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苏蒂小骑
宝宝快要添加辅食了,世间美味正逐渐向他们打开精彩之门,妈妈们想必都摩拳擦掌作起准备了吧!
吃辅食,不仅能让宝宝从奶以外的食物中获得多元化的营养,也意味着给他的进食能力、进餐习惯升升级。
在宝宝添加辅食的头一年,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呢?
全文5000字,正常阅读需8分钟
第一口辅食如何开始?
- 何时开始
“第一口”是宝宝和妈妈彼此共同的里程碑,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多半发生在宝宝出生后满6个月。
此时他们的消化功能发育更完善,尝试新食材发生过敏、腹泻等情况的风险降低;控制头部和上身的能力更好,可以更稳定地坐在餐椅里吃到食物;对大人吃东西充满好奇,更愿意去尝试新食物;作息和奶量更加规律,不容易因吃辅食导致奶量骤降而影响生长。
- 准备工作
妈妈们还需要准备一些宝宝吃辅食的装备。
比如处理食材的辅食机、料理机或搅拌棒、研磨碗、辅食剪、电炖锅、单独的菜刀和砧板、不粘锅、小汤锅等等。
喂辅食时,你还需要不易打碎的辅食碗、前端柔软的辅食勺、防水的围兜和反穿衣等。
最后,别忘了准备好舒适的餐椅。
- 添加顺序与速度
很多妈妈会纠结于第一口到底吃什么食物好,其实食物的先后顺序无所谓最佳。
按照饮食习惯,用米粉冲调成细腻的米糊是个不错的选择。符合国家标准GB10769的市售含铁米粉中额外添加了营养素,尤其是强化了宝宝容易缺乏的铁元素,所以营养上优于自制米粉。
当然,除了米粉以外,宝宝的第一口辅食还可以是其他食物,比如香蕉泥、南瓜泥、土豆泥等等。
需要提醒妈妈们的是,在宝宝最初添加的辅食中,应该包含有富含铁的食物以预防和改善缺铁性贫血。例如肝泥、鱼泥、肉泥等。这些泥可以自制,也可以购买符合国家标准GB10770的成品辅食泥。
每添加一种新食材,都进行2~3天的观察,来看宝宝是否对新食材有不良反应。
如果宝宝表现正常,没有呕吐、腹泻、皮疹等情况发生,就可以继续添加下一种。产生不良反应的食材应该回避2~3个月后再进行尝试。宝宝生病时,暂停添加新食材。所有添加过的食材都可以混合在一起给。
6月龄宝宝初添辅食的例子
第一天:大米米糊(含铁米粉5克)
第二天:大米米糊(含铁米粉5克)
第三天:大米米糊(含铁米粉5克)
第四天:南瓜米糊(含铁米粉5克、南瓜泥5克)
第五天:南瓜米糊(含铁米粉5克、南瓜泥5克)
第六天:南瓜三文鱼米糊(含铁米粉10克、南瓜泥5克、三文鱼泥5克)
第七天:南瓜三文鱼米糊(含铁米粉10克、南瓜泥5克、三文鱼泥5克)
第八天:南瓜香蕉米糊(含铁米粉10克、南瓜泥5克、香蕉泥5克)
第九天:香蕉三文鱼米糊(含铁米粉10克、香蕉泥5克、三文鱼泥5克)
第十天:南瓜香蕉米糊(含铁米粉10克、南瓜泥5克、香蕉泥5克)
- 区分好辅食与坏辅食
给宝宝添加辅食遵循口味天然的原则,一岁前不建议添加盐、酱油等调味品。好辅食应当有一定的营养密度;能提供较多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合宝宝当前的咀嚼和消化能力;为宝宝展现食品的原汁原味。
以下是一些“好辅食”的例子:鸡肉条、奶酪条、蔬菜饼、水果块、猪肝泥。
以下是一些“坏辅食”的例子:米汤、蔬菜水、果汁、雪米饼、旺仔牛奶、油条、茶叶蛋、榨菜。
可能与你想象的不同
在妈妈们想象中,宝宝吃辅食是又快又好的和谐场面。事实上,很少宝宝会有如此完美的表现,而辅食添加之路会伴随着各种不顺利。
- 拒绝辅食
