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月27日9:43分,载着1200多名在粤务工人员的D1853次列车准点从广州站驶出,预计当天晚上20:00分抵达成都东站。这是今年珠三角地区开行的最远一趟扶贫专列,乘车旅客主要是四川大凉山贫困地区的在粤川籍务工人员。(1月27日 《经济日报》)
一年一度春运已经开幕,在临近春节尾声的日子里,铁路部门和各地相关部门纷纷拿出举措,以实际举动来呼应扶贫工作。一方面,是为今年扶贫计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同时,也是在年终时节,以行动在寒冬里温暖外来务工人员们的心。
实际上,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工作就成为一项重要的施政举措和战略方针。全国上下一盘棋,一起行动,一同谋划,计划在2020年之前让7000万贫困群众实现全部脱贫。这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堪称是“时间紧,任务重”。接下来,扶贫工作仍然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力求在预定时间内完成预定总目标。在这种情况下,铁路部门以及和地方多个部门也要一同联合起来,为完成最后的扶贫目标继续努力。
其实不光是今年的春运,从近几年开始,铁路部门持续不断投入对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持续关注,在计划与部门协调下,铁路部门不仅开通了务工人员专用购票窗口,而且,还组织专门人员对务工人员群体进行专项服务,通过对当地政府和部门的协调、协商,力求他们不用为回家发愁甚至费心思,从铁路到公路,再到家门口,实行“一条龙”服务。让他们高高兴兴出门,安安全全回家。
这些,也正是体现出社会对务工人员群体的关爱,同时,也让扶贫工作做到的细致上的最大化。像是在从珠三角开往大凉山的“幸福专列”上,工作人员还组织了一系列的暖心活动,为他们定制当地口味的饭菜,组织书法家为他们写春联,更重要的是,请一些务工人员代表分享他们脱贫致富的故事,邀请在地相关扶贫工作人员向他们讲述扶贫政策以及相关脱贫扶智的相关内容。真正力求做到扶贫不仅在行动和细节上,并且,也要能够让它“外化于形、内化于心”。
同样,我们欣喜地看到,由于国家资源投入大,社会发展进步速度加快,大量的社会资源、资金、人力、物力开始有方向、有重点的向弱势群体倾斜。这些放在以前不是没有想法去做,而是有计划,但用心无力。像是放在以前,在繁忙的春运期间,不光是农民工兄弟们难买票,其实每一趟繁忙线路上都到了一票难求的程度。在这种时候,“奢求”农民工专列、扶贫专列或是爱心专列等等这些,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通过最近一些年,国家对铁路投资的不断持续加大,软硬件基础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其实,暖心春运不妨多开一些这样的“扶贫专列”。不知大家现在有没有感觉到,现在的春运不再“梗阻”了,车票也好买了,回家的路程也“缩短”了,同样的,定向扶贫的举措也更加精准和深入了。这是扶贫工作的力量,同样,也更是国家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力量。(向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