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游戏一场梦
(2012-09-24 16:18:14)
标签:
杂谈 |
假期整理旧物,看到孩子小时戏耍的照片,忍不住发笑。以前每次看小孩玩得满头大汗,就要叫停,别玩过头了,不然白天太投入,笑得太兴奋,晚上就要做噩梦了。
小孩如此,大人也是一样的。翻看财经杂志,那些意气风发的企业高管,不就是在成人世界的竞技场上玩耍?只不过表像严肃些,包装精美些,道具更多些,游戏规则也更复杂些罢了。
当然,大人的游戏会影响生计,结果可比儿童游戏要严重得多,但同样过犹不及的是:要不够投入,人生将无所作为;但要太过投入的话,也要提防哪天得了躁郁症。
每到年终考核的时日,这种感叹最多。经营企业是条不归路。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化、无穷无尽的人事铺排、讨价还价的预算攻防……可谓“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要搞定这些事,没有与时俱高的EQ,真可能会弄得精神分裂。就以年底的绩效考核和排名来说吧:
企业本质上是具高度竞争性的团体。倘若竞争力不够,就很难在市场经济中存活,所以多数企业会实施末位淘汰制(或强迫排名制,Forced Ranking)。这方面实施最著名的要数GE,据说最末位的百分之十铁定要卷铺盖走路。虽然许多中国公司也实行末位淘汰,但一般没那么严格。可只要有人必须走路,就会给大家(包含操刀的主管)带来压力。
这种考核的压力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形形色色的对策,有如现代三十六计——年初订目标时,有瞒天过海的,有声东击西的;执行过程中,有无中生有的,有暗度陈仓的;年终检讨时,有混水摸鱼的,也有欲擒故纵的——真正是各显神通,好不热闹。
而且论理你还不能抱怨——既然承认屁股决定脑袋(别否认!否则你凭啥安排组织用人?)那就别抱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换句话说,你有制订游戏规则的聪明和地位,就要尊重人家也有钻漏洞谋高分的才智和权利。别因为自己政策不周延,就恼羞成怒批评人家耍小聪明。
长短要平衡
只不过,不论是立法者还是玩法者,都要谨守分际,别让游戏玩过了头。就老板而言,根本就是不能让规则诱发组织的对立,让本来可以是建设性的辩论,变成毁灭性的对立。就下属而言,根本就是平衡群己的分际和长短期的拿捏。每个人才气不同,霸气+圆融是三七开还是七三开都可以,反正大家心知肚明,但就别老是踩着别人的头去爬高,否则别人岂有不知之理?
这些观念说来不难,但要能让大家学习到要点,并建立起组织的长期互信,就必须从制度和文化两方面着手。以我们的年度考核为例,70%属成果导向,依据量化的目标来考核;30% 则属于过程导向,是透过对日常行为的质量来加以衡量评分,和企业文化相连结。目的就是要平衡群己关系和长短期的利害。
70%的目标虽然也有不少学问,但相对还比较容易:通过平衡计分卡的工具,自外而内、自上而下地分解KPI/PI,再顾及长期性,别鞭打快牛,也别纵容害群之马,就可以合理地订出短期(年、季、月)的目标和责任了。
而30%这部分的考核就比较难了。人说“态度决定一切”,可态度是高度抽象的,你说我“武断”,我说我是有“决断”。我说他不够主动积极,他倒愤愤不平地说自己是谋定后动、顾全大局云云。
但“难”不代表“不行”。否则,所有公司都强调的团队精神只能成为空洞的口号,而无法透过对实际行为的考察和矫正来落实。这方面,去年我们引进的一套STAR的做法,就是用来辅助日常过程管理的工具。
及时回馈的工具
STAR的原理,是要按照《一分钟经理》中“一分钟目标、一分钟称赞、一分钟批评”的原则,让主管能给予下属及时的行为回馈。另一方面,下属也可以随时将自我的一分钟记录提交给主管,作为年底面谈的参考。
STAR是Situation(背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与Result(结果)的缩写。一条STAR的记录,能简要而完整地呈现个人在特定时间和事件中的具体行为,以及是否符合公司企业文化要项的描述。看看以下这个案例:
ST:××项目要求在11月初到货,12月中旬安装完成,但由于自身疏忽没有跟催发货流程,导致交货期延后,影响工程进度。
A:首先与客户沟通,主动承认失误,并承诺“虽不得不延长交货期,但一定不影响工期”。接着与生产管理和储运部门沟通,分批次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发货,同时与施工单位制订详细的计划,督促施工单位保质保量保时完成施工。
R:按期完成安装,通过客户验收。
接着在计算机系统中勾选,显示这个STAR 的行为符合公司文化第二项“追求卓越”中第三项“承担责任”的行为描述:“不论结果好坏,都勇于负责;承认错误,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这样具体的记录,与“该员表现积极、认真努力”的抽象描写相比,无疑更直观,更具说服力。
有了日常的记录和存底,年底的考核就相对容易,不致变成像菜市场买菜一般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也比较不会陷入“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的独断之中。
我们引进、推广STAR,目的正是为符合“重视从过程中来培养文化与团队”的经营原则。当然,除了STAR这套工具之外,让大家有长期观、系统观还是最基本的。因此,有了各种奖惩办法的游戏规则,也有了类似STAR这样让规则得以细化的工具之余,还是不能失去总体感与方向感。这方面,就只能靠真心诚意的实践,和日积月累的沟通了。
终局与放下
在企业的世界里,一年的经营如同一场游戏赛局。年终考核不过是这场赛局的终结和下一场游戏的开始。虽说玩家应遵循规则、全心投入,才不至于过早出局或一无所成。但这局结束还有下局,就像人生也总能有一个接着一个的梦想,过去的就要放下,别将情绪负担带到下一局,也是很有必要的。
《后汉书·郭泰传》记载了一个“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的小故事:孟敏年轻时客居太原,以卖甑(陶制炊具)为生。有一天,他的担子掉在地上,把甑给摔碎了,他却头也不回地径自离去。郭泰看见了问他:你怎么看都不看一眼啊?多可惜!孟敏坦然回答:“甑已破矣,视之何益。”
当然,豁达说易行难。在马拉松赛跑中,你很有可能被超越、被撞倒,也可能因天气不佳被迫退出。面对这些不可控的因素,你是牢骚满腹,还是掸掸灰尘,继续前行?关键是:你知道自己处在赛程中的哪一段?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王国维《人间词话》:词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任职企业也是一样的,人难免都有“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的“有我之境”;但也该时不时地去超越现实,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与无我。这样“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做什么事才能更长远、更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