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2012-07-15 20:14:43)
标签:
杂谈 |
教学目标
1、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发展推理能力。
2、通过作辅助线,深化思维能力,提高逻辑思想。
3、培养合情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
1、重点: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进行应用。
2、难点:作出正确的辅助线。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
C |
B |
A |
D |
E |
O |
生:AB=AC
生:∠B=∠C
生:∠AEB=∠ADC
问题:全等三角形除了上述三种SAS、AAS、ASA判定三角形全等之外,还有什么方法?
生:SSS
引出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全等三角形复习》
二、探索演练
B |
C |
A |
D |
进入模式一如图,AB=CD,AC=BD,请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
A |
B |
C |
D |
变式:如图,若AC=BD, ∠C=∠B试说明 : AB=CD.
进入模式二:如图,△BEF的一个顶点E落在△ABD的边AD上,AB与EF相交于点P.若∠1=∠2=∠3,AB=BF,试说明:AD=EF.
E |
P |
B |
2 |
1 |
3 |
A |
D |
F |
C |
D |
E |
A |
B |
F |
C |
O |
B |
A |
E |
D |
总结常见模式
三、能力提高
1、将一个长方形纸片沿着对角线AC剪开,将△ABC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至点D,A,B在同一直线上。请你想一想AC与AC1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你能找出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吗?
现有一只蚂蚁要从点C1沿着红色的路线爬行至点C。若已知点C1到直线AQ的距离是5,那么它总共要爬行多少路程才能到达目的地呢?
3、已知:如图:在△ABC中,BE、CF分别是AC、AB两边上的高,在BE上截取BD=AC,在CF的延长线上截取CG=AB,连结AD、AG。
求证: AD=AG
四、总结反思
一.你想说……
.老师想说的话
一个思想:分类讨论
三个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
3.四个判定方法:SSS,SAS,ASA,AAS
4.五个基本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