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2017-08-29 08:50:49)
标签:

少室山

三皇栈道

地质博物馆

书册崖

嵩山揽胜

分类: 行走祖国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登封市西北,西邻洛阳,东临郑州,属伏牛山系。总面积约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是去年十月我秋季旅行的最后一站,也是五岳之中要攀登的最后一岳。

    以前并不知道嵩山包括太室和少室两座山,以为一座名山加上更为声名赫赫的少林寺就是中岳。不过也没办法,估计没去过嵩山的国人,基本上都是这个概念。少林寺的名声盖过嵩山,不仅是因为改革开放后,一部香港电影《少林寺》让这座千年古刹蜚声海内外,更是以后又有大量以少林武僧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不断播出,尤其是这几年,少林武功的表演已成为春晚最精彩的节目,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程度。这不,还没进嵩山,少林寺的宣传就已经抢了头彩!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这座牌楼的题字,集当代最著名的书法家,正面的“嵩山少林”是前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启功手书,背面的“嵩山少林”是书法大师欧阳中石手书。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少林寺虽是禅宗祖庭、千年名刹,但毕竟叫嵩山少林寺,有关嵩山的文字记载要比少林寺远古得多。《史记》载:“昔三代之君(指三皇),皆在洛河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崇山”,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定嵩山为“中岳”,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公元695年,女皇武则天封禅嵩山时,改中岳为“神岳”,从北宋至今,一直均称中岳嵩山。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嵩山主体由东脉太室山和西脉少室山组成,据传禹王的第一个妻子涂山氏生启于嵩山东脉,故称之为“太室”(室:妻也);禹王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栖于嵩山西脉,故称之为“少室”。

    我安排两天时间爬少室山和太室山,当然也要看少林寺和嵩阳书院,倒不是吝啬时间,而是两天后有中雨,且连降数日,这样只能打道回府了。所以第一天游少室山时乘缆车上下,尽量保存体力,第二天徒步上下太室山,并攀登主峰峻极峰,这样就实现了五岳全部登顶的夙愿。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嵩山的自然景观奇秀壮美,大大超乎我事前的想象,因其经历了地球上罕见和独特的地质构造运动,地层发育完整,出露良好,保留了形态各异的构造形迹,成为难得一见的“五世同堂”(五个地质年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质博物馆。尤其是少室山的最佳观赏地三皇寨景区,山体陡峭,奇峰林立,峡谷纵横,怪石峥嵘,是整个嵩山自然风光的精华,也是作为世界地质公园最具说服力的代表。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一条3公里的悬空栈道贯通三皇寨景区。根据三皇寨岩层竖向排列的奇特地质构造,经专家论证后,改变一般栈道采用横向支撑的惯例,而是在岩壁上做斜向钢筋混凝土支撑,面筑钢筋混凝土步道,具有绝对的安全性。我看过长假期间这里的旅游照片,虽然栈道上人流如潮,但却安然无恙。不过我一闲人,肯定会选择非节非假的最佳旅游时机,人自然很少,又坐的是首发缆车,进山时几乎见不到人影,原路返回才偶遇人群,等于一路风光,分两个时段来回走了一遍,当然可以尽情潇洒地拍摄啦!尽管如此,由于没受过专业训练,仍难展现三皇寨的原貌。大旅行家徐霞客有诗云:

                     嵩高天下奥,少室险奇特。

                     不到三皇寨,不算少林客。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少室山的石英岩石林是我国石林家族的新成员。从不同角度看,它或像一柄柄利剑直刺苍穹,或像一列列仪仗队顶天立地,而书册崖则是这一地貌的标志性代表,也是最具震撼、最摄人眼球的一道风景。在距今约18亿年前,嵩山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中岳运动,这次运动使嵩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石英砂岩经变质作用成为石英岩,原本近水平状的岩层经皱褶在此处变为直立状,貌似一本即将打开的地质史书,故取名“书册崖”。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走了一半路程,该休息一下了。景致再美,总看也会视觉疲劳,期待着下半程会更加精彩。

中岳嵩山——少室山(一)
                     博友言博远赠玉:

                   中岳嵩山——少室山 (一)

                       驾云攀磴上嵩山,

                       栈路邀人绝壁岩。

                       穿透千秋幽壑雾,

                       武僧合掌述尘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