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6月2日晚,2017杜塞尔多夫世乒赛男单赛场爆冷,大满贯得主张继科1:4不敌韩国选手李尚洙,无缘男单16强,成为本次世乒赛首位出局的中国男子单打选手。这也是张继科首次在世界大赛单打比赛中未能进入四强。国乒“藏獒”遭遇职业生涯最大“滑铁卢”。
赛后,张继科沮丧地快速离去,赢球的李尚洙则格外兴奋,又是采访又是自拍,还高调撂下狠话,称张继科水平大不如前。随后,“张继科输了”瞬间传遍网络,网上各种键盘侠纷纷出动,有说他丢人的,有说他态度消极的,还有的说他混娱乐圈太多成绩自然差……
与此相对,一个“从不上战场的人才永远不会输”的声音也同步响彻网络。“上战场,拼尽全力,依然是战士!”或许最能公正地评价此时的张继科。
张继科是个英雄,体育竞技台上不折不扣的英雄。作为乒坛历史上用时最短的大满贯得主,张继科从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2011年巴黎世界杯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只用了445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大满贯壮举,至今仍保持着历史最快大满贯的纪录。荣誉无数,也是现役里大赛成绩最好的运动员,堪称“战神”。
因为伤病困扰,张继科目前的竞技状态确实远不如巅峰期。自去年奥运会以后受到伤病困扰,训练也很不系统,很少参加比赛。既没有参加去年年底的乒超联赛,今年二月份的卡塔尔公开赛也因伤退赛。四月份的亚锦赛前,张继科只练了一个星期就参加比赛,但依然打进单打四强。
这一次,张继科早早出局的确有点意外,但仔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对运动员来说,辉煌过后持续不断地辉煌,当然是最好的。现实却是,一旦站上山巅,肯定就会有很大的往下概率。只有从不上战场才会永远不输,否则,既然是比赛,有赢就会有输。竞技体育的胜负,从来就是天经地义。
输了就是输了,不需要给输球找借口,但也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轻率地否定一切。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李宁一举夺得三金两银一铜,震惊世界。但是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李宁在吊环和跳马上接连出现重大失误,引来一片哗然,几个月后便悄然退役。同样遭遇的还有刘翔,2004雅典奥运会创造了亚洲的奇迹,2008年的退赛风波和2012年的跨栏摔倒,舆论从无尽的褒扬转变成无尽的恶意。
明明可以功成身退华丽谢幕,给人们留下神坛之巅的印记,却依旧战斗不止,与伤病和岁月抗衡,把难比当年竞技巅峰的成绩留给大众,勇敢而强大。或许正印证了一点:战士就是不断地挑战失败,而失败也永远不会让英雄止步。
不以成败论英雄,自古有之。只接受成功,不接受失败,是赤裸裸的“狭隘英雄论”。如果我们只能接受运动员创造奇迹,不能接受运动员遭遇失败,那么运动员最明智的选择,只能是在巅峰时刻就选择退役,这当然是最坏的可能。要知道,舆论的包容,有助于曾经创造辉煌的名将,在遭遇挫折之后重新站起。就像当年的王楠,在大满贯后遭遇雅典奥运会无缘奖牌,最后又在2007年世界杯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再创辉煌。张继科的失败,只是一次失败而已,当包容以待。英雄,从来不会因为失败而失去“英雄”的光芒。(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舒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