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门是杏坛,杏坛位于大成殿前甬道正中,传为孔子讲学之处。宋代以前此处为大成殿,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孔子45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在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于是,杏坛成为教育圣地的代名词。金代于杏坛上建亭,亭下有书法家党怀英篆书“杏坛”碑,以后元、明两代均有重修和改建。到了清代,乾隆皇帝不仅亲题匾额,还立下御笔“杏坛赞”碑。亭前的石香炉高约1米,形制古朴,雕刻精美,乃金代遗物。
坛旁有一株古桧柏,称“先师手植桧”。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高32米,长54米,深34米。擎檐石柱二十八根,前檐十根雕龙石柱为宫殿建筑中前所未见,连紫禁城的龙柱也相形见绌。大成殿匾额、殿门楹联和大殿内的巨匾“万世师表”均由清雍正帝所题,殿内的两幅楹联(仅拍摄了前殿楹联,后殿楹联未拍)和巨匾“斯文在兹”均由乾隆帝手书。
殿正中供奉着孔子塑像,七十二弟子及儒家历代先贤塑像分侍左右,历朝历代的重大祭孔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殿下是巨型须弥座石台基,高2米,占地1836平方米。整个建筑雕梁画栋,巍峨壮观,令人惊叹。
清雍正帝题大门楹联: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
清乾隆帝手书前殿楹联: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大成殿后还有寝殿和圣迹殿,目前暂未开放。
孔庙内保存汉代以来历代碑刻1000多块,上至两汉,下迄民国,真草隶篆,各家书法具备,是我国的大型碑林之一。参观过孔庙,接下来是孔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