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玉振”石坊是进孔庙的起点,建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坊额为山东巡抚胡缵宗手书。
棂星门是孔庙第一进大门,下设栅栏门,左右接墙垣,“棂星门”三字系清高宗弘历所题。建于明代,原为木质,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改为石质。
进了棂星门,又是两座石坊:“太和元气”石坊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坊额为明进士、山东巡抚副都御史曾铣手书;“至圣庙”石坊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原坊额篆刻“宣圣庙”,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建时易名“至圣庙”。
圣时门是孔庙的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雍正八年,清世宗钦定此门名“圣时门”。
弘道门是明洪武十年(1377年)时孔庙的大门,清雍正七年(1729年),据《论语》“人能弘道”钦定命名。
大中门始建于金代,原为金代时的孔庙大门,明代扩建孔庙时改称“大中门”。中,乃取“中庸”之意。
同文门是宋代孔庙的正门,原名“参同门”,取孔子之德与天地参同之意,清雍正帝以《中庸》“书同文,行同伦”之意命名。
奎文阁,其名乃取二十八星宿之一,主文章兴衰的奎星而为奎文。奎文阁为孔庙的藏书阁,阁内原藏历代帝王对孔子的赐书墨迹,经历代战乱,已大部散失。
过了奎文阁,便是十三碑亭院。十三碑亭始建于唐代,专为保存历代皇帝御制石碑而建,俗称“御碑亭”。南八北五,东西排列,形制大同小异,亭内存唐、宋、金、元、明、晴、民国石碑55块。其中金代碑亭二座,是孔庙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元代碑亭二座;清代碑亭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