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宗艺术-读懂徐渭(7)

(2014-01-06 20:41:46)
标签:

青藤

提鱼观音

无相

徐渭

正法眼涅盘妙心

分类: 禅宗艺术
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在提到徐渭时曾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一个心学、禅学的信徒,被后世称之“狂禅”的人物。
一个开拓中国山水画“大写意”风格新时代的人物。
一个与草圣“张旭”意境相近的书法家
一个有明以来最伟大的诗人
。。。
齐白石作诗云:“青藤、雪箇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
    徐渭选择了看见事物本质的精神性视觉,作为他的艺术观。他以「离相」观照艺术的理念与目的,著重显主体脱离物质纷扰及超越外相,以精神性的视觉美作为永恒的艺术真理。他在《菩萨蛮》、《丑观音》与《变相观音》的赞文,一样呈现类似这方面的美学意蕴:
   
   「莲花骨子黄泥作,金边粉瓣观音座。    莲性拔泥生,观音不惹尘。大风吹落果,      莲花没处躲。语风莫卖乖,观音站起来。」         (《菩萨蛮》)

  遵正经易,隙打哄难。非熟非妙非神,著熟著妙著神,而掇跰 ,一交跌下鹊竿。
   你问我是谁?是打锣的王三。」《变相观音
》)

   「至相无相。既有相矣,美丑冯延寿状,真体何得而状?金多者幸于上。悔亦晚矣上上上。」(《丑观音》)
 
    《菩萨蛮》文中,徐渭以观音代表「空性」不惹尘浊及永恒不变的「真性」之美;以「金边粉瓣」比喻形色现象的短暂、无常。《变相观音》展现一般常见的禅风趣味,体现禅宗主张「真性」寄存现象的哲思,表露他以非有非无的心念,进行认识现象的态度。

   《丑观音》赞文则藉用画师冯延寿写王昭君像故事,表明他主张外相不具真实的理念。以上赞文思想,透露徐渭从禅学的观念中,映现前所未有的「无相」美学思维,他以超越逻辑经验的「离相」观点,思惟艺术作品与审美观照的问题。徐渭寻求「离相」体验艺术的意识,是对禅宗「无虚无实」物体观念的肯定,接受以精神理念渗透真理、以「真」作为审美的归依与理趣。
  
   徐渭这种以心灵与精神世界为尚的「离相」经验论,倾向审美者必须用类似正法眼的观念与修养,体验艺术作品。因为禅宗一向以「正法眼,涅盘妙心」作为精神象徵,以心会心和实相无相的境界则是这种精神象徵的体现。所以徐渭「无相」生命观理念所蕴育的美学理念,带有超越一般表象言说与知识逻辑体验的特质。一般肯定现实理论与知识经验者往往无法认同与理解这样的现象与学说。

  关于「离相」体验艺术的视觉能力问题,应该是追求类似禅宗「正法眼」的心灵能力作为洞察艺术作品与理解艺术的能力。从美学观点言,「正法眼」的审美主体,是运用精神视觉能力,去看见对象内在本质的艺术观。传说佛祖在灵山说法时,曾拈花微笑宣说: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訶迦叶。」
   可见就禅学而言,「正法眼」具有真知灼见的观力,它能照见一切真象,拥有一切法的智慧。宋僧惠洪曾将「法眼」特质转化成审美之用,录在《冷斋夜话》文中。徐渭也一再使用「眼」字谈述文艺理念,他说:
     
    「何谓眼?如人体然,而体相率似肤毛,臣妾辈相似也,至眸子则豁然朗而异,突以警。文贵眼,此也。故诗有诗眼,而禅句中有禅眼。」
(《论中》)

    徐渭用「眼」形容句中呈现变化、传神或警策的意象;而禅家谈「眼」时,则用「眼目」表示要点之义,以「正法眼」表示「菩萨为生,照见一切法之智慧」。
   所以当「正法眼」或「眼目」转用到诗文时,影射儘传精神的关键字,或指诗句有真知灼见。那么,「眼」用在审美活动时,应该意味主体具有呈现意象与美感能力的意思。

  「正法眼」本身是源自禅宗之说,所以从其本义化为审美的理念,必然涉及「自性」与「本心」的体现问题。因此,徐渭的美学意念必然著重内在精神层面与心灵的的洞察力,必然走向抛弃「眼识」所见的色境美学,力求体现超越一般肉眼能力的「法眼」,作为主体知觉艺术的能力。审美者运用这种能力体察艺术作品是在开显一个真理的世界,而且主体是在纯真与自由的趣味中享受审美的愉悦。所以徐渭经常贬抑「俗眼」之识,为真正的审美之「眼」应该渗透艺术作品的「真实」世界,他贬仰「俗眼」的审美言论有:
     
 「昔太白嘲子美苦吟而瘦,余数见君谈诗,似短子美,思欲出其上,其癯宜矣。且古谓列仙山泽之癯,今君之瘸,岂其流耶?则又去诗人远甚矣。尚俟具眼者知之。」
       
 「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必非高书。此言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
「公之诗选,⋯可观、可群、可怨,一诀尽之矣。试取所选者读之,果能如冷水浇背,陡然一惊,便是兴观群怨之品⋯。然有一种直展横铺,粗而似豪,质而似雅,可动俗眼,如顽块大臠,入嘉筵则斥⋯⋯。」
 
   从上述之言看,徐渭认为审美者观赏书画应该抛弃「俗眼」观物方式,他认为「俗眼」不具审美能力;没有艺术批评能力;也不能辨别艺术作品是雅或俗。从禅学观点论之,「俗眼」意味一般凡夫的肉眼能力,只是著眼外在形色为真的视觉感知,以相取相的眼光;「俗眼」是与「法眼」相对的生理视觉,是一般的凡夫肉眼,仅能见著外在形色之相而已,不像「法眼」能以心灵能力洞察精神世界之美,照见一切真实。