最初接触辅食,宝宝很可能会表现出皱眉、拒绝、吐掉。别担心,这是宝宝在谨慎地试探新食物。每个宝宝接纳食物的速度都不同,需要耐心找到宝宝的节奏。以下是一些帮助他们更易接受辅食的方法:
1、在宝宝饥饿的时候先喂一些奶,待心情愉快时再尝试辅食;
2、换一个更适合宝宝小嘴的勺子;
3、注意喂辅食的姿势,不要刮进、倒进宝宝嘴里,这让他们不太舒服;
4、也许是长牙期的不适,给牙胶、磨牙棒来缓解;
5、将不喜欢的味道和喜欢的味道混合;
6、用奶冲调出来的米粉更易接受些;
7、固定时间安排辅食和奶,适时用一顿辅食代替一顿奶,即使辅食吃得少也不用奶顶饿。
8、带宝宝买菜、参与洗菜等过程,培养他们对食物的感情;
9、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坐餐椅、不逗乐、不强迫,准备手指食物,鼓励自己动手。
- 不会吃
许多宝宝在添加辅食的前两个月表现得不那么“会吃”,经常把喂进去的食物抿出来、食物糊得满嘴满脸、不会吞而导致干呕等,笨拙的表现好像与小吃货相去甚远。这是由于他们从喝奶的吮吸、吞咽动作,过渡到对固体食物的切碎、咀嚼、翻拌等动作是需要练习的。
哪怕用嘴唇从勺子上取下食物,都是个了不起的新技能。妈妈要对宝宝多些耐心,示范吃东西的动作,对他们多微笑和鼓励。
- 吃奶量减少
6~12月龄的宝宝每天安排奶量应该在600~800毫升,低于500毫升可能会带来生长上的问题。可有些宝宝尝试过辅食后变得不爱喝奶了怎么办?有一些方法可以尝试:
1、减少一些辅食、增加喂奶次数;
2、尝试添加其他奶制品,如酸奶、奶酪,6月龄后就可以少量添加;
3、更换其他喝奶器具如吸管杯、鸭嘴杯;
4、将奶做进辅食,如用奶和面做馒头做饼、加入水果打成奶昔、用奶炖蛋、奶泡麦圈;
5、绘本形象引导,例如《小猪威比》系列绘本;
6、家长示范,并鼓励他们一起喝奶。
- 便便不同了
“吃喝拉撒”密不可分。妈妈们关注完怎么吃,自然也会关注排泄情况。在添加辅食后,许多宝宝的便便都会变得与以前不同,更粘稠、更臭,这是肠道在适应奶类以外的食物的表现。
随着添加新食材的不断进行,宝宝排便间隔、次数,便便的颜色、软硬度都会有所改变,只要宝宝活动精神正常,便便不是稀水样或者硬颗粒,就不用太过焦急。他们在排便这件事上会逐步形成自己的规律。
各月龄进餐安排
辅食作为奶与成人食物之间的过渡,肩负承上启下的重任。
一岁前宝宝以奶类作为主要的营养来源,随着添加辅食的进程,他们喝奶量会逐渐减少,辅食量会逐渐增多。一岁后奶类成为日常膳食中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的食物则成为餐桌主角。
如何安排食物量与喂食时间?在宝宝添加辅食的第一年,协调辅食与奶的关系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 6~7月龄
每日喂奶5~6次,其中有1~2次为先吃辅食后吃奶。
推荐食物量大致如下:
奶700~800毫升
主食10~20克
肉蛋鱼虾类10~20克
蔬菜不低于10克
水果不低于10克
植物油少量
(以上重量均指未烹调前的生重,下同)
6月龄宝宝范例
06:00:喝奶150毫升
10:00:南瓜蛋黄米糊(米粉15克、南瓜泥10克、蛋黄10克),苹果泥10克,吃完后喝奶100毫升
14:00:喝奶150毫升
18:00:喝奶150毫升
20:00:喝奶100毫升,夜奶1次
- 8~9月龄
可用辅食逐步代替1次奶,随辅食分量增加而逐渐减少每次喂奶量。
每天进食4~5次,其中有2~3次为先吃辅食后吃奶,有1次为单独的辅食(用一次辅食代替一次奶的标准是:辅食包括了主食、蔬菜、肉蛋鱼虾类,吃的分量比较多,吃完后即使不吃奶也不再饥饿)。
推荐食物量大致如下:
奶600~700毫升
主食30~50克
