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百年问答
艾子
直播海南:中国现代新诗历经百年,在创作手法、思想内涵和传播接受上有哪些成败得失?
艾子:现代诗的确使诗歌语言得到了解放,不用非得押韵、对仗、平仄,受格律的限制。中国新诗的发展分为三个历程,白话是现代诗的起点。一九一七年《新青年》杂志刊出胡适的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开始,中国新诗的百年历程拉开了大幕,标志着中国现代新诗到今年已经走过了一百零五年的历程。
第二阶段是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元素的阶段。80年代翻译盛行,诗人们从翻译来的现代西方诗歌得到启发,朦胧诗人通过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理论与表现手法的学习,给汉语诗歌带来了新的美学风格,艺术表现功力大增。诗人们一方面吸取了古文言的精髓,另一方面模仿和吸收欧化语言,因此,这个阶段的诗比古白话要显得更富有内在活力和现代感。它被时代所激活的那一部分自由的声音,正好是古白话所缺乏的灵动与自我更新意识。它初次整体性实现了诗歌意象、修辞、结构等诗意生成诸多要素的完型化。
第三阶段为诗歌内省的阶段。诗人们重新思考诗歌与语言、与日常生活、与快速发展的社会进程的关系。部分先锋诗人如你和韩东、西川、柏桦等诗人,受到西方语言哲学影响,对汉语诗歌此前强大的“诗言志”传统,进行了调校,90年代的口语诗开启了中国意象诗学之后一个诗歌叙述美学的时代。诗人们用更亲切、平白易懂的口语化语言,叙述和抒发诗人即时的生命体验,令现代汉语诗歌具备了成为中国诗人生存现场、心灵现场和生命现场的可能性。到了第三代诗,诗歌的主要功能基本放弃了“言志”,语言取代现实,成为诗歌唯一的宗教。
直播海南:您刚刚说,现代诗的发展过程,吸收了现代西方诗歌的元素,那么现代诗没有继承古诗的传统?
艾子:现代诗只是在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了变革,并没有与古诗词断裂开来。汉语的多义性与精妙的组合未变,魂就不会变。从现代诗出现开始,就有许多人认为现代诗太自由了,希望为现代设计种种新规矩、新格律。有些诗人也为此做了探索,闻一多的“豆腐干诗”、何其芳的“现代格律诗”、臧克家的“新格律诗”等,但都碰了壁,这充分说明格律诗转变成自由体诗是时代变化的需求,格律诗是农耕文明背景下对应的语言艺术;自由体诗则是内在地呼应着现代的文明。格律诗有韵,新诗也可以有韵;格律诗讲对偶,新诗也可以有对偶,这并不妨碍现代诗的多元表达。我们有着旧体诗歌的宏大背景,近百年来我们不断地向世界优秀诗歌学习,形成了现代诗具有了两个翅膀,它已经飞得很高。虽然同发展了至少3000年的古代诗歌相比,新诗只有短短百年的历史,时间劣势不言而喻,但现代诗对汉语的促进与发展,是肯定的。
直播海南:现代诗虽然已经积累了百年经验,但还是有很多人不接受它,“新诗难懂”仍然让很多人在诗的门槛外,对诗望而却步。对于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艾子:现代人的生活经验、情感意思复杂而幽深,已非几句大白话就可明白无误地表达清楚,这个时候,一定程度上的晦涩可能是无奈而必须的选择。不只是诗歌,所有的艺术都一样,卡夫卡的小说并不好懂,毕加索的绘画也非一目了然,但他们作品的意义非凡。对现代诗也可以作如是理解。我认为现代诗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的不确定,不确定正是汉语的本性。在现代社会,确定性的事物交给实证科学,科学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哲学,哲学解决不了的问题,才交给诗歌。艾略特曾经说过:“诗歌是生命意识的最高点,具有伟大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最敏锐的感觉。”现代诗写作,很多时候就是把那种不确定性,难以言说的微妙事物呈现出来。其实我认为从口语诗出现以后,诗就不难懂了,第三代诗人们从亲切、自然、流畅、轻松的口语中体会到诗的朴素要义,很快被大众所接受,但它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作者稍不留意,就容易写成只有字数没有内容的诗。我一般读诗会先扫一眼整首诗的句子,如果用的都是一些老的词汇和意象,那种在任何场所都可以见到的公共话语,我就不读了,因为公共话语通常大家都知道的常识,用在诗歌里会变得空洞。如果一首诗,它在标题、或者第一句话就让你感受到新鲜的语言魅力,那么细细品味下去,接下来一定有更多的惊喜。
直播海南:新诗百年,海南现当代诗歌有了哪些发展?
1988年海南建省以后,海南诗歌与全国水平的差距逐渐缩短。至90年代后期,产生了一批优秀诗人,如林珂、冯麟煌、云逢鹤、王华、颜启胜等较有识别度的诗人。
2000年初期开始,多多、王小妮、徐敬亚等数位具有重要影响的诗人到海南工作,海南在全国的诗歌地图上的位置和象征性意义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开始受到关注。近几年车延高、潇潇、韩庆成、江非、蒋浩等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移居海南,使海南的诗歌在全国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省份。
这期间,李少君对海南的诗歌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他是《天涯》杂志社的主编,也是省作协的副主席,在海南举办了多次诗歌活动和诗歌赛事,众多新的诗人在浓郁的诗歌氛围和他的扶持下获得了更好的成长。
海南是个人口小省,但并不是个文学小省,现在海南已诞生了一批优秀诗人,在全国、国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江非、远岸、蒋浩、雁西、韩庆成、花枪、许燕影、陈波来、李林青、邹旭、彭桐、陈有膑等诗人都保持着旺盛的诗歌创作力。海南的零零后诗人林江合经常在美国、韩国发表作品,并在韩国出版了一本韩语诗集。他初中就加入海南省作家协会,是海南省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属于诗坛强劲的后备力量。海南的诗人尽管每个人的创作个性不一样,但许多作品都一定与海、与阳光、与四季青翠的树木有关他们用诗的惟美,把海南向世界传播。
海南诗坛这几年举办了“博鳌国际诗歌节”、“中国、古巴诗歌言讨会”、“中韩诗歌分享朗诵会”、“中美诗歌言讨会”、“中国诗歌春晚海南分会场”、“海南临高国际诗歌节”、“中国好诗歌”、“海南70后诗人诗歌言讨会”,以及香港国际诗歌节海南分会场活动等等,与国际诗歌进行了交流与碰撞,使海南从诗歌意义上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自由贸易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