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集体备课定稿
(2023-02-09 09:27:11)《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教案
平阳县会文中学
教材分析的曲调改编创作的新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以优美的旋律和浓郁的陕北风格深受人们喜爱。选择这首作品作为聆听曲目,学生不但可以从作品中领略到信天游的风格色彩,还可以从作品热烈欢腾的气氛中感受到西北民歌的热情与豪放,同时体验到陕北人民对工农红军的真挚情感。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本单元另外一首欣赏课,是一首青海民歌,也是众多花儿中流传广、影响大、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更是一首节奏自由、旋律宽广的原生态民歌。全曲采用西北民歌调式“2 5 6 1 2 5”典型音列,由上、下两个越剧构成,但约旦结构。学生可从这首青海花儿中,体验到山歌旋律的跌宕起伏、奔放高亢,演唱时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方式等特点,极富西北地区色彩。
教学目标
1、联系本单元的两首欣赏作品,学习山歌、信天游、花儿等知识。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感知和体味我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扩大艺术视野。
2、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西北地区的人文风情与西北山歌的音乐特点,感受到优秀的音乐文化源头是扎根在人民大众之中的。
3、了解信天游、花儿的体裁及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
重点:感受信天游、花儿的体裁类型及特点,感受到优秀的民歌来源于生活,是在人民大众之中产生的。
难点: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PPT图片)
学生,欣赏图片:西北地区
老师:介绍西北地区民歌的特点:
二、课程新授
(一)、信天游——《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1、介绍信天游:又叫“信天游”,主要流行于陕北、宁夏、甘肃东部、山西西部、内蒙古西南部等地区。唱词多为即兴创作,往往具有叙事性特点;其结构由上下句乐段构成。在信天游中,一种节奏自由,旋律跌宕,感情奔放;另一种节奏匀称,旋律舒展,感情细腻。
2、初听导入:欣赏歌曲,并注意歌曲中以下音乐要素的变化。
速度、旋律、节拍、演唱形式、情绪?
3、歌曲背景:这是一幅历史画卷,它生动描绘了一段重要的革命历史史实——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扎根延安。从此之后,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南方转移到了西北,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揭示课题《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5、分段欣赏
(1)
师:跟着音乐画一画旋律线,感受旋律特点?
仔细聆听,并思考以下问题?
(2)
设问:主题乐句一共出现了几次?之间有什么变化?每一次都是一样的么?
(3次,不一样的,但是旋律很相似,这是因为作者加入了变奏的创作技法。)
、讲解什么是变奏。
、完整聆听,演唱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3)
、歌曲中出现了哪种演唱形式?(男生齐唱和混声合唱)
他们是以哪种演唱方式?(“一领众和”)
、师生合作演唱(“一领众和”)
(4)
(5)
(6)
引子+A段+B段+A’段再现
(二)、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
1、花儿介绍:流行于青海、甘肃及宁夏大部分地区的汉、回、撒拉等十多个民族中的一种山歌。花儿中的长调子节奏自由,旋律高亢悠长,山野风味浓郁。 花儿中的短调子节奏规整紧凑,旋律平稳流畅。
2、初听导入
3、揭示课题《上去高山望平川》
思考:
歌曲的节奏、节拍特点?
歌曲的情绪?
歌词特点?
(三)对比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对比《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找出音乐作品中相匹配的描述,将相关的音乐要素填入表格中。
(四)西北地区山歌特点:
旋律:高亢、开阔
演唱方法:真假声结合
节奏:自由、舒展
曲调:悠扬
三、课堂小结:
让民歌传唱得更广,更多姿多彩!多听民歌、多唱民歌,去探索、发现和保护色彩斑斓的世界民族音乐瑰宝,通过民歌来继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新一代中华民族后裔的使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