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马屁”原是一种并无贬义的风俗

标签:
历史 |
分类: 文史 |
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等地,草原辽阔,盛产马匹,而且经常出现宝马良驹。一般百姓人家都会拥有几匹马,以解决行路、运输等问题,牧民们常以养得骏马为荣。有时人们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
http://s16/mw690/002ZT28Ngy727xZVocL1f&690“拍马屁”就是从产马区流传开来的,大都与蒙古人有关。一说是元代蒙古人有个习惯,两人牵马相遇,要在对方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二是蒙古族好骑手遇到烈性马便拍拍马屁股,使马感到舒服,随即乘势跃身上马,纵马而去。三是蒙古人爱马,如果马肥,两股必然隆起,所以见到骏马,总喜欢拍着马屁股称赞一番。可见,“拍马屁”是一种风俗,并无贬义。
元朝蒙古贵族是马上得到的天下,所以当时的官员大多是武将出身,下级对上司最好的赞美,就夸他的马好。一方面是蒙古人对马钟爱有加,另一方面马也是他权力、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夸他的马就等于是夸他。下级见到了上司,往往要对上司的马夸赞几句,一边拍着上司的马背一边用尽天下最美的词夸赞这匹马,什么“膘肥体壮”,什么“鬃长毛亮”,什么“追风赶月”,什么“踏雪无痕”……总之是要把上司的马夸成是宝马良驹。上级官员当然也爱听这种话,如果心里高兴了,说不定就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为这个下级美言几句,甚至加官进爵也有可能。
后来,人们就把对上司的奉承称为“拍马”。“拍马屁”一词就用来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专门谄媚讨好别人的行为了,贬义色彩甚浓。其实想想,也只有弱者和不讲究的人才会靠逢迎上司来博得好感,赚点可怜的感情分来巩固职场地位,真正的强者从来不把时间浪费在这种企图巴结人的无节操的蠢事上。
http://s1/bmiddle/002ZT28Ngy727y6xcXK80&690在今天,所谓的“拍马屁”已经失去了价值,职场的本质,是为公司创造价值,实现个人经验的增值,双赢才能共荣。如果把时间浪费在取悦每一个环节的同事和领导,每做一件事,都要想所有人是否开心,不仅太累,也只能说明在这个局面里,你是个没有一技之长的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