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史之歌第84章:明朝:文字狱与迁都

(2022-06-05 21:45:20)
标签:

杂谈

分类: 古史之歌
  明朝太祖朱元璋,曾封二十五个王;镇守全国各要地,有权除奸与靖难;各王皆有私家兵,軍事实力相当强;尤其镇守北方者,为防蒙古拥重兵,各王皆是其子孙,元璋以为可放心。
元璋最恨是贪官,惩处从严不循私;户部侍郎叫郭桓,勾结地方官员们,贪脏枉法占公粮,七百万石属私人,元璋查清案情后,坚决肃贪不留情,数万贪官被查处,大多被处以斩刑;所以明初吏治亷,官吏不敢占便宜,以史为鉴真经验,反贪惩贪要从严。
元璋曾以史为鉴,防止宦官预国政,不许宦官识文字,干预朝政即处死;宦官只把帝后侍,从此失去权与势。
元璋早己立太子,谁知太子竟夭亡;元璋埋怨天不佑,严刑峻法以泄恨:一时大兴文字獄,捕风捉影找罪恶:元璋微时作小偷,还当和尚剃光头;如今虽然当皇帝,老疑有人讽自己。
北平府学赵伯彦,一封奏章呈于帝,元璋批阅奏章时,「仪则天下」耀眼亷;顿时心中大不悦,此句暗讽我是贼;如是连声斩!斩!斩!逮捕伯彦把头砍。
浙江府学林元亮,亦写奏章议政事:「作则垂宪」一「则」字,元璋咬牙又切齿;桂林府学名蒋质,也因奏章惹祸事,「建中作则」这「则」字,竟然换来大限至;二人皆被处极刑,至死不知是何因?后人才知个中情,只因「则」与「贼」同音。
尉氏县学有许元,亦向元璋上奏章:「体乾法坤」本古语,「藻饰太平」颂大明;元璋看罢怒火生,「法坤」含意是发髠,「发髠」乃是剃光头,暗中讥讽我是僧;「藻饰」含意为「早失」,咒我早失国太平;下令砍下许元头,看你笔下耍滑头。
元璋本来信佛教,礼敬一位印度僧,此僧回国前赋诗,呈与元璋表谢恩;元璋看后发怒吼,连呼速斩此逆僧;原来此僧诗文中,一个「殊」字是祸因:殊字分开成歹朱,元璋认为骂自身。
元璋大兴文字獄,弄得群臣战兢兢,上书奏事心胆战,开口应对怕伤生;历代历朝开国君,如此乖戾还有人,只为太子早丧生,忌恨少了继承人,竟然迁怒众臣下,折磨至死以泄恨。 
元璋死后立太孙,引发后代起内讧:太孙即是建文帝,如坐针毡日夜惊,诸王拥兵自专权,皆想登基坐龙廷;大臣齐泰黄子澄,还有一位方孝孺;建议朝廷来削藩,建文连削五个王;其余诸王皆惶恐,燕王朱棣带头反。
公元一三九九年,朱棣引軍攻南京;借口「靖难」攻国都,南京落入其手中;建文潜逃无踪影,朱棣登基统大明;齐、黄、方家皆灭族,朱棣尊号明成祖。
公元一四0三年,成祖亲临北平城,北平改名称北京,营建巨大明都城;能工巧匠八十万,齐集北京建皇宫;木工蒯祥最著名,主持设计与施工;突出皇权为主旨,城中建城有三重:京城中心建皇城,皇城之内建宫城;宫城又名紫禁城,此城之内是皇宫,京城主体建筑群,中軸线上排成行;中央官衙建城南,鼓楼钟楼置城北,南北对称卫皇宫,皇宫肃穆又威风;屋顶黄色琉璃瓦,宫墙一律塗红色;金碧輝煌闪异彩,神秘皇宫深似海。 
公元一四二一年,成祖迁都到北京,蒯祥誉为蒯鲁班,又为成祖建皇陵,北京故宫十三陵,宏伟古迹至今存。
明朝成祖都北京,五次亲征败蒙軍,东北地区驻重兵,奴儿干卫当年名;共设百八十四卫,都在大明版图内。
公元一四三三年,永宁寺前再竖碑,碑文记載当年事,成为历史见证物;后来沙俄強占去,但愿国人莫忘耻。
朱棣兴兵攻南京,皇宫太监作内应,郑和更是立大功,深得朱棣之信仼;朱棣虽然登了基,不见建文心中虚,闻听建文逃海外,乃派郑和寻找之;郑和本是一太监,三宝太监时人称;曾经见过建文帝,建文相貌记得清;接受使命不辞劳,前后七次下西洋。三十余国登过陆,友好往来于各国;许多遺迹至今存,大多冠以三宝名;虽未找到建文帝,中外友好谱新篇。
郑和七次下西洋,航路畅通无阻挡,从此许多中国人,南洋各国去谋生;带去中华好技术,传给当地老百姓,辛勤劳动或经商,开发南洋有大功,至今他们的后人,不忘华夏有其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