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理论》连载十三:第五章<台阶模型预测>第一节 台阶模型大盘实战(上)

标签:
模型理论孙国生连载 |
分类: 模型理论1 |
经过前文中的学习,是不是觉得台阶模型很简单,很好掌握?台阶模型好掌握是真的,简单,却不尽然。
股市的运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宏观经济、政策法规、自然灾害、意外事件、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等,这些因素都是股市复杂和不可预知的原因。而这种现状就决定了投资者想要在股市中依靠一种简单的模式或者方法就能获利是不可能的。
用简单的方法准确预测股市的这种想法本身就太简单了,所以台阶模型的实战,笔者首先从台阶模型的复杂性开始讲起。
第一节台阶模型大盘实战
整个台阶模型中最复杂的地方就是模数,每一只个股的模数都不一样,而随着股市的发展,有些个股的模数还可能会发生逐渐的变化,这种渐变过程是以年为单位的,笔者称这种模数逐渐调整的过程为模数的钝化。
所以在实际使用中,笔者建议读者最好每隔五年对大盘模数进行一次验算,与时俱进,与时俱变,这也是台阶模型能够准确的重要保证。
对于个股也是如此,越是股价变化波动剧烈的股票,模数钝化的速度就越快,模数的验算周期就越要缩短,但是没必要短于一年,太过频繁的验算只是浪费时间。
当然,如果时间仓促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对模数进行验算也可以,因为模数的变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长时间不进行验算,不会导致台阶模型无法使用,但是可能会增加预测结果的误差。
图5.1.A
如图是上证指数从2009 年11 月13 日到2011 年1 月31 日的日K 线走势图。这张走势图上几乎包含了2010 年全年的走势,可以看到,指数的涨跌变化可以用一个个台阶表示出来。
2010 年大盘的模数是0.078,而在2011 年开始使用0.0804 这个模数来进行计算准确度更高。这是近年来发生在大盘上的模数钝化现象。 |
在图中左侧,指数在2009年11 月24 日出现高点3361.39点,之后指数开始下跌,我们可以根据台阶公式开始逐级台阶的追踪确认。
首先计算下跌一级台阶的目标位为3361.39÷1.078=3118.17点。
在实际的走势中,指数在三个交易日之后跌破第一台阶目标位近40个点位,最低点位于3080.89 点。次日指数在3114 点开盘,开始了一波反弹走势。
此处我们可以用低点3080.89 对指数反弹的高点进行预测,根据上涨一级台阶公式第一台阶=g×(模数+ 1),代入数据可得预测反弹高点为3080.89×1.078=3321.20 点。
指数在低点开始起涨后经过六个交易日出现反弹高点3334.01 点,与预测高点3321.20 相差12.81 个点。
在之后的走势中,指数从3334.01 点开始下跌,在第一台阶处再次出现一波反弹走势,低点出现在3039.85 点,代入一级台阶公式可得3039.85×1.078=3276.96 点。而在实际走势中指数的反弹高点出现在3295.86 点,与预测反弹高点相差18.9 个点。
指数在此次反弹高点附近进行了几次震荡以后再次下跌,并迅速跌破了由3361.39 预测的下跌第一台阶,此时我们需要计算下跌第二台阶,代入公式可得第二台阶预测位为3361.39÷1.156=2907.78 点。
在实际的走势中,指数持续下跌,正好在第二台阶目标位附近出现反弹,实际低点出现在2890.02
点。
图5.1.A(2) 2010 年上证指数日线走势台阶预测图
我们可以根据台阶公式预测反弹的高点为2890.02×1.078=3115.44点,图中可以看到,在实际的走势中指数的反弹在2010 年3 月4 日出现高点3102.40 点。之后指数调整到2963.44 点再次上涨,同样将低点代入台阶公式预测上涨的高点为2963.44×1.078=3194.59 点,与实际的走势高点3181.66 点相差12.93 个点。
指数从2010 年4 月15 日的3181.66 点开始大幅下跌,26 个交易日后出现反弹走势,此处的反弹低点为2481.97 点,这个点位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预测,第一种是用最初的最高点3361.39 进行逐级的台阶追踪,此次反弹的起点刚好是指数下跌到第四级台阶位置附近,根据下跌四级台阶公式,代入高点和模数可得预测低点为3361.39÷1.312=2562.04 点。
可以看到这个预测的误差有些偏大,那么我们采用第二种方式,我们使用指数在反弹之前的低点,即2890.02 点作为预测的起点,这里也是从3361 点开始下跌的第二级台阶处,但是因为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稍有误差,所以这里我们选择实际值代入公式。
