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答热门问题答疑分享

(2016-07-01 21:44:29)
标签:

杂谈

苏蒂说两句

开通分答一个多月,解答了近700个问题。每天拿着手机琢磨如何在一分钟内清晰详细地做出回答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笔记本写满密密麻麻的草稿,每个答案都要重录好几遍直到满意,对得起大家的花费。

在感激分答这个平台给我带来知识变现机会的同时,也很高兴看到许多妈妈因提问而赚了钱(分答的提问设置是这样的:你花费一定金额向我提问,获得解答后,这个答案每被1人收听过,你就能赚回0.5元)。

今天分享一些收听人数过百的热门问题给大家。如果你有喂养上的疑惑,可以通过文末链接向我提问哦!

一、扔食物

https://mmbiz.qlogo.cn/mmbiz/JuSj53mho58Nx6hwWcQxzHibXczdaXuqcYgMZXzdmYoG2QmD5q8a9OhiaKGhiaHQARF7WUwWS1AejPDKnTTgF7icnQ/0?wx_fmt=jpeg

宝宝在一岁左右大都会经历一个“扔食物期”,喜欢把食物捏、揉、抓、扔,以及把餐具也往地上丢。这并不是孩子故意和大人作对,这看似“不乖”的举动有其背后的原因:

1)孩子的四肢力量增强,手部控制力更好,能够轻松操控面前的书本、玩具、食物等。扔食物也是他们探索手部力量的途径之一。通过各种不同动作来“虐待”食物,他们对食物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孩子自主进食提供进一步的经验积累。

2)孩子坐在餐椅上的高度非常有趣,他们喜欢往下丢东西来作为空间高度的探索方式。你可以看到他们把东西丢出去后会盯着一直看。

家长应对的方式有四:

1)不要将食物处理得过于软烂,一捏就碎。食物形态的变化会更激发他们“破坏”的欲望。在符合孩子当前咀嚼能力的前提下,尽量把食物制作得不易被破坏。

2)不要把所有食物摆放在一起提供给孩子,他们能瞬间破坏干净。小份地给,比如一次只给一根土豆条和一个鱼丸。

3)在孩子非常兴奋、沉浸于玩食物完全不吃的时候,及时将食物撤走,打破他“嗨翻天”的情绪,让他独自冷静几分钟,再将食物重新拿出来。

4)如果丢食物继续,告诉他丢完就结束用餐,并且自己信守诺言,丢完全部食物就让孩子下餐椅。


二、包饭

https://mmbiz.qlogo.cn/mmbiz/JuSj53mho58Nx6hwWcQxzHibXczdaXuqcbZaia9PNQJeLxTGxFGLMcZhibfVEATGRahpw0nS1G9MfU1l1Q68bA31w/0?wx_fmt=jpeg

包饭是指孩子把食物含在嘴里不动、或者咀嚼非常缓慢,甚至最终把食物吐出来不吃的情况。咀嚼效率低下,使整体进餐时间延长,获得的食物量偏少,时间长了会影响生长。

大部分含饭不吞的情况都是咀嚼力落后导致的。就像老板每天都让你处理超过工作能力的任务,你做得又累又慢,肯定一到工作时间情绪就会变差。

咀嚼力的锻炼需要从辅食添加开始就有计划地进行。8个月、10个月、1岁这三个时间点通常可以为孩子提升食物粗糙度的等级。例如6~7月龄吃细腻的泥糊,8~9月龄吃小碎末,10~11月龄吃小丁块。如果没有注意及时转换食物性状,孩子获得处理“高难度”任务的机会太少,就会导致咀嚼能力跟不上食物的节奏,一碰到硬些的食物就无法处理,从而产生畏难情绪。

给咀嚼力落后的孩子进行锻炼,没有捷径,唯有靠“吃”。

1)一天中的三餐可以固定安排一餐给较硬的食物,比如炒饭、意大利面、饺子等。其他两餐可以给较稀软的食物。这就是“2 1”的锻炼方法,既能保证一定的锻炼频率,又不至于让孩子吃不到足够的食物而影响生长。固定一餐提供咀嚼锻炼,让孩子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不会因全天食物都变得太难吃而暴躁。

2)在上午和下午的加餐时间,也可以提供一些有硬度的水果、干粮等锻炼。

3)给孩子看一些绘本,如《肚子里有个火车站》。

三、不会自己吃

https://mmbiz.qlogo.cn/mmbiz/JuSj53mho58Nx6hwWcQxzHibXczdaXuqco7NMUJr8uFE274ZtUAdNzlBL9QEgzrjF4dMOPNce0NuGFOlSiax5A4g/0?wx_fmt=jpeg

