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钱不能买什么?

(2017-03-14 17:18:12)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来源于“得到”的《钱不能买什么》的音频整理。

凡事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都是小事。这像是有钱人说的话。当钱能够解决的事情越来越多,富人会很高兴,而穷人会觉得越来越不公平了。如果富人能够买到名牌包,名车,豪宅等,穷人不会觉得不公平,认为这是应该的,我买不起,不买就是了。而当富人能够买到更好的医疗,更好的教育,更多的特权时,穷人就觉得不公平了。

有些东西,是不能用钱来买卖的。书中说当有些东西可以买卖的时候,就是我们决定把它们当成商品。哪些不能成为商品?人、尊严等等。

有些发达国家花钱购买碳排放指标,认为自己花钱买的,就可以不在意环境恶化;买卖奴隶,贬低人的价值和尊严。这些都有关于道德。说金钱是万恶之源就是来源于此。所以,金钱不该介入会影响道德规范的领域。

为什么?

1.金钱会带来不平等。

这是人们担忧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之一。书中举例:在医疗方面,当黄牛卖挂号单。有钱人可以直接购买黄牛票来提前看病,后面排队挂号的人觉得很不公平,认为应该先到先得,看病不应该考虑权利和经济实力。作者认为黄牛的出现就是不公平的。

关于这点:有人想说黄牛也解决了真正有需要的人的需求,那些很着急看病,排队等不起的人。但是黄牛也提供了一种不公平,就是那些真的不在乎钱只在乎时间的人,认为自己的时间比别人值钱的人。作者认为还有一种不公平,就是对那些真的病情很危急,但是花不起钱买黄牛挂号单的人。其实我们可以寻求公平合理地被对待,如果病情十分危急,寻求插队,征得大家同意,我觉得大家可以理解的。关键在于黄牛作为第三方强行介入,没有合法地位,却利用真伪需求赚取价差收入,就是不合理的。如果由医院来判断是否有需要插队或者病人为此支付更高额的挂号费,我觉得更合理。

2.金钱会带来腐败。

例子一:上面的例子讲到黄牛卖挂号单,那它们是怎么买到挂号单的?有的并非排队,而是和医院医生或者其他人有串通,获取额外收益。对于医院工作人员来说,看什么病人,急不急,排队不排队,排队排多长,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当黄牛来了,医生认为反正都是在救死扶伤,病人永远都看不完时,他会觉得没什么差。而如果他还认为是在帮忙解决真正有需求的病人时,他的道德感反而增加,那么收取一些利益就是自己、黄牛、病人三方共赢的局面,损失的就是不那么着急的病人的小小利益。于是,腐败就容易滋生。

3.金钱会侵蚀道德义务。

例子一:非洲的黑犀牛时濒危动物,但是每年的捕猎者层出不穷,眼看要灭绝了。南非政府为此出台了一个政策:.每年可以合法捕杀5头黑犀牛,每头12万美元。这个政策一出,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有钱人来参与,成了富人的活动,而当地的农夫看到了商机,开始圈地放牧,繁殖和饲养黑犀牛。没过多久,黑犀牛的数量反而增加了,保护乐濒危物种。

我们总觉得这其中有哪些不对。虽然结果是好的。作者说问题有两个:一是在满足不正常的杀戮的欲望,这个欲望本身不合法,现在合法化了。二是因为付钱,让捕杀黑犀牛变成了供商业娱乐的商品。因此,即便结果是好的,但是钱打破了道德义务。

例子二:有一个公司员工意外去世后,保险公司赔了39万给员工所在的公司。员工的家属觉得不可理解。公司有两个理由反驳:一是员工的保费是公司在支付,如果她活着,会一直支付下去。二是公司前期花了很多成本在员工身上,她一离开,公司还要花钱另外雇佣员工。第二条理由真的很奇怪,好像雇佣员工是完全的支出,而员工没有为公司创造价值似的,难道这公司纯粹在为国家解决就业问题,做着亏本买卖么?作者说了两点:一是公司将员工当成了投资品,不合适;二是公司给员工买保险,使得更有理由压榨劳动力,并让员工死亡的价值大于活着的价值,那么也可以推导出为了获得死亡赔偿而进行人为的干预。

4.金钱侵蚀道德义务的同时,原有的责任感就很难恢复。

例子:幼儿园放学时,总有一些家长因为堵车或加班等原因迟接孩子,造成老师不能准时下班。为了杜绝此类情况,学校决定对于晚到的家长收费,以此来杜绝这类现象。结果,这类现象在付费后变得更加严重了。本来家长觉得很不好意思让老师义务加班,因为付费,就心安理得地认为是花钱雇佣了老师的时间,不再觉得内疚,就堂而皇之迟到了。不久后,学校取消了这个收费,但是情况没有好转。本来家长觉得准点接孩子是义务,后来因为金钱变成了可交易的商品,而取消后,还会认为是可交易的商品,只是学校暂时不卖了,就很难再恢复应该准点接孩子的常识中。

因此,当金钱的力量越来越大,当我们在用金钱去换取商品时,也应该谨慎这背后的陷阱,不要沦为破坏道德规则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