因为我们要计算的点位在从3361 点开始下跌的第四级台阶处,所以在2890.02 点开始还要下跌两个台阶,所以将这个点位代入下跌二级台阶公式可以求得反弹目标位为2890.02÷1.156=2500.02 点。
这个预测值与实际的反弹低点2481.97 之间相差不到20 个点,属于比较接近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实际的走势中,指数在反弹到高点2686.54 之后开始下跌,此时我们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来预测此次下跌的低点。
首先是以最高点3361.39 来预测指数的最低点,通过逐级台阶的追踪确认,我们可以知道最低点的位置正好是下跌五级台阶的目标位附近,那么根据五级台阶公式可求得目标位为3361.39÷1.312÷1.078=2376.66。
而在实际的走势中,指数最终在2319.74 这个点位开始启涨,与预测的2376.66 点相差56.92 个点,这个预测的数值与实际值之间仍存在误差。
一般来说,使用台阶模型预测时使用的起始点距离预测点位越远,高低点之间的走势波动越剧烈,将会使预测的精确程度越低,所以在前面的案例中笔者用2890 点进行的预测比用3361 点进行的预测精确程度要高。
第二种预测方法是通过反弹高点2686 做起点开始预测,代入一阶下跌公式可得出目标位为2686.54÷1.078=2492.15 点,而在实际走势中指数在2010 年6 月8 日再次出现反弹,最低点恰好是2491.65 点,与预测点位仅相差0.5 个点!
反弹之后指数在6 月18 日再次下跌到接近目标位的2505.32 点出现小幅反弹走势之后,开始连续下跌,并最终跌破第一级台阶,进而以2686.54 点为起点计算下跌二级台阶的目标位,将数据代入公式可得2686.54÷1.156=2324.00,即下跌二级台阶的目标位是2324.00,与走势的实际值2319.74 点相差了4.26 个点。
最后一种方法就是用2890
点进行预测,因为我们要计算的点位在从3361
点开始下跌的第五级台阶处,所以指数从2890.02
点开始还要下跌三个台阶,将数据带入下跌三级台阶公式可得出预测低点为2890.02÷1.156÷1.078=2319.13
点,与走势的实际值之间相差不到1
个点位!
图5.1.A(3) 2010 年上证指数日线走势台阶预测图
指数从2319.74 点启涨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台阶公式开始逐级台阶的追踪确认,首先将低点数据代入上涨一级台阶公式,可求得一级台阶的上涨目标位为:
上涨目标位=2319.74×1.078=2500.68 点
而在实际的走势中,指数在经过七个交易日的连续上涨之后在2010年7 月12 日出现回调走势,高点出现在2501.02 点,与我们的实际预测结果2500.68 点仅相差不到一个点,这又是一次十分精准的预测!
指数在回调结束之后继续上涨,很快就以长阳线突破了第一台阶的目标位,可见此时指数上涨的势头很强,那么我们可以根据上涨二级台阶公式求得上涨目标位为2319.74×1.156=2681.62 点。
图中可以看到在实际的走势中,指数正是在2681.79 这个点位开始了回调走势!台阶模型再次向我们展示了它的准确性。
在之后的日子里,指数在这个位置开始了持续近40 个交易日的震荡横盘走势。横盘结束之后指数继续大幅上涨,与之前走势中的预测相似的是,此时我们同样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来预测此次上涨的高点。
首先是以最低点2319.74 来预测指数的高点,通过逐级台阶的追踪确认,我们可以知道此次高点的位置正好是上涨四级台阶的目标位附近,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四级台阶公式求得此次上涨的目标位为2319.74×1.312=3043.50 点。
而在实际的走势中,指数最终在3186.72 点位开始下跌走势,与预测结果相差颇大,我们来看一下另外两种预测方法的结果。
第二种预测方法是通过震荡横盘期间的最高点2010 年9 月7 日的2704.93 点做起点开始预测,因为指数横盘的高点位置是在以2319 点为起点开始计算的上涨二级台阶的位置,而3186.72 点是出现在以2319 点为起点开始计算的上涨四级台阶目标位附近,所以将2704.93 带入上涨二级公式可以求得指数高点的目标位是2704.93×1.156=3126.90 点,可以看到,预测结果比较接近实际点位。(在实际的使用中,投资者即使选择2704.93 点作为起始点,仍需要通过逐级台阶的追踪确认来预测指数的走势,本文中的思路适合于读者理解但不适用于实战中使用。)
指数在2010 年9 月20 日的最低点2573.62 结束横盘,开始大幅上涨之后,于2010 年10 月26 日到29 日之间的四个交易日进行了幅度接近3%的回调走势,回调的低点为2955.48 点。
所以最后一种方法就是用回调低点2955.48 点进行预测,将这一数值带入上涨一级台阶公式中可求得的上涨目标位2955.48×1.078=3186.01点,而在实际的走势中,指数有一次正好在我们的预测点位上出现高点3186.72 点!
