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思维 |
之前我们常说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多任务处理的来回切换会影响我们的注意力和工作效率,因为切换也需要时间成本。而今天这篇文章提出,高频切换工作法有利于激发创造力,适合需要创造性的工作中。
这是实验得出的结论,刊登在5月10日的《哈佛商业评论》网站上,标题是“想要更有创造性,就计划好休息时间段”( To Be More Creative, Schedule Your Breaks ),作者是哥伦比亚商学院的三个研究者,Jackson G. Lu,Modupe Akinola,和Malia Mason。文章是个简要的研究报道,原始论文发表在《组织行为与人类决策过程》期刊上,研究者做了好几个实验,我们列举其中一个实验。
这个实验是在实验室进行的,受试者是美国某大学的学生和校友,他们的任务是做两道英文文字题。题目本身不算难,但就算英语是你的母语,你也需要费一番功夫才能想到答案。
题目是这样的,给你三个词:way、mission、let,然后问你能不能再想到一个词,跟这三个词分别连接,都能组成新词。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sub”,跟前面三个词组成 subway、submission 和 sublet。就是一个简单的文字游戏。实验者用这样的题来考察受试者的创造性思维。
像这样的题,一共有两道。每个受试者有4分钟时间来做这两道题目。所有受试者被随机分成三组,每组被指定了不同的解题方法 ——
第1组是“连续切换”。受试者必须轮番思考这两道题。做第一题,考虑30秒,时间一到马上去想第二题,再过30秒又回到第一题,如此反复地在这两道题之间跳来跳去。
第2组是“任意切换”。在4分钟的时间内,受试者可以随意在两道题中切换,愿意怎么分配时间,来回考虑都可以。
第3组是“中间切换”,在4分钟里,前两分钟考虑第一题,后两分钟考虑第二题。
实验结果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第一组,连续切换组,有51.4%的人把两道题都做出来了;第二组,任意切换组,只有12.5%的人两道题都做出来了。第三组,中间切换组,是14.3%有两道题都做出来了。也就是说,以30秒为一个单位时间连续切换组的成绩,大大超过另外两组的成绩。
我的感想:
关于30秒。也就是说如果面临一个创造性的问题,在30秒之内没想到任何一个点,就意味着遇到了瓶颈,再想下去,而不会有其他进展,最好的方法就是换换思路。
同时,换思路也应该是同类型的一件事情。不应该在文字游戏和写论文之间进行高频切换,必须是同一纬度上的任务,以保证思考在同一频率上。
另外切换的任务选择只有2个,在2个同类型任务之间进行切换,能够产生创造力。3个文字游戏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