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省宁武芦芽山风景图

(2012-06-01 14:49:54)
标签:

杂谈

分类: 河北(京)、河南、山西
   芦芽山位于山西省宁武县东寨镇,芦芽山景区荟萃了“山、石、林、草、洞、湖、泉、谷、庙、关”十大系列的旅游产品,是集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于一体的名胜旅游区。现已开发景区有:万年冰洞、石门悬棺、悬崖栈道、汾河源头、情人谷、马仑草原、芦芽山、高山天池等。
http://www.chinaluyashan.com/Article/UploadFiles/201007/2010071610402594.gif

      芦芽山系管涔山的主峰,位于山西宁武、五寨、岢岚县境内,五寨县城东南26公里处,“西接岢岚,东带宁武,南连静乐而雄踞五寨”。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4/20090604081103445.jpg
芦芽山风光

     芦芽山,因形似一“芦芽”而得名,海拔2739米,是高山峻岭中挺拔的一座雄峰,恰似一尊巨人手擎利剑直插云霄。这里峰峦重叠,簇拥大小 200多座山峰,沟壑纵横,崖沟跌宕,溪水淙淙,有大小瀑布30余处。山峰尖峭,怪石嶙峋,林木茂密。每有云雾萦绕,雄峰兀突,如同青翠的芦芽“破土而出,生机勃勃,鲜嫩欲滴,引人入胜。雨后日出,芦芽墨绿色的山体,还会变换出一种火红的色彩,偶尔也可遇到状似“法轮”,五彩斑斓的“芦芽佛光”。

     芦芽山风景区的特点可以大致总结为“博、古、绿、谜”四个字:

     第一个是包罗万象之“博”:“山、石、林、草、洞、湖、泉、谷、庙、关”十大系列景观共同构成了芦芽山的博大,中国著名旅游经济专家魏小安先生评价:“芦芽山几乎包含了全国《旅游资源的划分与评定》中的大部分类型,可称中国各类景观的集中区”;中央美术学院朱维眠教授说:“芦芽山兼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峨嵋之秀,堪称中国各大名山的缩影,雄、险、奇、秀美不胜收”;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评价则是“占天下之无限风光,凝自然之全部精华”。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120434240.jpg
芦芽山的秋景

     第二是穿越时空之“古”:黄帝重孙、张姓始祖、三晋人文初祖——汾河神台治水的传说遗迹似幻似真;《山海经》、《水经注》中就有了汾源、天池的记载;中国长城的老祖宗战国赵长城,中国独一无二的东魏肆州长城、隋长城、宋长城,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北齐长城,以及宛若长龙的明长城,营造出了浓烈的边塞文化气息;赵武灵王等16位皇帝来过这里避暑狩猎,隋、宋、金、元、明、清历代的宫、城、关、道、窟、庙遍布全境,早在明代就已经形成了宁武古八景(禅房夕照、染峪流虾、恢河伏流、天池锦鳞、鸾桥烟虹、汾源灵沼、支锅奇石、芦芽滴翠)等著名景观,是有处古老的皇家避暑游猎胜地。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120531951.jpg
迷人的芦芽山秋景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120641546.jpg
小芦芽山

     第三是浸染天地之“绿”:绿色是芦芽山的标志,这里是“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是“世界生态保护史上的奇迹”,83万亩原始次生林将500里山川铺染成一片绿色汪洋,而荷叶坪、回春谷、看花台、水峪口、情人谷、梅洞……,这些水晶晶的名字则给荒旱单调的黄土高原注入几分难得的水乡意韵。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120717797.jpg
芦芽山风景

     第四是万古难解之“谜”:“享千年风光,探万古之迷”,冰洞之迷、栈道之谜、悬棺之谜、天池之谜、生态之谜、声名远播的“五大奇迷”和扑朔迷离的虎之谜、汾阳宫之谜、支锅石之谜、伏流之谜、太子之谜以及众多远古神话之谜,使芦芽山的一草一木都蒙上神气、迷幻的色彩。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120803591.jpg
冰雪覆盖的芦芽山

