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2014-12-29 13:39:27)
标签:

绿松石玉璧与瓷片

宋瓷与礼器

釉色与玉色

杂谈

分类: 玩玉说玉辨

 如果不告诉您这是绿松石玉璧”,您会不会以为这是塊汝窑天青色的瓷片(见图一、图二)?


  http://s4/mw690/002ZQLl4gy6OEPpztSjb3&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图一

  http://s15/mw690/002ZQLl4gy6OEPwt19A0e&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图二

 

绿松石璧 直径4.6 孔径1 最厚0.6厘米重26

器呈蓝绿色,有棕色和棕灰色沁呈网格纹状,有蚀孔、绺裂。有晶体暴露、晶面反光。宝光内敛。片雕,扁平饼状,中间厚,边缘薄,两面向周边倾斜成圆滑钝刃缘,孔缘规整,中孔边缘亦有短斜面,孔璧可见两面对钻旋转连接阶痕。肉眼观,璧面上的绺裂呈棕色,绺裂之间布满棕灰色细丝纹饰分割的网格线纹。显微镜下观,贯穿璧面的绺裂沟上有浸浆愈合,不规则绺裂纹处有蚀孔,均呈棕红色。细线纹呈棕金色,表面未见纹裂。器表布满氧化细密抛光线纹。可见黑色、银色金属反光点。器形规整,打磨光滑。


  说到汝窑瓷器,就会说到雨过天青色,鸭蛋青色,蟹爪纹,蝉翼纹,支钉,香灰胎,淡淡的粉红色,釉中含玛瑙末,类似古玉内蕴的光泽(见图三)<1>


   http://s1/mw690/002ZQLl4gy6OEQ0yXIY40&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http://s11/mw690/002ZQLl4gy6OEQ3u3c6ba&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图三 汝窑天青釉盘              图四 绿松石玉璧叠加汝窑天青釉盘


 绿松石璧除了看不见香灰胎和支钉外,其他都找得着边!也许可以反过来说,汝窑瓷的釉色和开片有符合这块绿松石璧表面观的成分。把绿松石璧放在汝窑天青釉盘的照片上,对一下什么是“类似古玉内蕴的光泽”(见图四)。


 先看看绿松石璧是不是古玉。


 玉璧通常是扁圆形的,中间有孔,原始玉璧有的呈圆角方形。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中就发现有玉璧,器形很小,是用来佩带的。古人原创的动机很简单,即是对美的追求,为佩带或显示尊贵之需,是仿制与他们生活密切接触的动物圆形器官或大量圆形植物、瓜果等而制作,不难看出多数植物果壳、瓜果等的切开、断开面都是十分标准的玉璧、玉环形平面。可见自然是古人创作的源泉。<2>新石器时代各种文化玉璧的器形、形制、都很相似,可能因其制作工艺基本相同。内孔璧及外缘多呈倾斜状,圆孔是使用管状钻具制成的。<3>


 古玉鉴定除了材质、造型、工艺、种类辨别之外,最直观的可能就是玉变和沁色。玉变就是要看蚀孔、绺裂、沟纹氧化、晶体暴露、晶面反光、次结晶体等。沁色就是要看沁的颜色、沁的纹饰和扩散晕。有意思的是绿松石璧的棕红色、棕金色网格线纹的来源不是玛瑙。肉眼看到的棕灰色、显微镜下的棕金色的不规则网格细纹饰,称作蟹爪纹也好,蝉翼纹也好,都是在包浆皮壳之下,表面并没有开裂纹。

 

 翻开瓷器、玉器和青铜器的书籍,不难发现宋代瓷器仿制了新石器晚期玉礼器和夏商青铜礼器的造型,譬如官窑琮式瓶龙泉窑青釉琮式瓶哥窑鼎钧窑月白釉出戟尊等(见图五<4>、图六<5>、图七<6>、图八<7>、图九<8>、图十<9>、图十一<10>、图十二<11>)。

 

   

   http://s4/mw690/002ZQLl4gy6OER61spd43&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http://s15/mw690/002ZQLl4gy6OJCmoOvA8e&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图五  官窑琮式瓶                    图六 玉琮  良渚文化

 

   http://s7/mw690/002ZQLl4gy6OER000Xsc6&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http://s16/mw690/002ZQLl4gy6OJCttTKD8f&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图七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                  图八 玉琮 良渚文化

 

    

   http://s4/mw690/002ZQLl4gy6OER8HKSL83&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http://s12/mw690/002ZQLl4gy6OJCzc5hVbb&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图九  哥窑鼎                      图十  网格纹鼎  夏代晚期

   http://s13/mw690/002ZQLl4gy6OEQVErQoec&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http://s4/mw690/002ZQLl4gy6OJCGk7Wrc3&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图十一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图十二  龙虎纹尊   商中期

     用于各种祭祀、宴飨和各种典礼和仪式场合的饪食烹煮青铜器礼器又是源于在新石器时期的陶炊具。


 宋代定窑的牙白、临汝窑的粉青、耀州窑的橄榄绿、龙泉窑的梅子青,是不是也仿制了玉料的自然原色(见图十三<12>、图十四<13>、图十五<14>、图十六<15>、图十七<16> 、图十八<17>、图十九<18>、图二十<19>)?