当指数从3186.72 点再次开始下跌时,我们可以继续使用台阶模型对走势进行逐级台阶的追踪确认,首先将高点3186.72 代入下跌一级台阶公式中以求得反弹目标位,通过计算3186.72÷1.078=2956.14,可以得到反弹的目标位为2956.14 点。
而在实际的走势中,指数出现高点后的第二个交易日,即2010年11 月12 日开始了一次小幅反弹走势,反弹起始点是2975.16 点,恰在预测点位附近。反弹之后指数跌破第一级台阶目标位继续下跌,此时可以将高点代入下跌二级台阶公式,可求得下跌反弹的目标位为3186.72÷1.156=2756.68 点。
而指数在实际走势中出现反弹的位置在2010 年11 月30 日的最低点2758.92 点,与预测点位2756.68 仅相差2.24 个点位。
之后走势在以3186 点为起点的下跌第一级台阶和第二台阶的目标位之间开始震荡横盘走势,并于2010 年12 月15 日在低于第一级台
阶的目标位17.09 个点的2939.05 点开始下跌,我们可以2939.05 点为高点进行下跌目标位的预测,将高点代入下跌一级台阶公式可得:2939.05÷1.078=2726.39,即下跌台阶目标位为2726.39 点。
最终指数在2010 年12 月29 日的最低点2721.48 点出现反弹,与预测结果仅相差不到5 个点。
指数此次反弹走势在最高点2868.01 点之后开始下跌,我们同样可以用高点2868.01 来预测指数低点的目标位,代入公式可得2868.01÷1.078=2660.49,即指数的下跌低点目标位为2660.49。而图中可以看到,指数的实际低点出现在2661.45点,与预测结果相差不到1个点!通过上面的案例,各位读者可以看到台阶模型的神奇之处,在下面的案例中笔者将用台阶模型对上证指数历年的走势进行测算。
图5.1.B 历年大盘日线走势台阶预测图(一)
上图是上证指数从2011 年1 月11 日到2012 年1 月11 日一年间的日线走势。同样可以用台阶模型来衡量指数的涨跌变化。
在上一个案例中,我们通过台阶模型预测到了2661.45 这个低点,当指数开始上涨时我们可以继续根据台阶公式开始逐级台阶的追踪确认。需要注意的是,2011 年以后大盘的台阶模数使用0.0804 更为精确。
首先计算上涨一级台阶的目标位为2661.45×1.0804=2875.43 点。而在实际的走势中,指数在经过一波快速的拉升之后,于2011 年2 月22 日在高于第一级台阶目标位68.98 个点的位置出现高点,之后指数开始大幅下跌,并于高点之后第一个交易日出现低点2839.20,继续上涨走势,说明指数涨势强劲。对于此次指数上涨的高点目标位,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计算。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2661.45 点来进行逐级台阶的追踪确认,因为指数在实际走势中突破了上涨第一级台阶的目标位,所以将2661.45 带入上涨二级台阶公式可求得上涨目标位为2661.45×1.1608=3089.41 点。
而第二种方法是通过指数上涨中的回调低点2839.20 点作为起点进行台阶预测,将2839.20 点代入上涨一级台阶公式,可求得指数的上涨目标位为2839.20×1.0804=3067.47 点。
而在实际的走势中,指数从2839 点经过37 个交易日的上涨之后出现了高点,高点的点位正是3067.45 点!
