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省级优质课课堂评价标准与细则解读
标签:
转载 |
分类: 理论研修 |
![[转载]省级优质课课堂评价标准与细则解读 [转载]省级优质课课堂评价标准与细则解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中小学课堂评价标准与细则
一、仪表端庄,教态亲切、自然。(10分)
二、温故到位,导入新课自然、有趣。(5分)
三、语言流利,表达顺畅、有感染力、自然、富有逻辑性、普通话标准并富有情感。(语言语调标准)(10分)
四、重点、难点讲练突出、适当并符合知识建构理论。(20分)
五、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使用得当。(15分)
六、在教学方法方面基本采用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启发诱导,学思结合的当代教育新理念。(15分)
七、课堂气氛活跃,双边活动充分,“收、放”恰当,并具有有效性和可控性。(10分)
八、课堂评价新视野的“六种状态”良好。(10分)
九、板书工整,书写速度快,板书内容的主、副区布局合理。(5分)
十、时间分布合理。(5分)
评价标准与细则解读
一、仪表端庄,教态自然。
表情——恰当地运用表情表达老师的感情及对学生的意愿,如友好、期望、赞许以及友善的批评等。表情可以使学生感到亲切,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眼神——眼神要平等、和蔼、亲切多与全体学生的目光接触,千万不要只看好学生,或考试成绩在班级前十五名学生,更不要不看学生,目光不宜移动过快,不要在优秀生身上停留时间过长。平等和亲切是眼神和表情的关键。
手势——手势有助说话,表达教师的思维,手势应舒展自如,切忌机械单一。我们可以在电影列宁在1918的讲话中受到启发。
站立、走姿——走路、站立的姿势应端庄大方,移动应缓慢,站立的姿势和位置选择恰当,相对固定,必要时应走到学生中间,与同学们进行感情交流,使学生听清发音,但正面退回讲台,千万不要将臀部无数次对着学生,更不要单脚站立或倚墙、靠窗。
服饰——服饰要整洁、大方;不戴不适当的饰物,如护身符、教徒饰物,不要油头粉面,不要过分化妆有失儒雅。
二、温故到位,导入新课自然、有趣。
相关话题导入。——在特定的情况下,师生围绕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在交流,交谈中进入课题。从学生所熟悉的偶像开始进入课题,你提出的问题也正是某一个名演员,运动员,明星在自传中所表述的他在中学或小学时代时在课堂上提出来的一个问题,三个名人有三种回答,哪一种能让人接受呢?用实例表明,名人在求学时代并非是天才。
复习提问导入。用问题作链条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复习并导入新课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参评者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也是我们平时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也符合也子的“温故而知新”的教育理论。大家都会做但不一定都做得好,这种方法使用的关键在于怎么设问,对所学内容进行设问对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创设的问题要有悬念,悬念度越高,学生的大脑思维量越大,学生的精力也越集中,学的效果才越好,但也要注意问题创设的层次和链条。
故事导入。——一个生动的感人的故事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材中的故事很多,可以从中选出最有吸引力的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悬念导入。——教材中短剧、故事、传记等体裁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的命运和归宿是学生最关心的,电视连续剧就是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从而提高收视率的,在这一方面,南韩的中年女作家所撰写的马拉松电视剧表现的最为突出。这类体裁的阅读文章,完全可以根据剧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和归宿来设置悬念,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直观导入。——利用教材的插图、彩页或者根据课本内容自制一些图片和幻灯片的方式直接进入课题,当然这种课题必须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只要课题贴近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他们的才能被激活。
讨论导入。——提出一个与课题有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引出课题。
类比导入。——通过挖掘课本内容的相同点,相似点以及差异导入新课,此种方法多用于理科教学。
社会热点问题导入。——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用社会热点问题导入新课有利于矫正青少年学生不正确的社会观点和认识社会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思辨中找到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观点。
![[转载]省级优质课课堂评价标准与细则解读 [转载]省级优质课课堂评价标准与细则解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三、语言流利,表达顺畅、自然、富有逻辑性,普通话标准并富有情感。
四、重点、难点讲练突出、适当并符合知识建构理论。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熟练程度,通过提问时的表情也能了解学生对某项知识的了解程度,对学生我们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作业批改:批改作业要记录学生的正误率,一般来讲,错误率超过了30%知识,必须重新讲授,批改中获得的信息一般比较准确。
面批面改:面批面改的学生的面一般比较窄,要达到全部面批面改在农村教育现实中是做不到的,我们对哪些学生要面批面改呢?A、经常粗心大意的,B、做作业不规范的,C、有抄袭历史的,D课堂情绪不高的,E成绩急剧下降的,F、因不明原因而学习不好的。
课下交谈:利用课余时间对某些不放心的学生进行“直访”,面对面交谈,从他最感兴趣的领域谈起最后引入到主题来,这种说话比较轻松,了解的问题也比较真实,也能帮助你界定授课重点和难点。
对大小检测的成绩进行分类排队,对试卷的正误率进行详细统计,详细的正误率能清楚地说明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和知识的未知区。