肉蛋鱼虾类30~40克
蔬菜不低于30克
水果不低于30克
植物油2~5克
8月龄宝宝范例
06:00:喝奶180毫升
10:00:香菇青菜牛肉粥(大米10克、香菇5克、青菜10克、牛肉10克、核桃油1克),香蕉切片20克
14:00:菠菜蛋黄饼(面粉10克、菠菜10克、蛋黄20克、花生油2克),吃完后喝奶120毫升
18:00:西红柿鸡肝面(面条15克、鸡肝5克、西红柿10克),吃完喝奶120毫升
20:00:喝奶180毫升
- 10~11月龄
可用辅食逐步代替2次奶,随辅食分量增加而逐渐减少每次喂奶。
每天进食4~5次,其中有1~2次为先吃辅食后吃奶到饱,有2次为单独的辅食。
推荐食物量大致如下:
奶600毫升
主食50~80克
肉蛋鱼虾类50~60克
蔬菜不低于60克
水果不低于60克
植物油5~10克
10月龄宝宝范例
06:00:喝奶200毫升
10:00:南瓜蛋黄米糊(米粉15克、南瓜泥10克、蛋黄10克),苹果泥10克,吃完后喝奶150毫升
14:00:西红柿芦笋虾仁炒意面(意大利面20克、芦笋10克、西红柿10克、虾仁20克、亚麻籽油3克),苹果10克
18:00:土豆胡萝卜牛肉烩饭(大米20克、土豆10克、胡萝卜10克、牛肉20克、花生油3克)
20:00:喝奶200毫升
饮食习惯培养宜早不宜迟
除了让宝宝吃得合理与健康,妈妈们还要关注宝宝饮食习惯的培养。即便做了100分的饭菜,宝宝不吃,又变成0分啦!平时咨询宝宝吃饭问题的妈妈挺多,为大家着重总结几个要点。
- 放手让宝宝自己吃
大约在8个月左右,有半数以上的宝宝都会表现出想要自己吃的意愿。他们会抢夺妈妈手里的勺子和碗、见到伸过来的勺子就扭头反抗甚至哭闹,这都提示着家长:该让宝宝自己吃了。
除了方便大人喂食的米糊、粥、面条等食物,还应该给宝宝及时引入“手指食物”。这些食物应具有软、熟、易拿捏的特点。
最初的手指食物可以是适合宝宝小拳头抓握的长条棍状,例如蒸熟软的胡萝卜条、土豆条、黄瓜条、吐司条、西瓜条等。
等宝宝的五个手指分开使用更灵活时,可以给一些扁平状的食物,如香蕉片、馒头片、虾仁、煎三文鱼片等。
当他们能更熟练使用自己的小手来获取食物时,饭团、去皮的豌豆粒、西兰花朵、小饺子、肉丸等都可以提供。
及时鼓励宝宝自己吃饭非常重要,这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进食兴趣和自理能力。
- 注意培养咀嚼能力
宝宝吃饭的技能只能通过“吃”来掌握,所以适时增加食物的粗糙度、有计划地锻炼宝宝处理食物的能力,将大大减少今后吃饭问题的发生。
6~7月龄
食物应该是对液体奶到固体食物的初期过渡。既要比奶更稠一些,又要比固体食物稀软一些,性状是细滑的泥糊状。
以下是一些例子:
◆符合国家标准GB10769的米粉。可以用水或者奶液冲泡,注意不要太稀成水状,不是让宝宝“喝”米糊,而要参考芝麻糊的状态。
◆鱼泥。将生的鱼肉蒸熟,再稍加水用料理棒打成泥,或者用研磨碗碾成泥。
◆猪肉泥。将生的肉块蒸熟或煮熟,再稍加水用料理棒打成泥。单单的肉泥会比较“柴”,口感不太好,可以和胡萝卜、土豆等蔬菜混合成泥。
◆南瓜泥。南瓜蒸熟,稍加水用料理棒打成泥。
◆符合国家标准GB10770的成品蔬菜泥。
◆苹果泥。将苹果切开,用不锈钢勺子刮下果泥,转移到柔软的小勺上喂食。
8~9月龄
此时的宝宝已经接触了一段时间的辅食,如果接受度较好,就可以增加食物的粗糙度了。辅食适合的性状是较稠厚的泥糊和剁成碎末的食物。
刚开始食物性状转变时,很多宝宝会出现拒绝、干呕、把食物推出来等情况,这些都是正常的。就像宝宝学习走路会摔倒一样,是必经的挫折和失败。家长不要因此而停止,多鼓励他、多示范正确的方法。在度过一段熟悉的过程后,宝宝的进食技巧就Level Up了!
