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宗艺术欣赏-牧溪法常禅师-川端康成(4)

(2014-09-06 10:16:57)
标签:

老松八哥图

岚风猿鹤月溶溶

牧溪

观音猿鹤图

大德寺

分类: 禅宗艺术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970年6月16日在台北市中泰宾馆九龙厅的亚洲作家会议上发表的特别公开演讲提到牧溪禅师的作品。

  牧溪擅长画佛像、人物、花果、鸟兽(如龙虎、猿鹤、禽鸟)、山水、树木等,拙稚粗细,自由放逸,因而后世褒贬互见。但现存作品多流落在日本,备受推崇,
禅宗艺术欣赏-牧溪法常禅师-川端康成(4)

牧溪,鹤图
禅宗艺术欣赏-牧溪法常禅师-川端康成(4)

禅宗艺术欣赏-牧溪法常禅师-川端康成(4)





     此三幅至今挂在大德寺,观音在中,猿与鹤分列左右,已定为日本国宝,备受日人推崇,也是今日提起牧溪,首先映入脑海的作品。加之是日僧亲往求学于无准师范,然后从牧溪手里带回日本,真迹无疑。。《观音、猿、鹤图》是三连轴,中轴白衣观音趺坐于深山崖谷间,面相丰腴,神态静穆,头饰描绘工致,衣纹却用粗笔淡墨, 略近梁楷画法。右轴子母猿双双栖踞于高松上,树身斜出,与传统的样式有相当的距离。左轴写白鹤一只在竹林中边鸣边走,竹梢映出溶溶的月色,鹤的轩昂,竹的清逸,表现出十分清幽雅致的意境。

     这组观音猿鹤图是著名的禅门公案图,这除了观音之外,猿鹤的含义根本无从得知,特别是那只母猿,怀抱幼崽,情同人类,却又茫然直视,不知何解,仿佛画家用画笔画出了一幅充满禅机的问卷,让世人回答

群生真性本来同,  诸法皆空万象通(那只母猿,怀抱幼崽,情同人类,却又茫然直视,不知何解
跌坐深山寂静里,  岚风猿鹤月溶溶。 

    《观音·猿·鹤图》三幅中有牧谿现今仅存的落款——“蜀僧法常谨制”,由此可以推断牧谿生于四川。据流传于日本的元代画家吴太素所著《松斋梅谱》记载,牧谿曾因抨击当朝权贵贾似道而遭到追捕,逃往浙江省绍兴市,拜高僧无准师范门下法嗣,活动于临安(今杭州),为西湖六通寺的开山。理宗、度宗时(1225-1270年)在西湖长庆寺当杂役僧。个性喜欢喝酒
禅宗艺术欣赏-牧溪法常禅师-川端康成(4)

牧谿的《八哥》图
       牧溪的“老松八哥图”,左下角画一只八哥鸟站在被爬藤缠绕的松干上,脖子缩下,头在翅膀里藏,顶上写出生气蓬勃的松叶并结有松子,中间空旷一无所有。在“老松八哥图”写出孤寂永恒的味道,亦表示松柏长青的涵意。此一画面的构图,影响到后世的松鹤图,只把八哥换成双鹤,以表示松鹤延年,中间或许补绘一太阳,以示向阳之意。 写意画是胸有成竹。画家绘出的画美丑如何,是否能得心应手,或眼高手低,那完全看画家的聪明才智了。至于禅画,重点不在于画面技巧的好坏,而在于悟道心景的流露。所以,吾人看一幅禅画,要看出它背后所写的禅理。

   《老松八哥图》现藏东京根津美术馆。用极为简略的浓墨和淡墨画出八哥独立于老松杆上埋头理羽毛,背景画面留出大片空白,是八哥的气质达到超乎脱俗的境界,也使观者产生了类似八大山人画面的艺术效果——孤傲、寂寥,其实一个人的真实内心就是如此,知识经过修炼的高者,早就洞察了,于是通过豁达的言行按抚了内心这种感受,于是他们不在被捆扰,心平气和地面对周围发生的一切,内心不在寂寞,而是不断地丰富,一为万物,万物归一

布袋和尚,此图虽未考订作者,但禅趣不逊任何作品
禅宗艺术欣赏-牧溪法常禅师-川端康成(4)

禅宗艺术欣赏-牧溪法常禅师-川端康成(4)

《五灯会元》【(翻译):明州布袋和尚 明州奉化县布袋和尚,自称入与此名相符.身材肥胖臃肿、皱着眉头,腆着大肚子,说话无定,随处睡觉, 

    经常用杖扛着一个布袋及一张破席。凡是供自身使用的用具,全都贮十袋中.进入集市店铺或村落,见物就乞讨。有时肉酱、鱼酱刚 人口里,也要分出少许放入袋中.时号长汀子. 

    有一天。一个僧人在大师前面行走,大师就在他背上拍了一 下.僧入回头看了看大师,大师便说: “请给找一文钱.”僧人 说: “说得好就给你一文钱.”大师便放下布袋,叉手而立. 

    白鹿和尚间大师 “什么是布袋?”大师便放下布袋.白鹿和尚又问: “什么是布袋下事,”大师背起布袋就走了. 

    以前保福和尚问大师: “佛法的大意是什么?”大师便放下布袋,叉手而立.保福和尚说: ”只是如此,还右更奧秘的事吗?” 大师背起布袋就走了. 

    一天,大师在大道上站着.有个僧人问他: “和尚站在这里干什么?”大师说, ”我在等一个人.‘僧人说: “来了!来了!” (归宗柔和尚则说: “归去来。”)大师说: “你不是我要等的这个人.”僧人问: “这个人是谁?“大师说:“给我一文钱.”】

   【注】布袋和尚永远背一个布袋,走在街 上人家问他什么是佛法?他就站在那里把布袋一放、看一下,也不问你懂或不懂,你不懂他提起布袋又走 了。其实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皮袋,有一天把皮袋放下就对了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禅宗艺术欣赏-牧溪法常禅师-川端康成(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