可以看到,第一种方法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值之间有些误差,而第二种方法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相差不到一个点!在实际使用中,当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走势的高点或低点时,建议各位读者把每一个点位都计算出来,然后再观察市场到哪个位置出现有效支撑或者压力,这种方法是最稳妥的。
图5.1.B(2)历年大盘日线走势台阶预测图(一)
通过观察指数在此处的走势,我们可以发现,“台阶”对指数的支撑作用不亚于任何一条趋势线。实际上,不仅是支撑作用,台阶的目标位一般会对短期走势起到支撑或者压力作用。 |
指数在3067.45 点开始进入单边下跌走势,我们可以根据台阶公式开始逐级台阶的追踪确认。
首先将高点代入下跌一级台阶公式可以求出一级台阶的下跌目标位:3067.45÷1.0804=2839.18,即一级台阶的下跌目标位为2839.18点。
图中可以看到,在实际的走势中,指数于2011 年5 月6 日最低点2834.45 点处出现反弹走势,反弹起始点与预测目标位仅相差4.73 个点。
五个交易日后,指数再次触及目标位开始反弹,反弹起始点为2832.25 点。巧合的是,两个交易日之后指数第三次触及目标位开始反弹,反弹起始点为2821.20 点。
第三次反弹结束之后,指数迅速跌破第一级台阶。我们将高点代入二级台阶公式可求得二级台阶的下跌目标位为3067.45÷1.1608=2642.53 点。
在实际的走势中,2011 年6 月20 日指数在预测结果附近的2610.99点出现大幅度反弹走势。
因为指数此次上涨的幅度接近一级台阶的高度,我们可以用反弹的起始点2610.99 点来预测此次反弹的高点,将2610.99 点代入上涨一级台阶公式可求得反弹目标位为2610.99×1.0804=2820.91 点,指数反弹的实际高点出现在2011 年7 月18 日的最高点2826.96 点处,与预测结果相差6.05个点位。
指数在2826.96 点结束反弹开始继续下跌到2437.68 点才开始出现下一次的反弹走势。对于2437.68 点我们同样可以有三种方法来进行计算。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高点3067.45 点进行下跌台阶的追踪确认,前文中我们以3067.45 点为高点计算出了下跌二级台阶的目标位是2642.53 点,而指数在2011 年8 月8 日以大阴线跌破该目标位。那么我们将高点3067.45 代入下跌第三级台阶可求得下跌目标位为3067.45÷1.1608÷1.0804=2445.88 点,与走势中实际的反弹目标位2437.68 点仅相差8.2 个点。
第二种方法是选取指数在从3067 点开始下跌的第二级台阶目标位附近的实际低点作为起点进行台阶预测,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走势符合如本案例中的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在上一个案例中也出现过,指数在单边下跌走势中出现了这种大幅度的反弹,反弹的幅度接近一级台阶的高度,反弹之后指数继续单边下跌的走势,并且以最高点3067.45 点为起点的下跌台阶预测点位与指数实际开始反弹的点位之间存在较大误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取指数反弹的实际起点即2610.99 点作为台阶的起点进行逐级台阶的追踪确认。
将指数的实际反弹起点2610.99 点代入下跌台阶公式进行逐级确认,首先是第一级台阶的目标位为2610.99÷1.0804=2416.69 点。这个结果与指数的实际反弹起始点相当接近,相差20.99 个点。
当单边下跌走势中出现较大反弹或单边上涨走势中出现较大规模回调的情况下(一般指反弹或回调的幅度接近一个台阶高度),若以最低点或最高点为起点的台阶模型的预测点位与反弹或回调的起始点位相差较大,则对于走势后期的预测可以用反弹或回调的起始点为起点进行逐级台阶的追踪确认。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以低点预测低点或者高点预测高点的方法对于实际点位的预测不一定就会比从高点或低点用高级数台阶模型直接预测的结果精确,这种方法更多的是提供一种点位的可能性,通过多种方法结合来提高台阶模型预测点位的准确性。
第三种方法是通过指数上一次反弹的高点2826.96 点进行下跌台阶的追踪确认。首先将数据代入下跌一级台阶公式可求得一级台阶的目标位为2826.96÷1.0804=2616.59 点。
在实际的走势中,指数在2011 年8 月5 日大幅跳空低开跌破第一级台阶目标位之后继续下跌,进而需要计算第二级台阶的目标位,将数据代入下跌二级台阶公式可求得二级台阶的目标位为2826.96÷1.1608=2435.35点。
而在实际的走势中,指数一直下跌到2437.68
点才开始出现下一次的反弹走势,与我们的预测结果十分接近,仅相差2.33
个点。
图5.1.B(3)历年大盘日线走势台阶预测图(一)
前文中我们使用台阶模型对2011 年8 月9 日反弹开始的点位2437.68点进行了预测,当指数开始反弹时,我们可以将低点2437.68 点代入上涨台阶公式来预测指数反弹的高点为2437.68×1.0804=2633.67 点。
图中可以看到,在实际的走势中指数经过六个交易日的上涨之后,最终于2011 年8 月16 日出现反弹高点2636.36 点,与预测的结果仅相差2.69个点!
