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爷庙原名万佛阁,位于五台山寺庙集群区塔院寺的东隅,是一座世俗文化浓重的名刹。单看庙门附近专候的消防救火车,就能看出香火有多盛。
五爷庙占地面积不大,成平面正方形。据史料记载,万佛阁最早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原为塔院寺的属庙,主要由文殊殿、五爷殿、戏台和僧舍组成。建筑年代最早的文殊殿除供奉三大士外,还有同样大小、千姿百态的佛像一万尊,故名万佛阁。

佛教寺院一般是不供奉龙王爷的,而这里为何专供龙王?传说五台山以前并不清凉,是文殊菩萨从东海借来了“龙歇石”,才使这冬寒夏热的五百里山川化为清凉之地。而老龙王的五个儿子为讨回“龙歇石”曾大闹五台,用龙尾把五座山顶扫平,但最终还是被文殊菩萨降服,并皈依佛门。五龙弟兄各守一台专司风雨,其中威猛刚烈的五龙王驻守最高最冷的北台顶,他神通广大,广济八方,后来逐渐演变成北台无垢文殊的化身。因此,到了清朝,五龙王被从北台顶请下,入驻万佛阁,以就近护持百姓,造福人间。
五爷庙供奉的“广济龙王菩萨”,实际是五台山五座台顶文殊菩萨的化身,五爷就是文殊菩萨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它承担了民间俗神的职能,寄托着当地民众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愿望。老百姓不懂什么佛法佛理,更不会去研究高深奥秘的经书梵文,甚至不知道文殊菩萨。正因为五爷比起那些名刹大寺里供奉的庄严佛菩萨更贴近群众,更符合众生急功近利的心愿,成了有求必应的神奇象征,所以不仅传遍十里八乡,也使所有来五台山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都知晓五爷的灵验,焉能不成为整个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
据说这是康熙皇帝赏赐给五龙王的半副鸾驾。



因为文殊菩萨化成的五爷很爱看戏,所以在龙王殿对面修了一座古式戏台,专为五爷唱戏。其实说五爷爱看戏,不如说老百姓爱看热闹,过去很多地方的庙会都是要唱大戏的,所以直到如今,五台山每逢重大的佛事活动,整个六月的法会期间,名角名戏都要在万佛阁轮番演出,这已成为五台山的一道靓丽风景和知名招牌。





新建的文殊菩萨殿,将万佛阁中的三大士像移入该殿。


走出人流拥挤的五爷庙,五台山的大好春光迎面扑来,虽已是五月中旬,但桃花正盛,争妍枝头。络绎不绝的香客,陆陆续续的游人,塞满各种车型的停车场,似乎都在向你展示,这里是闻名世界的文化景观遗产,这里是中国佛教重新走向兴盛的清凉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