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孙频《一万种黎明》

(2013-06-03 14:37:49)
标签:

转载

谢谢王老师,很受启发啊
原文地址:孙频《一万种黎明》作者: 王春林

近些年来表现相对抢眼的青年作家孙频的中篇小说《一万种黎明》(载《钟山》2013年第1期),其思想主旨同样和“罪与罚”密切相关。如同孙频的其他一些小说一样,这篇小说依然来得格外透辟凶狠凌厉,带有很强的力量感。小说的情节构成说来并不复杂,无非不过两位畸形男女的婚恋情感故事。女主人公的名字叫张银枝,身为葡峰山庄的老板。尽管与男主人公桑立明结识时张银枝的年龄只有三十五岁,但她却有着一颗饱经沧桑的心灵。张银枝在吕梁山上长大。她的家境非常糟糕,不仅父亲在她七岁时亡故,而且唯一的弟弟打小就残疾了一条腿。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母亲只好带着他们又嫁了一个男人。用张银枝的话说:“从小学到大学我所有上学的钱都是这个男人供给我的,我从小就很怕他,除了怕还有厌恶。……很多年之后我才明白,其实我真正怕的和厌恶的是他手中的那点权力……”恐惧倒也还在其次,更加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这个继父不仅在十二岁时就强奸了张银枝,而且还一直持续到她二十二岁大学毕业:“是的,我整整被强奸了十年,其实公平地说,也不能叫强奸吧,虽然我不愿意却从未怎样激烈地反抗过……”被继父持续霸占长达十年之久,无论怎么说都是令人发指的一件事情。可怕之处尤其在于,这长达十年之久的被强奸生活,居然极其严重地扭曲了张银枝正常的人性世界,彻底摧毁了她的羞耻感,使她变成了一个人尽可夫的荡妇。“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做爱的欢愉,十二岁的时候我不知道,到现在我三十五岁了,仍然不知道,每一次做爱对我来说都是新的一次强暴。虽然内心里充满厌恶,可是我还是渴望这一次又一次的强暴,我内心里好像有个巨大的洞,怎么也填不满,我必须用这一次又一次的强暴才能换来我瞬间的平静。”一方面恐惧强暴,另一方面却又渴望被强暴,张银枝如此一种特别的心理构成,读来只能使人颤栗不已。面对着张银枝,桑立明不由得感慨万端:“他几乎泪下,一个内心受过暴力的人会用什么来补偿自己,那就是加倍的暴力。她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对自己的暴力,她是存心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反人类的怪物。”“可是这还不是最让他难过的,最让他觉得心酸的是,眼前这个女人,明明是最虔诚不过的教徒,却在心里把自己当做一个异教徒。她在用这种方式救赎自己。救赎自己曾经的罪恶。”张银枝是一颗有罪的灵魂么?尽管严格说来,只有她的继父才算得上是罪恶十足,但就她从十二岁开始一直延续到三十五岁遇到桑立明时为止的不正常心理来说,一种无以自拔的罪恶感的存在却又是无可置疑的事情。怎么办呢?张银枝怎么样才能够从这种充满罪恶感的深渊中挣脱出来呢?是桑立明的出现,对张银枝的精神世界产生了绝大影响,并使得张银枝的生活最终得以峰回路转。桑立明本来是抱着一种填补精神空虚的猎艳心理来见张银枝的,没承想,在了解到张银枝的凄楚身世后,却对于张银枝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心。正是他的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语,尤其是其中一句“荡妇中的纯真才是大纯真”,从根本上改变了张银枝的人生方向。就这样,桑立明成为了张银枝的精神拯救者。张银枝内心深处,彻底爱上了桑立明,而且,这种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显然带有鲜明的宗教感。然后,张银枝断然决定,一年四季,以后,每年都要专门去看一次桑立明。为了体现发自内心的虔诚,张银枝每一次都要买硬座票,以这种自我惩罚的方式来实现一种精神的自我超度自我救赎。在硬座上,每一次,张银枝都要在黎明到来时路过自己的家乡,看到自己已经隔绝多年的家乡。小说标题所谓“一万种黎明”者,其来源显然在此。读者尤不能忽视的,是“黎明”二字中所蕴涵的突出象征意味。

张银枝被一种爱的力量所拯救,那么,作为拯救者出现的桑立明自己的情况又如何呢?桑立明是一位虽然有志于小说创作但却一直未能够在创作上有所成的普通作家。然而,与他小说创作上的一无所成相比较,更糟糕不堪的,却是他的家庭生活。虽然在小说的叙事过程中孙频不时地暗示桑立明的家庭存在问题,但一直到小说的结尾处,这个谜底才得以揭晓。却原来,桑立明的家庭状况比我们所能够想象到的还要糟糕得多,却原来桑立明的妻子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是一位精神病人:“我还没有告诉你,我妻子是一个精神病人。她是生完孩子得的精神病,那年她二十五岁,现在已经整整十七年过去了。”哦,十七年,陪着一个精神病人度过十七年的时光,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苦役啊!简直无法想象!与张银枝的悲惨身世相比较,桑立明的生存与精神苦境干脆就无法言说了。完全可以想象,置身于如此一种生存境遇中的桑立明,张银枝的出现,尤其是张银枝一年中的四度看望,对他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桑立明说:“知道我为什么害怕见到你吗?因为每见你一次,我身体里的毒性就会发作,我就会有杀了她的欲望。可是我知道我不能这样,我不能这样对她……我更对不起的是你,而不是她。”但终于,在张银枝几度出现之后,备受精神煎熬的桑立明还是下手杀了自己的妻子:“你不知道你每次坐火车离开的时候,我都会一个人流泪。不过现在你什么都不要想,你就想这不过是我杀人的一个借口……”就这样,桑立明煎熬多少年后,终于还是逃无可逃地成了一名罪人。桑立明的结局自然可想而知,先是死缓,后改为无期徒刑。张银枝呢?“张银枝每月坐着火车去榆林探监一次,送些食物和用品,短短几分钟见面之后她再坐火车返回葡峰山庄。”“她习惯了一路上看着窗外,等待着黎明到来。”哦,在这里了,却原来,这才是小说标题真正的由来之所在啊。必须注意到,男女主人公位置的颠倒,到最后,反而是张银枝以她的爱成为了桑立明的拯救者。

应该承认,孙频这部《一万种黎明》确实充满了直击人心的力量感,有着一定艺术震撼力。但细细回味,却又总觉得什么地方存在一些问题,总是让人回味不足。其实,还不只是这部《一万种黎明》,孙频的其他一些小说可能也同样如此。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反复揣度思量,我觉得,恐怕孙频在进行艺术处理时实际上还是存在着某种简单化的问题。或者也可以说,在很多时候,孙频所揭示的对象,往往貌似复杂实则简单。即如这里的张银枝与桑立明。他们简单吗?不简单,相当复杂。但他们真的复杂吗?不复杂,其实又非常简单。关键问题在于,孙频某种意义上还是对于生活进行了提纯化的处理。说来说去,还是人物自身的独立性不够,因而才总是被孙频所操控。我觉得,孙频在以后的写作中,应该尽可能地写出某种生活与人性的内在曲折来,应该想方设法去“曲径通幽”。什么时候,孙频笔端的人物,能够彻底挣脱孙频的操控,能够不再给人以牵线木偶的感觉,真正拥有了自身足够强大的意志力量,那就意味着孙频进入了一种更高的小说写作境界。

0

前一篇:月煞
后一篇:无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