     百万亩原始次森林浩淼无垠,号称“华北之肺”、“黄土绿珠”。这里栖息着我国独有的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褐马鸡,有全国三大天池之一的马营海,有长江以北仅见的石门悬棺,有绿毯如织的高山草甸,有三晋母亲河汾河的发源地——汾源灵沼,有被中科院权威地质专家赞叹为“南极、北极、珠穆朗玛峰之后的世界第四极”的宁武万年冰洞。有关领导和专家评价芦芽山景区“就每个单独的景点来说不一定是最美的,但在如此小的区域内汇集如此多而全的旅游产品类型,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历史上隋炀帝曾在此避暑巡游,建起豪华的汾阳宫,楼台亭榭,宫宇殿堂,迤逦数十里。

宁武悬空村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122116408.jpg
秋色下的悬空村

     多山多林、奇异灵秀的宁武是山西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宁武80多万亩原始次生林海,将县东寨镇十几公里处的“王化沟”这个小村深匿其中。王化沟村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富有特色的建筑,在近几年渐渐出名,被传称为现在的“悬空村”。它不上不下,整个位居于半山腰上,村庄顺崖就势而建,从谷底仰望,好似空中楼阁。沿着弯曲的小径盘旋而上,不少老人、孩子,不惊不奇地望着我们。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122211312.jpg
悬空村

    “悬空村”的房屋错落有致,户户相连,有的甚至还是二层小阁楼。村民的牛、羊、骡圈等也建在悬崖绝壁边上。整个村子面向峡谷,前半部分多以木柱支撑,悬空而建。在其前面加宽,铺就木板,便是村中唯一长约不到一公里的道路,形成了罕见的“空中栈道”景观。 “悬空村”的人随和、诚实、友好。好客的村民,不论是年逾古稀的长者,还是稚气未退的孩童,都会热情地请你去家里做客,毫无保留地给你介绍王化沟的过去和现在。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122302904.jpg
悬空村

     莜面、豆面和土豆是他们的主要食物。村中一眼山泉,长流不断、清澈甘甜,是全村唯一的水源。房屋的建筑,多以石头和木材为主。村子虽小,也曾有过龙王庙、大仙庙和五道爷3座小庙宇,寄托着村民们久居大山的精神世界。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122811124.jpg
悬空村的春色

     幽静山谷中的“悬空村”,犹如南方的吊脚楼群,构成一幅别致的山野幽居图。置身石屋楼阁,凭栏放眼,沧海绿浪,满目碧野。每逢雨雪之后,“悬空村”更是万里云雾、银海茫茫,蔚为壮观。在村子栈道上,不时飘来白云般的羊群和闪过翻山农作的村民身影。木围前石屋下暖阳中,聚集了闲叙着生活的人们。在这宁静自然的造化中,形成了“悬空村”特有的一种温馨。

http://www.chinaluyashan.com/Article/UploadFiles/201007/2010070422383478.jpg

情人谷,幽静缠绵之处

     情人谷位于县城西 45 公里处的林溪山深处,马仑村北侧。又名马仑潭。汾源支流龙眼泉水由潭处经过。情人谷是一条神秘美丽的珍品沟谷。整条沟谷长不过十华里,入口处宽不盈 20 米。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123444615.jpg
情人谷的幽静小路

     沟谷内弯弯曲曲,奇石如洗,植被极好。一条常年不断的溪流从窄窄的沟内流出,在落差十数米的瀑布下,形成连珠潭五六处。最大一处潭深三米多,直径两米多。流水好像从天而降,飞珠溅玉,真可谓大珠小珠落玉盘。久而久之,在坚硬的花岗岩石“凿”出今人不可思议的多姿多态,千奇百怪的石潭。而周围的花岗岩石崖则被潭水瀑布洗磨得溜溜圆光,色彩斑斓。表面上如同五彩缤纷的绸缎。伸手触摸,花岗岩像美玉一样细腻润滑。潭边戏水赏景,其乐融融。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123551837.jpg
情人谷的木道

     情人谷入口不远处,溪水朗朗,将花岗岩洗磨出二尺宽,三尺深,十几丈长的石槽。石槽整齐如裁,与周围色彩艳丽的花岗石壁构成一幅天然的画卷。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123633316.jpg
情人谷的美景

