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提出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强烈愿望。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作业设计存在着的一些问题:老师布置作业的权威性强,学生自主性差;知识性强,趣味性差;单一性强,多样性差;重复性强,灵活性差;总之,现在一些语文作业忽视了对学生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忽视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面对目前语文作业的现状,我经过深入思考,决定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入手,通过自主型、开放型、生活型、实践型、调研型等多种类型的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丰富多彩的生活走进学生的作业体系,使作业成为学生的自愿活动,真正通过作业“减负提质”。
二、研究目标
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特点和规律、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以及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和现象等情况,在作业设计中大胆创新,改变传统设计的弊端,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设计尊重学生的起点能力,不同层次的作业、情趣式作业、多元式作业,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并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让作业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勇于创新的园地,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一座桥梁,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老师的教学效率。
三、研究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2年5月——2012年9月)准备阶段:
(2012年4月-2012年5月)选定课题,确定研究的内容;
(2012
年6月-2012年9月)课题组成员集体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领悟新课标的精髓,每周进行定期的教研并做好理论学习笔记及学习记录。了解小学语文作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制定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二)、第二阶段(2012年9月——2013年1月)实验阶段:
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工作课题研讨活动,探究其方法和途径。对语文作业进行设计的创新,布置具有灵活性,多样性、趣味性的语文作业。对作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收集相关的各种资料。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上传过程性资料。撰写中期报告。
(三)、第三阶段(2013年1月——2013年6月)总结阶段:
(2013年1月-2月)每周进行一次交流活动,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对阶段性成果及实验效果进行汇总。
(2013年5月)课题组成员总结,完成结题报告。
四、阶段研究措施及成果
(一):全体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集体进行讨论交流,了解有关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现状、动态、信息和经验及其理论和实践上的最新进展。
(二):课题组成员主要运用谈话法,调查问卷法认真分析当前小学语文作业情况。在一、四、五年级学生家长中进行调查,设置了作业布置、作业完成、作业形式几个方面的单选多选共12个题,再进行个别采访,收集资料,共发放问卷108份,收到问卷100份。我们对结果进行分析,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对问卷进行分析,了解到学生语文作业存在的现象和问题主要是:
①、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主动性较差,大部分孩子没有读书习惯。
②、学生写作业有人辅导的较少,家长能检查作业的也很少,大部分是由学生自己完成。
③、学生的探究欲望差,学生喜欢不动脑筋的抄写作业,低年级的大部分学生也很喜欢亲子交流类作业。
④、三分之一多的学生喜欢实践类作业。四分之一的学生喜欢背诵类作用。对阅读作业、习作类、搜集资料类作业感兴趣的孩子站到大约六分之一。
⑤、以前布置的语文作业不能满足学习优秀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差的孩子家长认为孩子对口头类作业不重视。五分之一的家长认为目前学生语文综合题的作业量少。有极少数家长希望各科作业能整合。操作能力不强的学生不喜欢作业类型过多。学习优秀的学生家长大部分赞成分类布置作业,而有大约一半的学生家长并不赞成长期分类布置作业。
2、分析原因:
①、学生及家长原因:学生认识不到做作业的意义。没有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大部分家长属于进城务工人员,忙于生计,也缘于文化程度的限制,对学生家庭作业的关注程度不够。
②、教师原因:作业设计单一、重复、不够灵活,未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没能很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作业的兴趣。评价机制不完善,个别学生敷衍了事。
3、解决办法:
①、转变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习惯。
②、和家长交流,争取家长对孩子充分的关注,包括家庭作业的督促。
③、作业设计具有趣味性、层次性、创新性、自主性,使他们觉得作业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④、作业评价有分量、有意义。
(三)、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按照所带年级进行分工,随时和同年级段的老师进行研讨,根据不同阶段孩子的不同特点以及学习内容的不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作业进行创新设计。曹会玲老师带一年级,负责尝试对低年级语文作业进行创新设计;吴向阳老师带五年级,负责尝试对高年级语文作业进行创新设计;我带四年级,负责尝试对中年级语文作业进行创新设计。我们分别采用了灵活的作业形式,通过读、画、写、演、看等形式努力改进作业的旧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四)、及时收集有关作业设计的各种资料以及数据,和老师们进行讨论交流,对一些作业设计及时进行总结,上传创新的作业设计案例以及相关随笔、调查表、调查报告共计18份,取得了一些有关作业设计创新的收获:
①、在低年级设计一些找一找、圈一圈、玩一玩、读一读、说一说的实践性作业,适合学生特点,充分利用家长的力量,巩固识字,练习朗读,事半功倍。天天读书不可少,早自习午自习把书读;把必做作业与自选作业相结合;单独作业与合作作业相结合。不断丰富作业的形式,加强作业的综合性,让作业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实际应用的功能。
②、在中年级我引导学生设计阅读卡、填写阅读卡。从小组完成阅读卡到填写亲子阅读卡,逐渐过渡到个人完成阅读卡,充分地在阅读卡这块阵地上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好读书的习惯,把书上的知识化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③、充分相信学生,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分类布置作业,学生会在作业中得到快乐。分组搜集资料、办主题小报、演童话、按情景分角色进行口语交际等实践类作业的设计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④、在高年级的课外作业中,采用“三读”法设置课前预习作业。一读,理解字词;二读,理清文章思路;三读,思考课后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预习习惯。遵循“三结合”原则(巩固性和发展性相结合、巩固性与多样性相结合、作业拔高与趣味性相结合)设置课后作业。
⑤、高年级学生语文作业的设计遵循兴趣第一的原则,让学生享受“作业套餐”,享受优惠,分学生“作业自留地”
给予孩子更多自主阅读、自主实践、自由选择的权利,让学生真正地爱上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