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极宫图》(残片)

(2012-06-09 20:57:27)
标签:

文化

分类: 古图发现之北宋、南宋时期

中国现存最早的长安城图—北宋石刻《长安图》,是一幅表示唐代时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的长安城平面图.可惜因年代久远而残存若干碎片,藏于西安碑林.近期经笔者考证后发现上述图的又一残片;同时还提出了刻石年代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为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的新见解,这比原先人们预料的时间要早的多。

1、《长安图》的由来

宋敏求所著《长安志》一书,多处引用唐《长安图》和《长安图志》,证明唐代已有绘制的长安城平面图了,后经兵乱散失。

到了宋代,绘制的长安图日益增多,宋代《长安志》、《经训堂丛书》中均有附图。吕大防(1027-1097年)知永兴军(治所京兆)时撰绘《长安图记》一卷,并主持绘制了著名的《长安图》,后刻在石碑上,据史籍记载:“在京兆府公署,兵后失之,有雷德元、完颜椿者,访得碑本订补复完,命工锓梓附于《长安志》后”。现石刻《长安图》已不完整,从原残存多块及又发现的一块上看,仍可清晰辨认图上方位、地物符号,特别是皇城、太极宫、大明宫、坊里等建筑物的位置和形状。该图采用平面图形绘制,而宫殿、围墙等建筑物,则采用象形符号表示。图幅定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比例尺是“二寸折地一里”,约合今19000

2、《太极宫图》残片是《长安图》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考古界、测绘界人们曾误认为西安碑林的《太极宫图》(残)是专题太极宫平面图,无人提出异议。笔者经过分析考证后认为:事实并非如此,提出它应是《长安图》第残片之一的结论。理由如下:

1)、在主题上:现存太极宫残片长宽约25×32厘米,四边均已断缺,从尚存内容上看,皇城居主导地位,约占一半以上面积。包括建筑、注记有:将作监、内待省、中书外省、门下外省、尚书省、秘书省、尚舍局、尚辇局、四方馆、司农寺、大理寺、卫尉寺、太仆寺、太府寺、右卫、右监门卫、右千牛卫、右骁卫、右武卫、右威卫、右领军卫、左监门卫、左武卫、左领军卫、左威卫、吏部选院、礼部南院。

太极宫约占六分之一面积,建筑、注记有:中书省、嘉福殿、太极殿、两仪殿、千秋殿、百福殿、承庆殿、安仁殿、淑景殿、咸池殿、景福殿。

掖庭宫、太仓约占六分之一面积。

辅兴坊、颁政坊约占六分之一面积,建筑注记有:金仙观、澄空寺、建法寺。

以上可见,太极宫残片上,主要内容是皇城和其他地区,太极宫仅占较小范围,可以证明该片决不是专题《太极宫图》,而是更大范围的城市平面图——《长安图》的一部分。

2)、比例尺:太极宫残片上没有注明比例尺,但可以通过计算求得,方法是根据某两个已知点之间的实地距离与相应两点间图上长度之比,公式如下:    M=L/lM为比例尺,L为两点实地距离,l为图上两点间长度)。

按上述公式,已知福安门到承天门的实地勘测距离为1410=141000厘米,图上长度为16厘米,求得M=88109000

按同样方法,掖庭宫东西宽实地702.5米,图上长度8厘米,求得M=88009000

以上计算表明,太极宫残片比例尺约合19000,即“二寸折地一里”。这又证明它与《长安图》比例尺相同并是其一部分。

如果是专题《太极宫图》,一般应采用更大比例尺,如“六寸折地一里”为宜,而采用“二寸折地一里”的比例显然是不合理的。

3)、图名与注记:太极宫残片上,“太极宫”三个字是表面说明注记,并非图名。因为宋代石刻图的图名都是放在北图廓外中部位置上,如《禹迹图》、《华夷图》和《兴庆宫图》均是如此。太极宫是注在相应位置上,并和其他注记一样加有框线。其所以如此醒目,是因为它和辅兴坊(字不全)注记一样,均为最大一级的字体字大,其他为25级字体字大,这在残片50多个注记上,是不难作出判断的。

4)、图幅定向和地物符号:定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是《长安图》与其他宋代石刻图的共同特点。

地物符号如宫殿、城门、宫墙、寺院、水渠等符号形状、尺寸均与《长安图》一致,注记字体字大小也相应,这种共同之处并非自然巧合,而说明这片碎块石刻图是同为一幅图的结论是正确的,理由是充分的。

以上论证足以表明,一向被考古界当作专题的《太极宫图》,只不过是石刻《长安图》的一个组成部分(图11   太极宫图)。

3、刻石年代

从现存《长安图》的碎片上,可以见到吕大防的题词日期是“元丰三年正月五日”。根据编图工艺程序,一幅大型地图作品,从编制成图到完成刻石,需要经过许多年。既然是在碑石上提明日期,理应是刻石完成年代,这是一般的常识。

另外,还有史籍为证。南宋赵彦卫撰《云麓漫钞》八卷记载:吕大防“命户曹刘景阳按视,邠州观察推官吕大临检定”。

上述记载说明了《长安图》刻石年代,主持人、比例尺、资料依据及制作方法。这里应当指出的是,①《云麓漫钞》记载的年代与藏于西安碑林的《长安图》碑石上吕大防题词日期相吻合,均为刻石年代;②吕大临是当时太学博士、金石(钟鼎碑刻)专家,由他对图作最后检定,意味着被检定的是石刻图;③“又为别图”一说已被证实,碑林藏有完整的《兴庆宫图》和已残的《大明宫图》为证,说明史籍记载符合事实。

鉴于《长安图》与三幅宫殿图符号设计、完成时间上均是同步进行的,可以断定,这项任务是在吕大防统一主持下完成的。石刻《长安图》虽然现存若干碎块,但它是中国最早的都城石刻图,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它为研究唐宋制图事业的发展,将提供重要的史料依据。

 

http://s11/middle/a332b01bhc209b1d4116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长安图》
后一篇:《兴庆宫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