这五种方法能有效地帮助你界定B区和C区。
![[转载]省级优质课课堂评价标准与细则解读 [转载]省级优质课课堂评价标准与细则解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五、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使用得当。
六、在教学方法方面基本采用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启发诱导、学思结合的当代教育新理念。
![[转载]省级优质课课堂评价标准与细则解读 [转载]省级优质课课堂评价标准与细则解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七、课堂气氛活跃,双边活动充分,“收、放”恰当并具有有效性和可控性。
双边活动中常见的几种模式:
1.问答型模式:分层次设计问题,A级,B级和C级,问题深度和难度要分上、中、下三个层次,提出的问题要有较高的思考价值,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激活课堂气氛。
2.齐答型模式:老师不断的提出问题,全班学生踊跃齐答,一呼百应。齐答与个别回答要交替使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一部分较好的学生代替了大多数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教师才能获得真实信息的反馈。
3.表演型模式: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练,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交往能力,让学生到黑板演算试题,并讲出思维过程。
八、课堂教学评价新视野六种状态
1.注意状态:看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发言者(教师学生)的一举一动;看学生的回答是否针对所问;看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
2.参与状态:是否全员全程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是否兴致勃勃地阅读、讨论;是否自学进行练习(听、说、读、写);有没有一些学生参与教(指点帮助别人或标新立异)。
3.交往状态:看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友好的合作;看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时是否言语得体;看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
4.思维状态:看学生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善于以自己语言说明;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问题,并展示争论;看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
5.情绪状态:通过捕捉学生细微表情变化去分析评价;在学生个别回答问题时,观察其他学生的反应;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
6.生成状态是否全面投入学习:是否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对后续学习确有信心;学生能否总结当堂学习所得,或提出新的问题。
![[转载]省级优质课课堂评价标准与细则解读 [转载]省级优质课课堂评价标准与细则解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九、板书工整,书写速度快,板书内容的主、副区布局合理。
1.侧身写字,边写边移动,目光不时地与学生交流。
2.黑板分主、副区,以讲台为参照物,右边为主区,左边为副区,右边的板书内容一直保留在课终,不能随意擦掉,左边为副区,为解释主区内容,须在副区内画图,解例题可以一边用一边擦掉,如果内容可以把副区变成主区,但主区永远不可变为副区。
十、时间分布合理。
重点、难点所占存的时间应该不少于总时间的1/2。
优秀教师的七种修炼
修炼自己的声音,让它美妙动听,引人入胜。
修炼自己的语言,让它口若悬河,妙趣横生,动人心弦,扣人心扉。
修炼自己的眼睛,让它传神丰富,给人鼓励。
修炼自己的表情,让它意气风发,神采风扬。
修炼自己的行为,让它规范专业,身为人典。
修炼自己的学识,让它旁让博引,犹如涌泉,专而精,博而透。
修炼自己的道德,让它公平公正,经得起历史长河的检验。
![[转载]省级优质课课堂评价标准与细则解读 [转载]省级优质课课堂评价标准与细则解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授课期间的七种批评方式
1.
2.激将式批评
3.提醒式批评
4、
5.调侃式批评
6.沉默式批评
7.暗示批评
批评是一种更高级的表扬,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表扬方式,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表扬达不到的目的。
课堂评价的视觉转换——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与新课标课堂评价的差异
传统评课观点
1.
2.
3.
评教态评语言 评技能
满堂灌→满堂练→满堂问,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失去了主动性和独创能力,建国六十年来无人拿到诺贝尔奖,国家在反思这个问题。
4.学生回答问题,问题之间没有问题链,思维量最低,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较少
5.课堂结构(是否严谨、顺畅、守纪律)
新课标评课观点
1.体现学科核心素养
2.文本教材与开发教材自愿相结合
3.以学评教,学生要全员全程参与,教师指导不再是学什么,而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学,教的最高境界是为了不教,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钻研和创新能力,注重了人的个性发展。
4.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质疑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去解答问题,去质疑别人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做一做,在这些过程中去体验、去总结、去感悟。
5.动静结合,“收、放”恰当,活而不乱,教学方式多样化,形散而神不散。
结束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