以下是一些例子:
◆烂面条。加入各种菜肉的面条。煮熟后保持小火焖到较烂糊的程度。推荐符合国家标准GB10769的配方面条。
◆软饼。面粉加水调成酸奶般顺滑流淌的面糊,小火两面烙熟。适合给有自主进食意愿的宝宝做手指食物。
◆蛋黄碎。将鸡蛋煮熟后剥出蛋黄,用勺背压成碎末。可以稍加水喂食,或者混合在粥面中喂食。
◆虾泥。将虾去壳去头,剔除黑色的虾线,剁碎虾肉成泥。可以蒸熟吃或者用勺子处理成小丸子下水汆熟。
◆土豆泥。土豆蒸熟,用勺背压成糊状。
◆青菜末。青菜叶洗净,用菜刀剁成碎末。
◆香蕉泥。香蕉剥开取小段,用勺背压成泥。(宝宝大便里出现黑丝不要惊讶哦)
10~11月龄
宝宝已经能有1~2次吃比较多的辅食后不感到饥饿了,每天爬爬走走不知疲倦,体能消耗越来越大。因此这时的辅食要注意尽量搭配不同类型的食材,并增加辅食的稠度和粗糙度,减少稀而汤的食物。辅食的性状以柔软的食物和丁块状的食物为主。
以下是一些例子:
◆软米饭。在家庭电饭锅煮饭的比例基础上多加一些水。
◆面疙瘩。面粉加水调成不能流动的面糊,用勺子舀取一小块放入沸水中煮熟。可以搭配其他的食材。(可以参考我的快手辅食)
◆水饺。饺子皮包入各种剁碎的馅料,水里煮熟。
◆炒蛋。蛋黄或全蛋打散,加少许温水拌匀。锅里倒油,小火炒至凝固。
◆炒白菜。白菜洗净切碎,入油锅翻炒,加少许水焖软。
◆水果丁。各类水果切成0.5~1厘米的小丁。
- 适度的控制
1、要控制食物的种类分量。提供食材应该不被宝宝控制,爱吃的和不爱吃的一视同仁提供。根据推荐的食物量和比例来安排食物,不要过于偏重某一类。
2、控制进餐的时间和地点。根据宝宝作息制定好进餐安排不要随意变动。固定在餐椅上吃饭,不用玩具手机等逗喂。
3、控制宝宝违反餐桌礼仪的举动。如故意破坏食物、丢餐具等,需要进行制止和引导。
4、控制进餐时间。对于吃吃玩玩、注意力无法集中的宝宝,需要用小闹钟、沙漏等进行时间管理,一次进餐时间到达30分钟就停止用餐。
5、除了以上需要控制的部分,其他方面就可以让宝宝自由选择。吃餐盘中的哪些食物、吃多少、吃或不吃、自主进食时的脏乱,都不要过度关注。改变观念,更容易发现宝宝惊人的进步。等到他过周岁生日时,你将获得一个十足的“小吃货”了!
文|苏蒂小骑
图|Pixabay
编辑|木子李
喜欢这篇文章,就请分享吧!
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告诉苏蒂哟~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