     情人谷虽小,但有数百种植物。山花烂漫,此谢彼开。红的如火焰扑动,黄的如金碇流光,蓝的如宝石缀地,紫的如彩霞变幻。情人谷的石崖上长满厚厚的苔藓。游人舍不得在碧嫩处落脚,而是沿着裸露的花岗岩石阶向上攀援。一会儿要在沟北石崖腰间,一会儿又得攀到沟南悬崖之上。仔细觅香径,小心步石阶。整条沟谷形成许多个“ S ”形。每个“ S ”形尽头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景。分别为杏花苑、桦衣苑、霜叶苑、云杉苑。春季,杏花苑漫坡皆白,恬淡素雅;夏季,云杉苑碧绿含翠,浓茵如滴;金秋,霜叶苑蔡树通红,如火如焰;冬季,桦衣苑桦皮翩跹,银装素裹。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124055574.jpg
情人谷的美景

     情人至此相互搀扶,你扯我拽,亲密无间,方能攀援游览。沟内一棵怪松长在溪畔石缝中,是个倒写着的“?”号。民间相传,年轻的恋人来到树下,不论男方或女方,都可以向对方探问任何一个问题都不会引起反感,反而会增进双方的情谊。为此,人们把此树称为“神树”。又传,来到“神树”下,每个人都会变得圣洁起来。大自然的魅力竟如此深奥,实在令人难解。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124133322.jpg
情人谷

     情人谷整个游览区以花岗岩为主,为什么溪水能在坚硬非常的巨石巨峰上创造无数奇迹呢?民间相传,当年水龙王冲坏赵匡胤的疆域,赵匡胤一怒之下在睡梦中打了水龙王八十军棍。结果,把水龙王的脚打坏了,走起路来总是左拐右拐的,走出条弯弯曲曲的路。水流千里没有直走的习惯。正因为如此,情人谷中连石崖上也都是水流下的弯弯路。

  情人谷是个鸟语花香、集飞流、挂树、吊石、悬草、奇岩、异峰于一体的风景区。这里的一峰一石,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像艺术家手下的精品,玩不腻,看不够,是全国稀有的一条珍品沟。

汾河源头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124341848.jpg
治汾纪念碑

     汾河是山西省最大的河流,全长710公里,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很多人熟知的是,汾河在太原境内纵贯北南,全长100公里,占到整个汾河的七分之一。汾河的源头在哪儿?知道的人却寥寥无几。身在宁武县东寨镇的、去这里旅游过的人们都知道,汾河的发源地正是东寨镇管涔山脉楼山下的水母洞。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124805307.jpg
汾河源头

     汾河源头藏身于晋西北宁武县的莽莽山林之间,虽名不见经传,却犹如深闺中的清纯少女。汾河源头四周翠峰叠嶂,那种清纯,那种绿色的幽香,让人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与空灵。桥下便是真正自然未遭人类琢饰的汾源之水,宽仅米半,深只数寸,但极清冽,凉彻肌骨,不禁掬捧在手,一饮而尽。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124841503.jpg
汾河源头

     汾河、清涟河、岚骑河都源于此汾源阁前有一丈余见方的池子,水极绿,让人顿生凉意甚至不敢多看,怕被这绿吸了进去;池底饰以绿色、淡黄色的光彩熠熠的石头,若漂亮的盆景。再稍前是一个几亩长方的大水塘。塘内水如碧玉,如绸似锦,任是那冶艳的西湖。在这一点上,怕也自惭形秽了。

 

马仑草原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124948746.jpg
马仑草原

     草原坐落于高山之颠,最高海拔2712米。这块草原不同于内蒙古大草原,这里的牧草比内蒙古大草原的要高三五倍,色彩鲜嫩翠绿。在这神奇的草原上,盛开着各色各样的鲜花,当你一踏上去,感觉松软舒适,真像一块大地毯。这草原中间,生长着许多不知名的高山植物,如鬼见愁,游客皆感新奇稀罕。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125051455.jpg
马仑草原美景

