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中改变语境制造出的奇妙效果

标签:
语境口才文化杂谈 |
分类: 文史 |

金农是“扬州八怪”之一。有一天,有个附庸风雅的富商设宴请客,并推金农为首座。席间有人提议以古人诗句中“飞”、“红”二字作酒令。当轮到富商时,他苦苦思索,也想不出一句诗来。众人正要罚他酒时,富商突然说:“有了,柳絮飞来片片红。”大家哄堂大笑,认为违反生活情理。金农站起来说:“这是元朝人咏平山党的诗句,没什么可笑的,接着就念出全诗:“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亿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人皆赞叹此好诗,其实这是金农为富商解围而随口编出的,这件事就记载在清人牛应之的《雨窗消息录》一书中。

事实上,“柳絮飞来片片红”原先是个假判断,柳絮总是白的,但是,因为处在“夕阳返照桃花渡”的特殊语言环境之中,反倒成为绝妙的写真。同一句话,处在不同的语境之中,真假妙俗的区别就是这么大。
同理,中国古代根本就不知道有黑天鹅,但纪晓岚偏偏要咏黑天鹅。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很奇怪的现象。然而,诗中的 “只应觅食归来晚,误入羲之洗墨池!”两句却使全诗变假为真。纪晓岚和金农其实都是改变了句子所处的语境。
这样的巧改语境,不仅能使语句出假变真,亦可由丑变美、出贬为褒,从而制造出奇妙的效果。这样的例子在古今中外都为数不少。
这些事例,都是改变语境的绝妙例子,其思维方式可谓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