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树抱佛”的趣事》

标签:
旅游游记文化摄影 |
分类: 老汉游记 |
“山中只见藤缠树 ,世上哪见树缠藤”,这是《世上哪有树缠藤》山歌里的一句。
有这么一个地方却是“树抱佛”,这个地方就是南平市建阳区潭城街道的考亭村的破石自然村。
在考亭村麻阳溪“侨心渡”的渡口旁,有一株盘根错节的千年古樟树。在树身躯干上有个掌头般略大的小洞,洞内藏有一尊佛像,当地人称“将军爷”。
(南平建阳“树抱佛”古樟“母子树”)
令人好奇的是:为什么树躯洞里会有一尊佛像?佛像要比树洞大,那么这尊佛像又是怎么放进树洞里的?令游人疑惑不解,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好奇之心总是会驱使和催促着人们去探寻,这种心情也算是一种承载着的梦想。早就想去那里看看这个奇观,好奇心的力量促使我和老伴同庆祥老弟于3月15日的一大清早,便从福州驱车赴建阳。
本拟定乘动车一个小时的时间往建阳,因当前疫情复弹严重,多地爆发疫情的情势下,为避免在人员流动复杂场合的危险,我们只好自驾到没有疫情的建阳农村。从福州至建阳考亭村有222公里的路程,驾车行驶了两个半小时到达了建阳考亭村。
毕竟是上了岁数的人,一路颠簸的骨头差点散了架,幸好庆祥老弟的车技不错,路况还行,只不过两个多小时的坐车限制了行动自由。
(建阳“考亭进发休闲农庄”......)
车直接驶进距建阳城区西郊外一家“考亭进发休闲农庄”,先吃饭再游。三人点了一盘大田螺、椒盐油炸溪鱼、蔬菜是清炒泽泻和芥菜叶芋子汤。我们从未吃过泽泻菜,也是尝个鲜。这餐饭蛮便宜的,连菜带汤加米饭才140元。
(农家菜“泽泻”......)
午餐后继续驰行五华里便到了考亭的破石自然村。这个破石自然村,是个背倚玉枕峰,面临麻阳溪,置于群山环抱和碧波荡漾的湖光山色间。古村环境秀丽的优美自然风景,被游人称为具有美如画卷的山乡景色古村。
一株庞大的古樟树屹立在麻阳溪畔,古樟树北面二十米处是一座“太保侯王庙”,庙内供奉的是赵、张、朱三位将军立身塑像。古樟树南侧约三十余米处是麻阳溪,在古樟树附近的溪边原为麻阳溪的“侨心渡”口。
(建阳考亭村破石自然村“树抱佛”......)
我们围着古樟顺时针的转了一圈,发现古树南面的树躯上,一个约有一人高左右的位置上有个小洞,树干上悬挂着一面2022年2月22月安徽香客敬献的“广大灵感,有求必应”的锦旗。
观看此株古樟至当今已由1022年的树龄,在古樟树的东北侧一米左右的地方又有是一株树龄280年的小古樟树,两株樟树根部交融相连,显然是老古樟树的分支。
(建阳考亭村破石自然村“树抱佛”......)
当地人称这株“树抱佛”的千年樟树和旁支出的这棵近三百年树龄的小樟树,为“母子树”。天地茫茫万物间皆有生命力和灵气的,譬如水是阳气的载体,水中蕴含着阳气,这就是世间万物皆有情,一草一木也知春秋。考亭古村的这株古樟“吸日月之精华,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也成了当地的一种风水树。千年古樟枝叶繁茂,长年绿荫郁葱,喻意着考亭村子孙繁衍和村族兴旺,深受着当地村民们的精心护爱。
伫立古树旁凝视着“树抱佛”,这株古老的樟树高约36米,地围9.6米,胸围10.5米,树冠覆盖900平方米,平均冠幅27.1米,树龄时至今年已1022年,支长在主树东侧是一株树龄270年小樟树。当地人说:时至迄今,考亭古村“树抱佛”是国内唯一的一尊在古树中藏有佛像的古树。
具有千年历史“树抱佛”的这株古樟树,现已被列为全国46棵名古树之一,当地政府部门对此株古树已加以更加的妥善保护。
(破石自然村“树抱佛”树洞内的“将军爷”......)
我们贴近树洞望树洞内瞧,光线黑暗,看不清树洞里的佛像。再握拳伸向洞口,整个树洞正好被拳头遮住,这个拳头般大的洞口,显然是无法将佛像置入洞内的。
打开手机上的电筒功能,我们借着灯光仔细往树洞观看,只见一个彩色泥佛雕塑像正襟危坐的洞中,树洞成了天然的佛龛。
(建阳考亭村破石自然村“树抱佛”树洞内的“将军爷”......)