     在草原周边环绕着许许多多壮美的景点,诸如上草原必须要经过汾河源头和令人神往的情人谷口,还要经过美丽神奇的试剑石、飞来石、鸳鸯石、石猴望月、巨人等奇石,要穿过茂密的原始次生森林,经过旱荷叶园。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011552174.jpg
马仑草原风景

     近年,宁武县投资数十万元,从北京买回三十个蒙古包,点缀在草原上,开辟草原风情游,游人不去内蒙古,在黄草梁上,就能体会到大草原粗犷寥廓的风情。这些年随着全国旅游形势的看好,旺季到来时,马仑草原上游人如织。属华北第一的荷叶坪和马仑草原与遥相对峙的芦芽山形成极大的反差,其上广阔平坦,水草丰茂,历代帝王饲马、驯马的遗迹尢存。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011640437.jpg
蓝天白云夏的马仑草原

     此处海拔2700多米,为亚高山草甸。以苍茫宽广为特色。登草原可顺便看飞来石、石猴望月、茫茫林海、北齐长城、怪松园、奇石苑、骆驼峰等,可眺望芦芽山、虎头山、荷叶坪等,鲜花铺满的亚高山草甸更使你流连忘返。 

太子峰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4/20090604080607218.jpg
太子峰的雪景

     在山西省宁武县芦芽山主峰绝顶周方仅约10平方米的石坪上,巍然托起一座正方体状石砌建筑,这便是太子殿。因其位居群山之极,数十里外即可看到。太子殿为石基石壁构筑,殿脊有一铁校直指苍穹,似为避雷特置。殿顶向四面披散,原以铜瓦铺盖,今已遗失。殿门北向而开,门据有石凿“太子殿”三字赫然醒目。两侧墙壁又凿“佛祖”二字,工整雄劲。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011942427.jpg
太子殿

     相传,古时有一牧童,父母双亡后,只好寄宿于兄嫂门下。吝啬的嫂嫂不准牧童回家食宿,却要他成天放牧牛羊,砍柴做重活。可怜的牧童只好与羊群为伴,靠赏山花野草解除苦闷。时间长,他发现每当营草叶下挂满露水珠时,就准定要下雨。他把这个发现告诉众乡亲。大伙按他提供的雨讯安排农活,果然很灵验。就这样,牧童受到—厂人们的喜爱和尊敬,被视作专司云雨之职的神灵。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012035235.jpg
远观太子殿

     他去世后,人们在他坐化的芦芽山主峰之巅修了一座石砌庙宇,即太子殿。太子殿今有梯道可达,殿周新筑铁围栏可保临崖绕殿安全无虞。殿门两侧石刻联语系光绪年间白文良倡修该殿时书凿,句为:“复慈云于中国,施法雨于边方。” 近人黄克毅有诗赞太子殿景致:“素仰芦芽景色美,山静林幽惹人醉;危崖嶙屿耸碧空,太子殿前几忘归。”

万年冰洞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013753235.jpg
万年冰洞奇观

    在宁武县城西50公里处的春景洼乡麻地沟村,处旅游专线旁,海拔2300米。经中科院地质研究所洞穴专家现场考察认定:此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故名万年冰洞。她的奇特之处在于以本地的气候条件论,根本构不成结冰的环境,可洞内却四季冰封。即使三伏炎夏,洞外绿草如茵、百花盛开,洞内却寒气逼人、冰雕玉砌,且愈往地层深处冰层愈厚,与越往深处气温越高的常规地质情形形成强烈的反差。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014552620.jpg
万年冰洞奇观

     专家们称,该冰洞位列全国一万多个洞穴中仅有的九个冰洞之首。洞内制冷机制最强、冰储量最多,现开发近百米。分成上下五层,通过钻冰洞,下冰楼梯,过冰栈,可到各层观光。每层可容纳数十人。洞内最宽处直径有20 多米,最窄10多米。洞内四周全是冰。由冰形成的冰柱、冰帘、冰瀑、冰花、冰佛、冰床、冰钟、冰人、冰菩萨等,千奇百怪、不一而足。洞内大大小小的景致或玲珑剔透,或晶莹夺目,或婀娜多姿,或雄伟壮丽,无不令人惊叹。堪称一个冰的世界。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014726148.jpg
万年冰洞奇观

