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盐超标”了吗?

标签:
孩子加工食品零食钠盐 |
分类: 儿童营养知识 |

盐,自古是调味之首。家庭烹调中几乎所有的菜肴都离不开盐。但随着现代营养学和现代医学发现了高盐摄入和一些慢性疾病的关系,目前许多地方都可以听到“限盐”的呼声,倡导大家从重口味的饮食习惯中加以改变,并力求对下一代产生正面的影响。
在婴幼儿的喂养中,何时加盐、是否加盐、加多少盐一直是备受争议也模棱两可的话题。尤其在隔代抚养的家庭中,凭借老人的饮食喜好和喂养观念而很早就给孩子添加盐的现象并不少见。随着许多儿童调味品和儿童食品进入家长的视线,在追捧热潮下,孩子摄入钠过多的情况已经日益突出。今天我用理性的数据为大家展示一下,在你孩子的日常饮食中,是否已经盐超标了?
一、孩子应该吃多少盐?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宝宝在6个月后每日所需钠元素为500毫克,1~4岁为650毫克。我们所熟悉的食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中,1克含有钠约400毫克。
可能有妈妈看到这里要问了,1克盐的钠才400毫克,孩子需要650毫克,怎么你总让我们给孩子吃盐不要超过1克呢?不是不够了吗?
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因为钠并不仅仅存在于食盐中,还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食物、加工食品里。
下面我们分别说说,孩子从这些食物里可以获得多少钠?
二、钠从哪里来?
1、天然食物
我们以一岁半的乐乐小朋友一天食谱为例,看看她能获得多少钠呢?不难看出,蔬菜、水果、肉蛋奶,所有的食物中都有钠。即使一粒盐都不放,孩子能从天然的食物里获得400毫克~600毫克的钠。
2、各种零食和加工食品
看起来似乎不够?可别忘了孩子的各种零食里面也含有钠,而且钠还不低。比如:
一小块kiri奶酪,就有100毫克;
两片薯片,有25毫克;
一块上校鸡块,有37毫克;
3片海苔,有40毫克;
还有许多吃起来根本不咸,还带有甜味的小零食和点心,同样暗藏着钠。比如:
一小把旺仔小馒头,有20毫克;
两块旺旺雪米饼,有65毫克;
3块机能饼干,有20毫克;
掌心大的蛋糕,有40毫克;
一条热狗,有340毫克;
一片切片面包,有30毫克;
一块曲奇,有17毫克;
三粒乐芙球,有15毫克;
一粒九制话梅,有50毫克;
一条果丹皮,有12毫克;
掌心大的白馒头,有50毫克;
一两挂面,有92毫克;
3、调味品
如果孩子有吃零食的习惯,很容易就吃进去不少的钠,可以说是“防不胜防”。即使没有吃零食习惯的孩子,家中常用的一些调味料同样含有钠。比如:
一勺花生酱,有120毫克;
一勺沙拉酱,有35毫克;
一勺番茄酱,有20毫克;
黄豆大小的鸡精,有188毫克;
一勺料酒,有14毫克;
半块腐乳,有120毫克;
一勺雪菜,有85毫克;
黄豆大小的食盐,有393毫克
小半勺儿童酱油,有150毫克;
咱们再来看乐乐小朋友,吃了上述表格里的天然食材后,奶奶怕孩子不吃盐没力气,还给菜里加了2克盐、倒了小半勺酱油;上午吃了一块奶酪,下午出去玩又吃了点旺仔小馒头,晚上还吃了半个白馒头,这样乐乐都没吃什么零食,一天下来摄入的钠就达到了1725毫克!
还记得开头咱们说的,1~4岁的小朋友一天需要多少钠吗?
650毫克……
三、钠过量的危害
可能有妈妈说,吃点就吃点了,谁小时候不是吃咸菜萝卜干长大的,还不是长得很好?这么纠结吃东西,还要算计着给,烦不烦啊?
这话倒也没错,但看看咱们的父母那一辈,慢性病的发病情况已经越来越凸显,他们的高血压从哪里来?也是从小时候筷头蘸着一滴酱油、逐步培养重口味习惯开始的。现在让他们减盐清淡,他们宁可冒着身体不健康的风险,也很难做到饮食口味的调整。为什么?两个字:习惯。
孩子的饮食习惯在5岁前就已经养成,除了后天环境的大变更,基本会将幼时的口味和习惯延续到成年及以后。
虽然钠过量不会引起严重的中毒,但是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在多喝水的同时也会加速钙的排泄。可以说是“多吃盐,浪费钙”。在洗菜时泡盐水、烹调时放入过多的盐,也会带来营养素的损失。咸味作用下,食物原味被掩盖,味蕾对食物滋味的感知和辨别变得不再重要,使孩子越来越依赖味道的刺激。
从小时候培养对食物原味的尊重,摒弃落后的喂养观念,减少主动加盐、少接触零食和加工食品、单独烹调、尽量避免饭店的食物,是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应该了解和学习的。
那么孩子一岁后到底可不可以加盐?答案是:可以,但不是必需。如果要加,一天不要超过1克为好。
爱孩子,就别让他“盐超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