又姓。魏尧暄,上党人,以武功著。
又《諡法》翼善传圣,善行德义,皆曰尧。
又人名。《前汉·高帝纪》帝擢赵尧为御史大夫,曰无以易尧。《宋史》尧叟,尧咨,尧佐,兄弟皆有声,世谓氏三尧。
又山名。《山海经》美山东北百里曰大尧山,今直隶眞定唐山,县亦名尧山以尧始封得名。 或作。本作垚,小篆加兀,作尧。兀,会高意。一曰从三土积累而上,象高形。
说文解字
尧【卷十三】【垚部】
高也。从垚在兀上,高远也。,古文尧。吾聊切文二重一
说文解字注
(尧)高也。尧本谓高。陶唐氏以为号。白虎通曰。尧犹嶢嶢。嶢嶢、至高之皃。按焦嶢、山高皃。见山部。尧之言至高也。舜、山海经作俊。俊之言至大也。皆生时臣民所偁之号。非谥也。从垚在兀上。高远也。会意。兀者、高而上平也。高而上平之上又增益之以垚。是其高且远可知也。吾切。二部。
附:三皇五帝
三皇
说法一:伏羲 神农 女娲 ( 《司马贞·三皇本纪》)
说法二:伏羲 神农 黄帝 ( 《帝王世纪》)
说法三:伏羲 神农 燧人 ( 《尚书大传》说法)
五帝
中国传说时代事件(远古与三皇时期)
盘古开天辟地
五帝时期
禅让政治 阪泉之战 涿鹿之战 蚩尤
仓颉造字 黄帝
附:尧字派生出的字
硗
发音/读音: [ qio ]
偏旁/部首:石,笔画总数:11,
繁体字:磽, 字型结构:左右结构
土质硬,不肥沃: ~薄。
组词/组句和成语
硗薄 硗瘠 硗塉 肥硗 硗埆 硗秃 硗硗 硗脊 硗确
最土的汉字“垚”
这个字读“尧”,形容山高。并不是意外的巧合,在“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中,每个字都可以摆成品行结构,都能派生出一个截然不同的汉字。虽然是一副土头土脸的模样,但是核心是霄拔巍峨,直插云霄。
浇
发音/读音: [ jio ]
偏旁/部首:氵,
书写顺序
1.由上往下淋,洒:~花。
2.灌溉:~地。
3.把液汁倒入模型:~版。~筑。~铸。
4.刻薄:~薄。~漓。
组词/组句和成语
浇水 浇溉 火上浇油 借酒浇愁 浇灌 浇铸 浇注 浇头 浇漓 水浇地
烧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使东西着火:燃~。~毁。~煤取暖。
2.加热或接触某些化学药品、放射性物质等使物体起变化:~水。~饭。~砖。~炭。盐酸把衣服~坏了。
3.烹调方法,先用油炸,再加汤汁来炒或炖,或先煮熟再用油炸:~茄子。红~鲤鱼。~羊肉。
4.烹调方法,就是烤:叉~。~鸡。
5.发烧:他现在~得厉害。
6.比正常体温高的体温:~退了。退~了。
7.过多的肥料使植物体枯萎或死亡。
8.因财富多而忘乎所以:有两个钱就~得不知怎么好了!
带烧字的成语
不伏烧埋、赤舌烧城、放火烧山、忿火中烧、火烧火燎、火烧眉毛、拣佛烧香、饥火烧肠、奸掳烧杀、饥焰中烧、怒火中烧、惹火烧身、烧眉之急、烧琴煮鹤、汤烧火热、烧犀观火。
其它
挠、铙、蛲、此三个字皆为:nao音。
饶、绕、娆、荛、桡、遶、此六个字皆为rao音。
晓、骁、哓、曉、暁、皢、嘵、驍、憢、穘、獟、膮、髐、此十三个字皆为xiao音
尧、垚、尭、侥、峣、堯、嶢、嶤、僥、徺、獟、顤、鱙、此十三个字皆为yao音。
还有其它的字,请各位读者与老师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