     更使人们奇叹不已的是:与冰洞相距不到二百米处,有一处千年不熄的地火,当地人称千年火山。这一冰一火,本是相克,却奇妙地共存于同一山上,可谓举世奇观。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向中外游人开放以来,万年冰洞迅速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探究的对象。

宁武悬崖古栈道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015227178.jpg
远观悬崖栈道

     此栈道在山西省宁武城西70公里处涔山乡张家崖村西的翔凤山上,在天然雕塑大走廊内,创建年代可上溯到唐朝贞元年间。古籍记载:栈道为连通多座山峰上的寺庙而筑,原长42华里。近年修复2华里供游人参观游览。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015442263.jpg
险境悬崖栈道

     栈道在峡谷阳面的悬崖绝壁中间,对面是茫茫林海。游人可从小石门村后上栈道,沿绝壁中间行进,过铁索吊桥过大石门天堑,再沿栈道前行,通过摇摆柱,进了悬空寺仙人洞,然后经过陈列悬棺的岩洞,过龙王庙,最后从栈道式悬棺群旁边下到谷底。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015540639.jpg
刻在山中的栈道

     此栈道的特点是:一条栈道能将悬棺、悬空寺(仙人洞)、龙王庙、大石门天堑连串起来,一会儿踏木栈,一会儿钻石洞,一会儿过吊桥,既有欣赏悬桥时的惊奇肃穆,又有朝拜寺庙时的虔诚凝重,还有观赏林海时的心旷神怡,更有颤过吊桥时的胆战心惊,增强了旅游的情趣。站在栈道上,还可远眺葬洼的刘金定墓,俯瞰林区村落的原始恬静,实为一处很好的旅游景点。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015807805.jpg
被冰雪覆盖的栈道

     一般来说,古栈道主要用于交通。而在宁武这个山川秀美、交通便达的地方修栈道似乎是多余的。它的用途究竟是什么?一说是古代这里庙宇众多,都建于山顶,信徒香客为积德行善,经年累月开辟了朝佛栈道。这条栈道建成于哪个朝代,派作什么用场,修了多少年,历经几多战事,不得而知。宁武古栈道成了当今一个不解之谜。

宁武天池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020205633.jpg
天池美景

      我国三大高山天池之一,世所罕见的高山湖泊群。古称祁连池或祁连泊。位于宁武县城西南20公里、海拔1954米的分水岭东顶部。天池湖泊群详名为天池(俗称马营海或母海)、元池(俗称公海)、琵琶海、鸭子海、干海、老师傅海。它们面积不等、深浅不一,其中以马营海为最,水深20余米,面积一平方公里多。关于天池的记载,散见于《山海经》、《水经注》、《资治通鉴》、《隋书》、《唐书》、《三关志》、《晋问》等典籍。很久以来,天池一直为皇家和世人所关注,先后有北齐皇帝高炜、隋炀帝杨广、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后汉帝刘渊等十六个皇帝到此巡游览胜。现已辟为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020637204.jpg
秋之天池美景

      天池成为游览胜地,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距今大约2300多年。《宁武府志》记载:“赵武灵王出代西,遇楼烦王,致其兵”。说的就是赵武灵王用游览的方式实现了其政治目的。北魏时期,天池正式辟为皇家游猎观光胜地。孝文帝曾用金珠穿了七条鱼放入天池,试验天池是否与海河支流桑干河潜通。后来,又用箭射中池中巨鲸。据说,那金珠穿鱼和所射之箭均在百里外的桑干河获得。隋唐时期,天池游猎观光到了鼎盛阶段。隋炀帝曾环天池建筑了规模盛大的汾阳宫。唐贞元十五年,又在此设三处皇家牧监,年饲马70万匹,故天池又有马营海之称。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020716332.jpg
天池美景

