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女沟村名的由来胡奇才胡善奎

沙女沟村名的由来
沙女沟村位于襄汾县城东南约4公里处塔儿山西脉的大鼓堆山下,被人们不注意的一个古老村庄。有着5000年的文化历史。因1984年10月山西省考古所在大鼓堆山发掘为旧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场,被定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4月山西省考古所又在本村九龙洞、过水洞继续发掘,发现出土30万年前人类用火遗迹和石铺地面打制石器的场地。并与2015年11月11日召开了有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专家、陕西省考古所专家、吉林省大学教授等十多位考古专家现场会进行了研讨,一致认为这些遗址的重要性,为进一步研究和今后的展示需要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并刊于2015年11月13日、17日、18日《山西日报》。所以说本村是一个山高沟深有人家的古村落。
自然条件
本村属温带地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冬春风多,春夏干旱,秋季雨涝,春季干热风较多,夏季天气炎热,多阵雨时易发生山洪及泥石流,秋季空气显润雨水多,时有七八天连阴雨。土地是丘陵梯田,大部分梯田堰边长有野生崖枣树,土质大部份是绵土,也有少量黄土或芦土,唯有沟坝地是沙质土壤,较耐旱,土层较厚,地下矿藏资源比较丰富、质地特好。水资源主要是地表和地下水,沟底的地下水位浅,一般三四米见水,十几米深处水量丰富。旧时,古村庄沟豁纵横,自然形成了二三十米的坡道。
村名考证
村名来历以及村庄建始,因未发现相关记载资料,故难以说清,但据《太平县志》记载:明洪武初曾编为坊、厢、里,太平县编为一坊、五厢、四十八里,本村属东沙里。国朝顺治二年太平县共编为五坊厢,大大小小二十二里,本村属沙女里。那时本村和沙女是一个村名,总称沙女村(即当时的沟里),沙女村另一个名叫南院、(村里)北院(沟里)。至于叫沙女的来历也无据可靠。据本村老村长柴华说,在清雍正午问沟里、村里。后因两村各大庙宇的树木发生了纠纷、双方争执不休、难以统一执事,再次分为两村各自执政,本村就以沙女沟为村名至今。
有关村名的来历还有三种传说:
从有人居住时就叫沟里,这是村人依据所居住的环境条件顺口叫的一个村名,后来因村人外出办事、或有书信往来,恐与其他叫沟的村子混淆就叫成了沙泥沟,随着人口的增多,有文化的人嫌泥字不好,把泥字改成了妮字,意思是妮字是女子合成“好”字,好听又吉利、还是叫成了沙妮沟。
是在明朝兵荒马乱的岁月,队伍大部分南下行军,有一将军带着夫人路经本村涧滩时夫人要临盆分娩,来不及找适当的地方生产,刚好在一堆沙子窝里生了一个女孩,村人为纪念沙子中生女孩、故改成了沙女沟。
是慈禧太后难逃时,路过闫店官路休息,要喝人奶,而且是生男孩的人乳,人们听说是要生男孩的人乳,为忌辩别人挤奶,生男孩的妇女谎称自己是生的女孩,躲避了挤奶之羞。事后人们认为这是生女孩的立了一功,故改成了沙女沟。
匾额题辞(雪君 即陶富海老先生)
——贾学平提供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