佛像都须有个佛龛以便供奉,在诸多的寺庙里都费精力打造一些佛龛,以表虔诚的礼佛之心。然而,“树抱佛”是以树身躯干作天然形成的佛龛,已达天地自然与人文信仰相结合的奇观。
为什么形成“树抱佛”的景观?从古树旁的简介悉:传说朱熹去世后,当地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将一尊60多厘米高的泥塑佛像放进了樟树躯干内的裂缝中,这株樟树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沧桑,逐渐长大的将原树干上缝隙逐渐愈合,时至当今只剩下眼前的一个小洞孔,故而形成了“树抱佛”的奇观。观看此景感觉上面的说法,还是种比较合理的解释,否则还有那种说法能够说的通呢。
这株奇观的“树抱佛”古樟树每年都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更甚有诸多佛教信徒从四方远至目睹。在古树旁有一座“太保侯王”寺庙,众多香客在敬观“树抱佛”后,会到寺庙里敬上一炷香以求佛祖保佑。
(建阳考亭村“考亭书院”牌坊......)
观赏完“树抱佛”奇观后,我们驱车前往建阳区潭城街道考亭村“考亭书院”去观览。一座新建复制的明嘉靖十年建造的宋理宗御书“考亭书院”石牌坊。这座“恩荣”牌坊耸立在路旁,这是座皇帝下旨,由地方财政出资建造的牌坊,属于牌坊中第二等级(牌坊等级依次为:御制、恩荣、圣旨、勅建)。
登上161级台阶就到了“道原堂”,内正中是“文明气象”匾额,额下是孔子圣人及颜回、仲由、子贡、曾参等四大弟子的画像。墙面两侧分挂着程颐和司马光等十位先生画像。
再步入一厅,正中“大儒世泽”匾额下是朱熹的坐像雕塑,分立朱子雕塑像两侧是朱熹的四个弟子立身雕塑像。考亭书院是南宋时全国最有影响的书院之一,考亭村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晚年著述讲学和度过晚年生活的终老之地。
(建阳考亭村“宋街”牌坊......)
从文字介绍所悉:朱熹在考亭创建考亭书院,并创立了考亭学派,成为“闽学”之源。据说,朱熹之父朱松在北宋宣和五年(1123)赴任政和县尉,途中驻跸建阳,考亭的碧水丹山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在朱熹晚年时遵从其父遗愿,于考亭筑室定居,并在居室东面建成竹林精舍,即后来的考亭书院。
(建阳考亭村“宋代古街”......)
简要的观赏完“考亭书院”,即徒步至书院对面的仿古宋街。这是座再现大宋“清明上河图”繁华市景,是一个融入非遗文化,整合特色商业,展示古建阳特色民生情景的仿古街景。仿古景观刺激不了给我们的情趣,我们转了一圈变走出“宋代古街”的时光隧道了。
(建阳考亭村宋街“一品居”......)
那些“建盏文化创意园”和具有生态环境“花花世界”及打造民宿民俗风情园景区等项目,就更不勾不起我们的兴趣了,看完“树抱佛”奇观便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了。
(建阳康宁路书坊乡“双眼井”......)
在我们准备打道回府时,庆祥老弟提议去他曾经去过的建阳区康宁路书坊乡喝喜酒的地方去游览。书坊乡是中国古代三大刻书中心之一,那里的古建筑原汁原味,还是古时刻印、印刷,制订出书的地方,这很符合我和我老伴的胃口。于是说走就走,也来个“风风火火闯九洲”,比原计划多行四、五十公里的路程,到达了建阳书坊乡。
(建阳书坊乡古街古民居景观......)
建阳区书坊乡是红旗不倒的革命老区乡,也是书业绵延千年“书坊之地”。我们从古街头邹到街尾,观赏和“触摸”书坊乡的历史记忆,游览这个将当地的红色文化与建本非遗等历史资源有机结合的“红色小镇”。
(建阳书坊乡“书林街炮楼”前的雕塑群景观......)
在观赏中与书坊乡康宁古街的“建本文化展示馆”里的建本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行忠相遇,我与庆祥老弟与建本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行忠合影。
(建阳书坊乡“书林街炮楼”景观......)
不巧的是,疫情反弹严重时期,书坊乡的“书林街炮楼”没开放,这里是个展览馆,有蜡像和书坊书林发展记录……。这是无法的事,唯有留下遗憾了。
结束了我们“当天出行当天返回”的乡情游。
(建阳考亭村宋代古街上的“书香门第”......)
仓促发于从建阳返回福州的路途中……。
(建阳书坊乡古民居内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