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年投资总结

(2017-12-30 10:52:23)
分类: 股市
我是从1994年开始接触股票的,算起来已经有23年了。有句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该懂的道理,我应该早就懂了,依旧悟不了的,时间再长也没有用。

今年前三个季度,我还是遵循自己“股息+成长”的策略,持有置富和领展。慢慢地我发现置富变得越来越平庸了,领展倒是进取,但股息率已经下滑到4%以下了。按照我的持仓经验:置富股息率高,但持有领展的收益远高于置富。这几年来,我越来越有种感觉:股息率高的股票长期持有收益率都不理想,看似便宜,但其实市场并没有给出错误定价。相反,很多股票看起来贵,但长远来看其实很便宜。我怎么能满足多年来每年5%左右的收益率呢?这明明就是理财收益率嘛,但买银行理财是不需要浪费那么多时间和脑细胞的。

从下半年开始,我就开始向“低估+成长”策略转变,主要是买入融创。现在回想起来,大约在一年前,我就关注到内房股,但本人对国内日益高涨的房地产很反感,导致我失去了绝好的介入机会。我大约只持有了不到四个月的融创,只是吃到了鱼尾巴。

为了分散风险,我还买了一部分阳光纸业,买入不久就大涨,最高账面收益超过50%,不过随后开始下跌,但直到跌至我的成本价,我才完全出局。回想起来,我还是对香港小盘股市场炒作风格不熟悉:小盘的特点是平时无人理睬,一旦放量大涨,过后一定大跌。切记!随后我又在38.5港币补仓融创,全仓融创,犯下第二个大错,随后融创最低跌至27港币,全是眼泪啊。全年本人投资收益57%,随便少犯一个错误,收益率都至少不低于80%,损失了好多年的工资啊。

多年来,我的投资策略有点像中国足球的发展策略,一会儿学欧洲,一会儿学南美,最后发现把自己从亚洲一流整成三流了,我希望自己以后的投资策略不要再变来变去了。

2017年,有一段时间,我有种感觉:财务自由离我并不遥远。

2017年,就要过去了,我会永远想念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换仓恒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