指数反弹结束后继续下跌走势,对指数继续下跌的目标位进行预测的方法共有四种。图中可以看到,这一次反弹的幅度接近以3067.45 点为起始点的一级下跌台阶的高度,所以我们可以以此次指数开始反弹的点位2437.68 点来对指数反弹结束后继续下跌的目标位进行预测,将数据代入下跌一级台阶公式可求得指数的下跌目标位为2437.68÷1.0804=2256.28点。
在实际的走势中指数几经波折下跌到2307.15 点之后开始了又一次大幅度反弹。可以看到,反弹起始点与预测结果之间存在一些误差,那么我们来看另外三种方法的预测结果。
第二种方法是以此次反弹的高点2636.36 点为起点进项下跌台阶的追踪确认,首先将2636.36 代入下跌一级台阶公式可求得下跌以及台阶的目标位为2636.36÷1.0804=2440.17 点。
可以看到,指数在下跌的过程中于2011 年9 月14 日与预测低点仅相差0.8 个点的2439.37 点出现了小幅反弹,并且此下跌目标位与前期低点2437.68 十分接近,两者共同对指数形成了支撑,可以看到指数在此位置(图中黑色虚线标识台阶)数次受到支撑之后于2011 年9 月23 日以假阳线跌破目标位。进而计算第二级台阶目标位,将数据代入下跌二级台阶公式可求得目标位为2636.36÷1.1608=2271.16 点。这个点位于反弹起始点之间存在较大误差,我们来看其他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
第三种方法是通过之前一次大幅反弹的高点2826.96 点进行高级数的台阶预测,在前文中我们计算过指数从这个点位开始下跌两个台阶之后的位置,来预测2437.68 点。图中可以看到,指数的走势跌破了二级台阶的目标位,进而将2826.96 点代入下跌三级台阶公式可求得指数的下跌目标位为2826.96÷1.1608÷1.0804=2254.12 点。遗憾的是,预测的结果与实际值之间同样存在误差,我们来看最后一种方法的预测结果。
第四种方法是以图中最高点3067.45 点进行逐级台阶的追踪确认,此时指数已经跌破了下跌第三级台阶的目标位,所以将数据代入下跌第四级台阶公式可求得第四级台阶的下跌目标位为3067.45÷1.3216=2321.01 点。
在实际的走势中,指数在2307.15 点开始出现大幅反弹,反弹的起始点与预测结果之间十分接近。
可以看到,这个案例中的2307.15 这个点位十分难以把握,前三种台阶的预测结果都与实际点位相差颇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台阶模型有时会通过建立多个台阶模型对同一点位进行预测,以增加准确性。
实际上我们所计算出的每一个点位都会对指数的运行形成支撑或者压力作用,而指数最终会在哪个位置发生转折则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所以通过多种方式求得不同的目标位,则更能对走势的变化进行精确的把握,这也是台阶模型对点位的预测经常能够精确到一个点位的原因。
并且通过不同方式求得的台阶的目标位之间一般会十分接近,有越多的台阶目标位趋于某一个位置,则指数越有可能在这个位置附近发生转折。
通过高级台阶的逐级追踪确认,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在某些台阶的目标位存在误差,但市场本身的运行规律是不会变的,所以某一级台阶与实际走势之间的误差一般不会影响台阶模型对后续走势的预测。
上图中最后一段走势是一段倒U 形走势,指数从2307.15 开始反弹,反弹结束之后下跌,直到出现最低点2132.63 点。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指数的反弹起点2307.15 点,来预测此次反弹的高点,将2307.15 和大盘模数0.0804 代入上涨一级台阶公式可求得反弹目标位为2307.15×1.0804=2492.64 点。
指数在实际的反弹走势中于2536.78 点结束上涨,在经过44 个交易日的下跌之后出现最低点2132.63 点。对这个点位的预测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实际上至少有四种方法对这个点位进行预测,但出于篇幅考虑,不具备代表性的方法就不做赘述了,相信通过前文中对案例的描述各位读者也能找出这些方法)。
第一种是图中最高点3067.45 进行逐级台阶的追踪确认,图中可以看到指数在第四级台阶目标位2321.01 附近震荡了四个交易日后开始加速下跌,并于2011 年12 月12 日以中阴线跌破了第四级台阶目标位。
则将高点3067.45 和大盘模数0.0804 代入下跌五级台阶公式可求得低点目标位为3067.45÷1.3216÷1.0804=2148.29 点。而在图中走势的最低点出现在2132.63 点,与预测结果仅相差15.66 个点。
第二种方法的预测结果更加精确,第二种方法选择指数下跌途中反弹的高点2826.96 点作为下跌台阶的起始点进行逐级台阶的追踪确认,而2826.96 点恰好在以3067.45 点为起点的下跌台阶模型的第一级台阶目标位附近,指数最低点出现在以3067.45 点为起点的台阶模型中第五级台阶的位置,那么只要将2826.96 代入下跌四级台阶模型就可预测出图中指数最低点的位置为2826.96÷1.3216=2139.04 点。而预测的结果与实际值2132.63 之间仅相差不到10 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