饥饿疗法可以用来纠正孩子吃饭时玩玩具、看手机、看电视、不坐餐椅、追着喂等注意力无法集中在吃饭上的喂养习惯,但它不能纠正孩子不爱吃某些食物以及不会自己吃。

作为两岁半的孩子,不管是用手抓还是用勺子或用筷子,都具备了独立完成一餐的能力。如果他不愿意自己吃,最大的可能就是在展现出自己吃的意愿时,没有得到及时的鼓励,这点“星星之火”被家长浇灭后,就不再对自己吃东西产生愿望,同时吃饭的兴趣也会降低。

一般孩子在8个月左右都会表现出抢勺子、抢食物、拒绝被喂等动作,这就是他们想要参与到吃饭中来的直接体现。如果家长觉得孩子太小不会吃、吃得太慢、吃得太少、吃得太脏、吃得没规矩……就可能扼杀了孩子自己进食的念头。而用手抓食物,是孩子探索食物的最有效手段。如果不给孩子这种学习的机会,就等于向他关闭了美味的大门。孩子虽然小时候会顺从地继续被喂(也有一些孩子会较早表现出强烈反抗),等一岁过后随着自我意识的萌发,对吃饭的热情便很难挽回。

目前可以采取“三分食物法”,即一餐食物分为三份,1/3由家长喂食,1/3鼓励孩子手抓,1/3用勺子吃。不要吝啬你的赞美,给他足够的理解和自由,他就会还给你一个惊喜。

四、恋奶不吃饭

https://mmbiz.qlogo.cn/mmbiz/JuSj53mho58Nx6hwWcQxzHibXczdaXuqc5z27HiaGtpiafXGOs1ibicsCghC9yRa2uOTMTibjF4nUibYu6EiamGia9QR8Dw/0?wx_fmt=jpeg

很多孩子的恋奶并不是恋“母乳”本身,而是恋“妈妈”。一岁孩子处于分离焦虑的巅峰时期,非常害怕妈妈离开自己。通过吃奶这种退行的进食方式,将自己重新变成“小宝宝”状态,来确定妈妈还是爱着自己的。

妈妈的处理原则,并不是要无限制地满足孩子吃奶的要求,而是填补他的安全感,多进行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感受到爱没有离开。

从进餐时间安排上,吃奶和吃辅食的时间要有计划地分开。比如早餐、午餐、晚餐都和大人同步吃,在早晨醒来、半上午、半下午和晚上睡前可以安排喝奶。其他时候要喝奶就给予拒绝。如果孩子哭闹,转移注意力,或者带出去玩。也可以暂时由其他家庭成员喂辅食,以免孩子看见妈妈又忍不住吃奶的念头。

许多孩子不吃饭的问题,家长会归结为吃母乳过甚,最终不得已断掉母乳以成全吃饭,实在很可惜。断母乳并不是解决孩子不吃饭的根本及最佳方案,只要掌握背后的动机,完全可以两全其美,实现自然离乳。

五、零食

https://mmbiz.qlogo.cn/mmbiz/JuSj53mho58Nx6hwWcQxzHibXczdaXuqcvZX13V4zyB93XSPQ3Pqd6D8JNpwCrtQQpHdskmCdH8KXXZUCCK04ew/0?wx_fmt=jpeg

家长对孩子的饮食具有不可推卸、至关重要的引导力量。如果一个孩子非常爱吃零食,背后一定站立着至少一个纵容的家长。这无关孩子的自控力,而是家长的喂养不当。

降低孩子对零食的热爱,首先从口味上予以培养。一岁前不加调味料,一岁后尽量少用和不用鸡精、味精、酱油、咖喱等调味品,少量盐即可。孩子保持了清淡的口味,就不容易对勾兑口味的零食产生巨大的心理依赖。其次,定时提供健康的饭菜,保持食物量基本稳定,不催促、不强迫,在自由融洽的进餐氛围中结束用餐,孩子的肚子能因食物变得“吃饱”,也就不容易对零食产生食欲。

如果无法阻止他吃零食,那也尽量在家里为孩子做健康的零食。水果沙拉、烤蔬菜水果干、烤薯条配自制番茄酱、低糖酸奶和蛋糕、粗粮饼干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家长自己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面前吃零食。别人送的零食要有说“不”的勇气。带孩子去超市少在零食柜台晃悠,多去其他的地方转移注意力。

