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余旭日记:“每个人的青春乐章中,总会留下动人的旋律和音符。女军人、女飞行学员,是我在自己生命乐章中留下的一笔,我期待在飞翔之路上能多添几笔,把每一笔都当做书签,收藏在我生命的每一页中。”
在迎来人民空军67岁生日的第二天,11月12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女飞行员、我国首位歼10飞行员余旭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这一消息传来,一时间也成为很多人无法接受的事实。
当中国空军正式发布余旭牺牲的消息时,简单、直接了当。意料之中的没有过多煽情。也正如余旭本人一样,造就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创造了一个个令人羡慕的“神话”,仍选择优秀而低调地拼搏着。
战斗在蓝天的“金孔雀”
2005年她是报名参军的一个普通女孩子。
2009年她是中国第一批女歼击机飞行员。在新中国60华诞的阅兵式上,作为12个空中梯队的最后一个梯队,余旭与战友们一起驾驶教-8战机飞过天安门广场,并用五道美丽的彩烟将盛典推向高潮。
2014年,余旭作为“八一”飞行表演队的一员首次参加珠海航展。目前能飞三代战斗机的女飞行员就剩她们四个。余旭在顺利完成2014年珠海航展飞行表演之后笑着说:“在空中把自己当女汉子,回到地面作一个女孩儿。”
2015年,“八一”飞行表演队7架歼-10表演机在马来西亚第13届兰卡威国际海事与航空展上进行了飞行表演,将歼-10靓丽的身影留在了东南亚的上空。
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珠海航展上,余旭作为两名参加航展的歼-10女飞行员之一再度参加航展,再度在空中展现曼妙轻盈的舞姿,引起现场观众的一片喝彩与赞叹。
“虽然无法接受,但又不得不承认……”
其实,飞行表演作为一项高风险的事业,在引人注目的同时从来都伴随着高度的危险。而特技飞行表演被世界公认为是“在刀尖上跳舞”,即便是在日常训练中,飞行员都面临着极大风险。可以说,一般部队在训练时要利用科学方法规避风险,而特技飞行表演队则是主动去挑战风险。11月1日,在珠海航展上,观众都为特技飞行中的“密集编队横滚”欢呼,编队越紧密,看起来就越精彩。但其实每一项让观众感官上非常刺激的特技飞行动作,它们的动作越好看,其中蕴涵的风险就越高。
而且,从目前来看,国外特技飞行表演队中的确罕有女飞行员参与高强度的特技飞行。美国虽然已经有大批女战斗机飞行员投入到一线作战中,但是在女飞行员参与特技飞行问题上仍比较犹豫。
中国女飞行员参与特技飞行,是走了一条其他国家还没有成功走过的道路,从训练方法到科学数据积累都没有国外的成熟经验可以参考。从这个角度讲,余旭等特技女飞行员面临的风险的确更大,但她们的付出更有意义,更值得我们尊敬。
“选择了军装,就选择了与死亡共舞”
“我们信仰就是在天上,如果下了飞机我们就是普通人,只有在飞机上才能体现你的价值。希望这个价值能够体现更好,让我们飞得更远。”
不论是长长的飞行训练生涯,是短短几十分钟的阅兵体验,还是航展上拥抱蓝天的快乐,有笑、有泪、有不为人知的惊险、有万人仰慕的荣光,这就是女飞,青春飞扬的女飞,前路漫漫奋斗永不停止的女飞!
事实上,死亡,从来都和军人不分家。军人,从来都以身死沙场为荣。更准确的说:选择了军装,就选择了与死亡共舞。
在死亡名单上,有许多如同活在昨天的名字:黄超、申亮亮、杨树鹏、李磊。一位军人曾谈到:群众可以选择哀思,选择悲痛,选择任由情绪宣泄,军人群体不可以。我们肩头上的责任和义务使得我们心里有一个信念:唯有“继续从严从难训练,忠实履行使命责任”,才能对得起亡故的战友。
虽然我们不知道
你在生命的最后经历了什么
或许以后的蓝天再也看不到你的身影
但是我们会永远记得
你用生命的力量
为中国空军展示了最真的姿态
祖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你曾把青春写在蓝天
一路走好,英雄!
来源:综合澎湃新闻、我们的天空公众号等
责编:宋莉(见习)
©中国青年网官方微信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