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喂养,应该学习什么?

标签:
孩子零食天然食物科学喂养 |
分类: 儿童营养知识 |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越来越多妈妈了解到“科学喂养”这个新名词。对于孩子的爱,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对饮食的重视上。从前我们缺乏对喂养知识的了解,仅凭经验来喂养,但现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能让宝宝更加受益。
但是这个词说得很多听得很多,到底什么才叫科学喂养?想做到科学喂养,又该学些什么内容呢?
一、对网络言论的火眼金睛
搜索引擎、育儿论坛、各种妈妈群,只要关于喂养的疑问,顷刻间就能得到答案。但每个结论都可信吗?倒也未必。比如某个新生儿小宝宝睡觉总惊醒,妈妈群的人告诉她拍床沿喊孩子的名字“叫魂”,妈妈照做没有效果;之后看到某育儿论坛推荐给婴儿喂食朱砂炖猪心。如果照做,那就大事不妙,因为朱砂本是有毒的重金属,给小婴儿食用后的“安神”效果实则为汞中毒症状;如果妈妈搜到的是靠谱的信息呢?会得知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对外界刺激产生“惊吓”的反应,所以小婴儿时常惊醒是正常现象。不仅解决心中困惑,今后遇到类似问题的妈妈还能提供帮助,将正确的育儿知识得以传播。
然而,对于缺乏医疗和营养专业知识的广大妈妈们来说,网络蕴含着真理,当然也暗藏着危机。看似善意的回答不排除是缺乏普遍性的经验之谈,或者商家出于营销目的制造的广告软文,落后过时的育儿理念自然也不会立刻从网络消失……要从茫茫网海中淘出真知灼见实在不容易,而要求每个妈妈都为了孩子去考营养师或医师也不现实。这就建议妈妈们不要任何问题都轻信百度的答案,平时在微博、微信上关注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营养师和育儿专家,经常学习新的喂养和育儿知识;同时可以购买一些靠谱的育儿书籍来扩充自己的知识。所谓实践出真知,结合自己的喂养和育儿历程,自然就能区分出网络伪科学的面孔。
二、与加工食品的和平相处
印象中的小时候很少有袋包装零食吃。能花上几毛钱买袋小零食的都是同学里的“高富帅”。普通孩子所谓的零食,不过是书包里的一个苹果,或者回家后在锅里发现的蒸红薯。
而现在不同了,各种儿童食品如雨后春笋般纷涌而出。不仅包装越来越可爱讨喜,连配方也是更加迎合孩子的口味,香、酥、脆、鲜、香……然而细心的家长会发现,我们国家并没有儿童专用食品的相关标准,各类儿童零食使用的不过是大人食物的标准。这意味着不论从原料的选择、到添加剂的使用、再到卫生状况的监管,都不能完全符合儿童生长发育的最佳需求,甚至可能对健康有损害。
现在家庭哪个不是把孩子当心肝宝贝,别人有的自家不能少任何一样。不给予零食的已经少之又少。今天还看见一位老人一边往孩子嘴里塞旺仔小馒头,一边向旁人抱怨孩子吃饭少。零食过多而影响主食,是许多家庭都存在的喂养问题。包装食品不论携带和食用都很方便,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开一袋吃吃也是许多家长惯常的做法。但不恰当的零食占肚子、影响正餐的食用,久而久之会造成营养缺乏干扰正常发育。
辣条、干脆面、虾片……放学的孩子们洋溢着笑容,沉浸在廉价零食的快感中。比起我小时候,这可能是包装食品为这个时代的孩子带来的幸福感,同时也是健康隐患。
完全杜绝包装食品?这显然是与时代进步相悖的。再神通广大的家长也不可能为孩子建造牢不可破的防护伞。如何与这些食品和平共处,如何在琳琅满目的儿童食品中挑选出比较健康的,同样是科学喂养所需要学习的内容。
三、与饭店美食的口舌博弈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无论走了多少地方吃了多少美食,最思念的那口食物还是妈妈亲手做的饭菜。其实食物对于人类而言,并不仅仅是吃饱的基本需求,还蕴含着深厚的记忆和情感。我们那一代人很少下馆子,家家户户到放学和下班时分就会飘起饭菜的香味,妈妈系着围裙招呼一声“洗手吃饭!”
家庭食物不仅在对食材的挑选、烹调的手法上更利于健康,而且对维系家人间的情谊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如今家庭里,不会下厨的妈妈已经不在少数,经常下馆子或者点外卖的家庭也不再新鲜。忙碌的生活迫使许多家庭不得不用饭店的食物来打发饥饿的肚子。在这个过程中,食物降低的情感作用尚在其次,而这些食物究竟是否健康成了我们关注的问题。
饭店的食物为了改善口感,往往使用多于家庭烹调的食用油和调料。对孩子幼小的脏器来说无疑是种负担。许多色泽鲜亮的菜肴会淋上明油,风味独特的菜肴也往往需要多种调料的混合调味。吃惯了饭店的菜肴,容易让孩子肥胖、消化不良以及失去味蕾对天然食物的感知能力。
当然,偶尔外出一餐无伤大雅。但在饭店美食的口舌博弈中,我们也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尤其是带年幼的孩子外出就餐,应该点一些以蒸煮炒为主的清淡菜肴,不要追求大鱼大肉,还要让孩子吃够主食。点菜的技术,同样是科学喂养的范畴。
四、对天然食物的从容掌控
一个饮食氛围和习惯良好的家庭,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幸福感。毕竟“民以食为天”,妈妈是否愿意用天然食材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当然,这意味着你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穿梭于菜场和超市,更多时间忙碌于厨房和灶台。天然食物各得其所,粮谷类、蔬菜类、水果类、肉蛋奶水产类、豆制品类、食用油类……每一种都有特殊的营养价值,既不能互相代替,也不能随意舍弃。
目前网络流行许多食物相克的说法,食品卫生安全也备受关注。是不是就要因此把某些食物剔除在餐桌之外呢?从长远来看,吃的食物越杂、身体会越健康,某些食物对于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也会降到最低。与其花费时间在流言的战战兢兢上,不如多学习食物搭配的基本原则,保存食物的方法,以及如何用合理的烹调手段减少营养素损失,兼顾健康与美味。
五、结语
许多女性在有了孩子之后,才愈加发现自己的无知,才那么迫切想要学习与孩子有关的一切。幸好网络时代为所有愿意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妈妈提供了便利。将闲聊闲逛的时间分出少许,每天跨出一小步,就让孩子向健康迈出一大步。
科学喂养,绝不是矫情,而是对下一负责任的爱。我想,许诺给孩子世上最美的礼物,无外乎两个字:健康。
前一篇:“不吃饭大魔王”的内心独白(下)
后一篇:感冒一天好,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