六、调味品

https://mmbiz.qlogo.cn/mmbiz/JuSj53mho58Nx6hwWcQxzHibXczdaXuqcbeI3X1wL8cBXhXEAfc1cmmtYE1qIRNr7q2gllWOvqwLAXnM1nbYXjQ/0?wx_fmt=jpeg

孩子一岁前的辅食不加任何调味品,一岁后可以少量添加盐来调味。如果孩子能够适应原味食物,在三岁前都可以不加盐,只要注意每周补充两次富含碘的食物如紫菜海带等。但目前喂养的环境下,孩子三岁还不吃盐的情况几乎不可能,所以尽量保持淡口味即可。如果要融入家庭饮食,与家人同锅吃菜,要注意大人的烹调方式也尽量用蒸煮炒炖,少用煎炸、红烧等重口味烹调。胡椒、辣椒、芥末等刺激性的调味品不应给孩子吃。

味精、酱油等调味品并不会直接损害孩子的健康,他们的问题在于掩盖了食物本身天然的味道,做什么吃到嘴里都是一股味精的味道,孩子就很难与食物“亲密接触”,今后一旦缺乏这些调味品,孩子很可能拒绝食物,增加挑食的风险。

幼儿的饮食习惯在五岁前就已经形成,清淡口味有利于一生的健康。重口味是旧习俗,过去我们这样,不代表它正确、也不代表今后还要这样,科学喂养的好处在于,为孩子长远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亚硝酸盐

https://mmbiz.qlogo.cn/mmbiz/JuSj53mho58Nx6hwWcQxzHibXczdaXuqczXwrPibNwy8Xflutfgianv6yh8GhkkuUjHaAnLlm9vOic3YPh4RI1Kxug/0?wx_fmt=jpeg

硝酸盐本身是无毒的,在食物中普遍存在,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亚硝酸盐。硝酸盐如何变成亚硝酸盐?主要有两个途径。

一是蔬菜收割后,由于自身酶的作用,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所以随着存放时间变长,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多。这就要求家长尽量购买新鲜的蔬菜,买回来后不要久放。

蔬菜的烹调过程会去除部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但蔬菜烹熟后,与微生物接触,这些微生物能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所以我们需要将辅食食材做熟后,及时将热的食材分装密封(而不是放凉了再放入辅食盒密封),这样初始的细菌数量比较少。然后放入冰箱冷冻保存,用低温限制微生物的繁殖。

所以总结来说就是:选购新鲜的食材,最好现做现吃。如果不能的话,做熟的食材及时分装密封冷冻。亚硝酸盐对六月龄后孩子造成的风险降低,如果对食材有顾虑,可以延迟添加,或者选购成品辅食泥。

八、营养补充剂

https://mmbiz.qlogo.cn/mmbiz/JuSj53mho58Nx6hwWcQxzHibXczdaXuqcoNlTOicpicMFkJ4GVfSm4HeicYxcGXNhHmmTvjHxrFfpQmtQcumpTEtPQ/0?wx_fmt=jpeg

孩子头上冒汗多,是因为出汗的地方集中在头部,神经发育不完善也会导致刚入睡没多久时满头大汗,注意这个阶段减少穿盖,开空调。指甲软,随着长大,新的指甲长出自然会变硬。头发稀疏的孩子,在两三岁时也会逐渐浓密起来。如果父母的发质不错,孩子的头发就不用操心了。

无论是多大的孩子,都可以、也应该从食物里获得生长发育所需的绝大部分营养素,除了几个例外。

1)在孩子满6月龄刚添加辅食时,可能会患有缺铁性贫血。此时通过食物补铁效率缓慢,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用铁剂纠治贫血,并连续补充2~3个月恢复机体储铁水平。

2)维生素D在天然食物中含量微小,不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所需,母乳喂养或奶粉喂养不足1000毫升的宝宝,每天补充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10微克),有利于钙的吸收。

3)腹泻时可能医生会建议补锌。

除此以外,其他营养素都不需要常规进行补充。医院、母婴店的推荐可能涉及利益的考虑,但作为孩子健康的守护神,妈妈应该多花精力学习如何搭配营养均衡的食物、学习培养孩子的进餐好习惯,而非寄希望于保健品来弥补自己喂养的不足。

“培养小吃货”喂养视频课程

向我咨询的方法

关于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