      美丽的天池是世人游山玩水、休闲度假、避暑观光的绝佳胜地。千百年来,她“阳旱不涸,阴霖不溢,澄清如镜”。盛夏,池滨山环树合,芳草萋萋,绿柳依依;池中碧波荡漾,游鱼逐浪,群鸭戏水,蛙鼓阵阵。晴日登高远眺,茫茫峻岭之间出现一块巨大的无瑕玉璧。红日映照之下,金光四射,池水通红,耀眼夺目,古人题名“天池锦鳞”或“天池霞映”,位列宁武古八景之首。

http://www.itravelqq.com/uploadfile/2009/0602/20090602021004314.jpg

支锅石
  宁武县城30公里处的东寨镇西楼子山南麓半坡,有一座峭岩矗立于沟侧溪畔。这峭岩高约两丈余,顶部巍巍托起一块巨大奇石。这奇石以两块小石作支脚,立于约三四十度的峭岩斜坡顶部。奇石高约3米,阔约2米。虽立斜坡,风吹似动,但数干百年来,它却一直屹立在那里。 

http://www.chinaluyashan.com/Article/UploadFiles/201007/2010070422412298.jpg

      由于奇石状似加盖的锅,支撑它的两小石形若锅脚,故而人称“支锅奇石”,成为古宁武府和宁武县八大奇景之一。 锅奇石向人们诉述着它的神奇传说。上古,江河横溢,汾水为患,烂泥遍地,人民苦难深重,渴求治汾。帝为救民于水火,便遣台骀作水官,专门负责治理汾河,台骀是金天氏——少昊的后代,昧的儿子。他是继大禹之后,华夏历史上又一位功勋卓著的治水大师。
    据传,治汾大师台骀治理汾患时,曾在楼子山坡置一大锅,用管涔松木燃火,经年累月地熬煮汾洪,终于将洪水煮干,汾患平息。后来台骀煮洪水的大锅变成了支锅石,台骀也被玉帝召去作“雨师”和“汾神”去了。据传说,这里原本是台骀治水时的点将台和指挥台,原因在于其地居高临下。台骀治水成功后,为了使洪水不再肆虐泛滥,便在此处设置了这块巨大的“镇魔石”。说来也怪,有镇魔石屹立于此,汾洪果然没有再像上古时那般肆虐过。
    据关专家考察,该奇石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期。
石门悬棺
石门悬棺位于宁武城西70公里处小石门村西极为幽僻的山谷内,峡谷深处有一个幽僻的巷弯,入口石壁如门,巷内林木葱翠,古建专家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考古专家认为石门悬棺是长江以北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一处崖葬群,极具考古研究价值。这就是颇具神秘色彩的石门悬棺景区。
http://www.chinaluyashan.com/Article/UploadFiles/201007/2010070422345530.jpg   环顾石门内的石壁,并非危岩高耸,而仅有10至20多米之高,皆上下陡直光滑,壁顶覆盖着绿树灌丛,石壁上悬挂的木棺,有嵌在岩洞里的,也有露在石壁外的,有用木桩支撑,也有用铁链吊捆的,既有一棺独悬,也有双棺并列的,距地面高度不一,但皆能看得非常清晰,数数竟有11具之多。除此外,在石门周围一带的山壁上,还有零星的悬棺分布。悬棺多在石崖石洞等避水阴凉干燥处,距地面高度高低不一,有近百米,数十米,十数米高的不等。据考古专家们考证认为,石门悬棺是迄今中国北方地区发现的唯一的崖葬群,极具考古研究价值。石门悬棺的悬葬方式大致可分为洞穴式、悬吊式、悬桩式、栈道式。洞穴式是在悬崖高处的天然石洞或人工石洞里放置棺材;悬吊式是在悬崖高处用铁链将棺材吊挂起来;悬桩式是在悬崖上凿洞,平插上木桩,将棺材搁到木桩上;栈道式是在悬崖中间凿孔插桩,铺成一个微型栈道,将棺材搁在栈道上。如果说四川珙县麻塘坝悬棺群以200多具的规模在数量上稳居全国第一,而石门悬棺则因包含了栈道、崖缝、桩崖、悬吊、洞穴等多种类型,在品种上名列华夏第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