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抓好育人的六大途径之一

(2018-05-08 14:21:09)

班主任,不仅是学科教师,还是学生的主要“精神关怀者”,以及家长、学生和学科教师的中间联系人。这种特殊的身份和角色需要班主任从课程、文化、活动、管理、实践、协同等方面全方位做好育人工作,将育人理念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

一、  课程育人   

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育人形式,是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培养的主要途径。因此,任何时候、育人工作都无法脱离课程教学。

班主任要与班级任课教师形成统一的教育力量和育人体系,打破以往学科教师“各自为站”的局面,共同做好育人工作。班主任需要让任课教师了解自己的育人理念和班级发展愿景,在宏观的教育思想方面达成一致,形成共识;要帮助任课教师将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与班情、学情有机结合,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德育需求,将德育因素有机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直接和专门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班主任要与德育课程教师一起研究、分析班情与学情,从学生生活中挖掘德育内容,让德育课程最大程度地接近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满足学生的真实心理需要;在现有德育课程基础上,班主任也要注意做好协调、整合工作,根据德育课程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将德育课程与少先队活动、班会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教育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行设计。

班主任要用课程思想统筹班主任工作,开发班本课程,促进班主任工作专业化、系统化、可操作化。班本课程是特级和班级文化的体现之一,班主任要立足于所在班级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现实需求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从课程开发和课程建构的视野优化班级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班本课程的开发者不应是班主任一人,而应是班主任指导下的班级学生与任课教师,乃至学生家长等主体在多方位、连续性的互动、交流中开发、设计,这样开发出的课程才能符合班级需要和学生需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