   http://s6/mw690/002ZQLl4gy6OERc9dnDc5&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http://s1/mw690/002ZQLl4gy6OERf8hC890&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图十三  定窑白釉刻花渣斗                 图十四  白玉回纹璧  代  

         

  http://s4/mw690/002ZQLl4gy6OERko5Nxf3&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http://s8/mw690/002ZQLl4gy6OERnGwn597&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图十五 临汝窑青釉花口瓶             图十六  青玉蒲纹兽面纹璧  汉代


http://s6/mw690/002ZQLl4gy6OERv445La5&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http://s1/mw690/002ZQLl4gy6OERwC0jme0&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图十七 耀州窑橄榄绿釉刻牡丹纹折腰盘          图十八  玉斧新石器时期


    http://s4/mw690/002ZQLl4gy6OERAi2zxb3&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http://s12/mw690/002ZQLl4gy6OERD1h9N6b&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图十九  龙泉窑梅花盏                     图二十凤鸟玉尊清代

 

 钧窑的玫瑰紫在古玉的彩沁中也能找到踪迹(见图二十一<20>、图二十二<21>)。


  http://s14/mw690/002ZQLl4gy6OERFHHEp0d&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http://s10/mw690/002ZQLl4gy6OERHCfMtd9&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图二十一  钧窑玫瑰紫长方花盆              图二十二  兽面纹牌饰 春秋


耀州窑和定窑的酱釉色同样在古玉器上有所显现(见图二十三<22>、图二十四<23>、图二十五<24>、图二十六)。


   http://s4/mw690/002ZQLl4gy6OERMGYf1a3&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http://s5/mw690/002ZQLl4gy6OEROUsw4f4&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图二十三  耀州窑酱釉碗                   图二十四  玉羽人  商晚期

 


   http://s12/mw690/002ZQLl4gy6OERTB70Tfb&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http://s1/mw690/002ZQLl4gy6OERV9jQAb0&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图二十五  定窑酱釉盖碗                     图二十六  彩沁玉璧


 汝窑的“蟹抓纹“蝉翼纹”、哥窑的“金丝铁线”、官窑的瓷器网格纹图案,说不定连玉器的绺裂和沁色线纹都仿制了(见图二十七<25>、图二十八<26>)。

 


   http://s14/mw690/002ZQLl4gy6OES0ZZ2ldd&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http://s7/mw690/002ZQLl4gy6OES3y4Hsf6&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图二十七  哥窑花口洗                     图二十八  官窑龙纹印花洗


 有意思的是唐代的白釉和青釉都有玉璧形底碗(见图二十九<27>、图三十<28>) 


   http://s6/mw690/002ZQLl4gy6OES6C2DH15&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http://s6/mw690/002ZQLl4gy6OES8nbj7d5&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图二十九 青釉玉璧形底碗               图三十  邢窑白釉玉璧形底碗


 呵呵,宋代瓷器是在唐代的瓷器基础发展而来的。宋代陶瓷模仿了玉礼器、青铜礼器的造型,仿制了古玉的玉色、沁色、绺裂纹饰,这算不算是随着新的技术的发现、发明和发展,用人工合成的瓷质釉色,传承丰富了陶瓷文化的保藏,并赋予其艺术生命新活力的一个闪亮点或里程碑呢?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造就了特定的人物和工艺。这就是汝窑天青色瓷登峰造极,前人和后者均无法企及的原因吧(见图三十一)<29>?! 


http://s10/mw690/002ZQLl4gy6OESc3nYte9&690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TITLE="第六十九篇  从绿松石玉璧和汝窑天青色说起" />

                       图三十一  汝窑三足樽承盘






 

注:

<1>.<6>.<10>.<12>.<20>.<22>.<24>.<29>.参考《故宫陶瓷馆》故宫博物院编艺术家出版社 200912月,第131页、第158页、第146页、第148页、第142页、第155页、第145页、第130页。

<2>.<3>.<19>.参考《中国艺术收藏鉴赏百科全书玉器卷》 史树青总主编  收藏家杂志社 编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北京出版社 20055月第1版,第18页、第19页、封面。

<4>.<8>.<25>.<26>.参考《古瓷收藏入门百科》叶佩兰主编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61月第1版,第35页、第36页、第36页、第40页。

<5>.<7>.参考《中国玉器全集(上)原始社会 春秋·战国》杨伯达主编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51月第1200910月第3次印刷,第66页、第73页。

<9>.<11>.参考《中国艺术收藏鉴赏百科全书铜器卷》史树青 总主编  收藏家杂志社 编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 20055月第1版,第15页、第34页。

<13>.<14>.<15>.<17>.<21>.<23>.参考《古玩鉴识与投资》史树青主编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61月第1版,第168页、第140页、第150页、152页、第164页、第162页。

<16>.<18>.参考《中国瓷器收藏与鉴赏百科全书》 谢天宇主编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47月第1版,第606页、第259页。

<27>.<28>.参考《故宫·上编》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出版社,第121页、第127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