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回:过度密植再次减产
想方设法勇斗饥荒
这一天,肖佐人正在给高十一班上语文课,范校长(学区主仼兼完小校长)进了教室,大声宣布:"接兵团(公社)命令,马上到红旗营(大队)支援中耕除草。"
肖佐人立即仃课,带领学生来到操場,真是軍事行动,全校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排着队伍,在烈日下直奔红旗大队。
红旗大队支书马上分配肖佐人这个班到一个三斗坵中耕除草,他以营长的身份命令:"先扯尽稗草,再中耕!"
肖佐人细看毎蔸禾苗里都夹有比稻秧青翠的稗草,好在五年级学生经常下田捞工分,没有不认识稗草的,如是一字皃排开,下田除稗。
这稗草根系发达,要用很大的劲才能拔出来,一不小心,稻秧也带了出来,稻秧重插得三至五天返青,延长成熟期,会減少产量。
肖佐人一再高叫:"同学们注意,不要把稻秧带出泥!"可还是有不少的秧苗带出泥,学生们不会声张,悄悄插进泥水里。
因为粮食不足,学生们都是早上在公共食堂吃了一缽三两米的半干半稀的米饭,要到下午放学囘家才又去公共食堂吃二两米稀饭;所以平曰为减少体力消耗,上完课就俯在课桌上养神。
今日却是干体力活,不一会就饥肠辘辘,可是红旗大队的营长、連长、排长们在四处巡视,不断命令:"加油!加油!"
炎天暑热,师生们在烈日下的水稻田里弯腰劳作,上晒下蒸,汗流如雨,真个是「汗滴禾下土」,师生们不得不干一会又到池塘里捧水喝;学生们终于在太阳偏西时完成了仼务,田塍上堆满了扯出的稗草,田里只剩下稀稀疏疏的稻秧。
一連干了好几天,才又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继续上课。
老天有情,风调雨顺,终于看到了禾苗成熟:扯尽稗草的田里稀疏的稻穗随风摇摆,没扯尽稗草的田里,仍然是稗稻两层楼。
肖佐人特地看了一些插2x5寸的坵块,发现因为无法下去除稗,稗己经把禾压倒了,没几穗稻谷,早稻大失产又成定局。
双抢完成后的一天,肖佐人到粮站买米,看到贴的告示:"为节约粮食,支援国家建设,上级命令成人指标改为每月二十四斤......"
老师们如是由三三制改为了「三三二」制,毎天三歺八兩米饭,好在肖佐人管理的鹿洞完小的菜园里瓜菜丰收,老师们歺歺吃大量瓜菜充饥;范小亮提名,肖佐人又一次评为华石区先进教育工作者,领到了一张奖状。
饥荒让住在山冲里的社员们偷偷地开荒种旱土作物,到秋冬时月,竟有黑市红藷和萝卜卖,都是五毛钱一斤。
区文教干事黎铭是华石区教育部门工资最高的,可每月也只四十九元五角;他的家屋后是一个大山窪,他老婆是农妇,偷偷开了几块荒地,种上红藷。
这年她竟生产了千多斤红藷,收入近五百元,她想要是將屋后的大山窪全开垦出来种红藷,至少能产五千斤,可以卖到两千五百元,是黎铭工资的几个倍。
这两口子一商量,黎干亊把「为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奋斗终生」的誓言忘了个一干二净,自已写了个报告,要求离职回乡务农;当时正刮下马风,上头马上批准,黎干事果真在屋后大开荒,偷偷种红藷和萝卜,卖给饥饿的人们充饥。
肖佐人没有了筛稗子的差事,八两米加瓜菜半饥半饱;这天下午来了个女人,提着一篮子蒸饼,她告诉围住她的老师:"这是从山里挖的冷饭团磨成浆,沥浄水分做成的,可以吃,一毛钱一个。"
方武洋老师拿了一个闻闻,倒是香气扑鼻,馋得流口水,就吃了一个;肖佐人也知道冷饭团就是土茯苓,曾经吃过茯苓烘糕,又香又脆,的的确确可以吃。
老师们一涌而上,每人都买了两只,吃得津津有味;一夜无话,第二天早晨,厕所里「哎哟」声经久不息,都屙屎不出;原来这冷饭团渣不能消化,形成硬团产生了便秘。
社员们虽然天天仍从早到晚在田里,肚内无粮,哪有力气干活,水田里长出了许多杂草,晚稻插下去,管理不善,产量也不高,完成征购后,各个食堂的供饭指标一减再减。
峙合八、泥秀才、圣二沙、承三格、刀疤一、晓蛮老倌等等许多老年人都患水肿病死去,其实都是营养不良饿死的,可当年上头说是血吸虫病死的;玲云当了食堂会计,管发饭票子;为了保证每人每天有几两粮供应,真是精打细算,大队开仓发粮后要核算好每个人的标准,常常深夜还在拨算盘。
夜深人静,玲云还在工作,何队长总是来帮忙;玲云把慧云带在身边作伴,两姐妹可谓形影不离。
威人和毛弟饿得不行,就到旱地里去翻寻遗留下来的红藷根,可是很难找到几根,毛弟饿极了,见四周无别人,就偷偷在没收获的红藷地里挖了一只红藷。
威人看见了,拳头一举,大喊起来,他喊的什么话呢?请看下一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