   日禅学大师铃木大拙说:“禅”是在「希望我们张开“第三眼”去看那由于自己无知而从未想像到的境界」。(25)那么,徐渭也是希望主体以“俗眼”之外的“第三眼”观看物象之美,洞察真正的艺术世界。因为“第三眼”是我们「心灵」的眼识,是精神的视觉,它没有物遮,也没有固著的限制,能够自由地观照艺术作品,深得其中妙趣、洞悉作品的精神底蕴。徐渭在一幅《鱼蟹图》(图 2)写道:

      
满纸寒鯹吹鬛风,素鳞飞出墨池空。生憎浮世多肉眼,谁解凡妆是白龙。」

禅宗艺术-读懂徐渭(7)


    显然,徐渭除了在诗中抒发自身才华不为知的感叹外,又显示他从「无相」衍生「离相」审美观。诗中「肉眼」之义与前述的「俗眼」彼此相通,徐渭特别用它来贬抑著相的感知者。「生憎浮世多肉眼,谁解凡是白龙」指出肉眼凡夫识物的蔽障,感叹生理视觉无法彻见「实相」,并且暗指自身才华不得赏识;整体而言,此作风格倾向对审美对象作精神的认知和把握,因而徐渭特别抽离了一些物质属性的细节描绘,好让观者能作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审美想像。画中图像呈现如幻如化的相状,也契合禅宗主张超然名相、不执相状的理念。



《菊竹图》 “身世浑如泊海舟,关门累月不梳头。东篱蝴蝶闲来往,看写黄花过一秋。

自从初夏到今朝,百事无心总弃抛。
 尚有旧时书秃笔,偶将蘸墨点葡萄。
 璞中美玉视盘看,画里明珠煞欲穿。
 世上模糊多少在,付之一笑向青天。

题签:明徐天池荷菊合卷。宝应乔氏旧藏,陈奕禧题诗,乔莱子固翁题跋。录文:
若耶溪上好风光,无人折取献吴王。
西施一病经三月,数向荷花几许长。
内园木槿今无色,彭泽花枝别有春。
草木从来无定准,一时抬价妄高人。

明·徐渭《荷菊图卷》


题《花卉图卷》诗云:
西风昨夜太颠狂,吹损东篱浅淡妆。
那得似余溪渚上,一生偏耐九秋霜。”

   西风吹,家菊落,唯有溪渚上的野菊偏耐秋霜。拟人化的口吻似画外音,让风中摇曳的菊花栩栩如生。


荷   明 徐渭

拂拂红香满镜湖,采莲人静月明孤。空余一支徐熙手,收拾风光在画图

轻风拂动的荷香溢满水平如镜的湖面,采莲人早已归去只有晈洁的月亮孤单的挂在天上.只剩下我一只徐熙(画家)的手,收拾千变万化的风光敛在图画中.

禅宗艺术-读懂徐渭(7)

禅宗艺术-读懂徐渭(7)



《菊竹图》 “身世浑如泊海舟,关门累月不梳头。东篱蝴蝶闲来往,看写黄花过一秋。
禅宗艺术-读懂徐渭(7)

自从初夏到今朝,百事无心总弃抛。
 尚有旧时书秃笔,偶将蘸墨点葡萄。
 璞中美玉视盘看,画里明珠煞欲穿。
 世上模糊多少在,付之一笑向青天。

题签:明徐天池荷菊合卷。宝应乔氏旧藏,陈奕禧题诗,乔莱子固翁题跋。录文:
若耶溪上好风光,无人折取献吴王。
西施一病经三月,数向荷花几许长。
内园木槿今无色,彭泽花枝别有春。
草木从来无定准,一时抬价妄高人。
禅宗艺术-读懂徐渭(7)

明·徐渭《荷菊图卷》
禅宗艺术-读懂徐渭(7)

题《花卉图卷》诗云:
西风昨夜太颠狂,吹损东篱浅淡妆。
那得似余溪渚上,一生偏耐九秋霜。”

   西风吹,家菊落,唯有溪渚上的野菊偏耐秋霜。拟人化的口吻似画外音,让风中摇曳的菊花栩栩如生。

禅宗艺术-读懂徐渭(7)

荷   明 徐渭

拂拂红香满镜湖,采莲人静月明孤。空余一支徐熙手,收拾风光在画图

轻风拂动的荷香溢满水平如镜的湖面,采莲人早已归去只有晈洁的月亮孤单的挂在天上.只剩下我一只徐熙(画家)的手,收拾千变万化的风光敛在图画中.



右面题诗:大海有鲸鳌,五岳额其鼻,任公钓不来,烦尔一丝雪.

此画描写一老翁在船上垂钓.画家寥寥几笔就将老翁坐舟钓鱼的神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长长的将枯未枯的芦苇在微风中摇摆,秋风萧瑟,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溢的秋意.
什么钓不来?一颗禅心!钓金鳞

凛凛霜风戛地寒,渔翁掷钓五湖宽。
锦鳞触散波心月,收取丝纶上古滩。
宋•宝峰祥



右面题诗:大海有鲸鳌,五岳额其鼻,任公钓不来,烦尔一丝雪.

此画描写一老翁在船上垂钓.画家寥寥几笔就将老翁坐舟钓鱼的神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长长的将枯未枯的芦苇在微风中摇摆,秋风萧瑟,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溢的秋意.
什么钓不来?一颗禅心!钓金鳞

凛凛霜风戛地寒,渔翁掷钓五湖宽。
锦鳞触散波心月,收取丝纶上古滩。
宋•宝峰祥

禅宗艺术-读懂徐渭(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