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0分钟!全家营养早餐的秘诀

(2015-03-01 23:49:11)
标签:

美食

早餐

蔬菜

营养

食材

分类: 儿童营养知识
30分钟!全家营养早餐的秘诀

       最近坚持在微博晒每天的快手营养早餐,一方面是和大家分享简单易做的早餐,一方面也是自我监督保持好习惯。
看到有一些妈妈问起做早餐的方法,总觉得一桌子的早餐会花费很长时间。而带宝宝的妈妈更是无法集中精力在灶台边忙活。下面就分享一些我做快手营养早餐的经验,希望能给妈妈们一些启发。注意,是营养早餐哦,不是一碗粥加一个包子哈!

营养早餐需要什么?

想要做出快手而营养的早餐,咱们先得知道早餐需要包含哪些东西。
首先, 身体在经过一夜的休息后,丧失了许多水分,血液变得粘稠,这就需要早餐包含一些富含水分的食物,比如豆浆、牛奶、粥等;其次,身体又将迎来整个上午大约四五个小时的忙碌工作,所以早餐一定要能提供充足的能量,否则到上午九十点钟就会因血糖降低而变得没有精神、头昏眼花,影响工作效率。有些爱美的女性早餐只吃一个苹果,这点热量是远远不够的。最能快速提供能量的就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类了,比如米糊、面饼、馒头、粥、面条、面包等等;再者,为了避免过快地饥饿,我们还需要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瘦肉、豆干等;当然,我们还需要能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能令人更有精神;最后再来点坚果,就是完美的早餐了!

三十分钟?首先检查厨房硬件。

要在三十分钟内做好包含上面所有东西的早餐,我们必须先计算一下家庭烹调的“效率”。何为烹调效率呢?主要是看厨房的硬件设施,来看“同时进行”的烹调能有多少。
如果你的家庭像我一样厨房设备比较简单,只有一个电饭锅、一个普通的燃气灶、一个微波炉和一些用电的小厨具,那么你能同时处理的任务就比较少。比如电饭锅用来煮粥,一个灶用来炒菜、一个灶用来蒸东西,还有一个煮蛋器可以用来煮鸡蛋,那么你可以在半小时内做出粥+炒青菜+蒸馒头+煮鸡蛋,不要试图去做“粥+煎馒头片+番茄炒鸡蛋+炒青菜”,因为其中有一个灶需要用两次,势必影响效率。
如果你的硬件比较完备,还有烤箱、电饼镗、蛋糕机、豆浆机、面包机、榨汁机、电磁炉等等,所能同时进行的任务就更多。但即使是厨房设备比较丰富的情况下,也尽量让自己处在一个“较简单的任务链”中,因为一些突发情况会让你措手不及,很可能孩子的一场便便就需要你停下所有的任务。精力不集中或者动作比较慢时也容易出错,比如把菜炒焦了等等。

主食的处理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大概首先就体现在主食上了。尤其是面食,同样的面粉能做出几百道花样来。所以根据你的地域特点和饮食习惯,首先确定主食做什么。
像我在南方,早餐习惯喝点粥,那么在头一天晚上就把大米淘洗干净,放入电饭锅加够水,按下“预约”功能就可以在早上直接吃到热粥了。
更好的处理是在超市购买一些杂粮杂豆,比如绿豆、小米、燕麦、黑米等,和大米混合一起煮粥,可以使营养更均衡。如果是质地比较致密的食材,比如赤豆、芸豆、糙米等等,还需要提前浸泡一段时间。
除了煮粥以外,有豆浆机的话也可以打米糊,同样使用预约功能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你方便早点溜个号去厨房做一些准备的话,浸泡时间较短的新鲜粥和米糊能保留更多的营养。
花样面食是我强烈推荐给大家的。无论是外面买的包子花卷,还是自己做的面包面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可以储藏。像包子花卷发糕等,熟的放入冰箱冷冻,早上拿出来蒸15分钟就可以吃到热乎的,不需要额外的操作。面条也可以买现成的或者自己擀面,风干后冷藏放置或者趁新鲜就冷冻放置,吃时直接入水煮熟就行。面包因为风味独特,最好不要放入冰箱免得口感破坏太多,室温下放置2天吃完都是可以的。
当然那些需要发酵的食品,全靠早上来完成是不行的了。在前一晚就应该将面团发酵整形并蒸熟,放入冷冻保存。如果是现制的煎饼类(不包含发面饼),可以将所有的材料调成面糊后加盖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早上拿出来搅拌一下就能直接摊饼了。
还有一些食物虽然不是我们观念中的主食,却也能提供较为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比如红薯、紫薯等各种薯类,绿豆、红豆等淀粉豆,可以混合煮粥,或者单独煮一些甜汤都不错。


蛋白质食物的处理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首推鸡蛋,价格低廉而储藏方便,随用随取花样百变。在快速处理营养早餐的食材队伍中是当之无愧的领头人。
最能保留鸡蛋营养的是水煮蛋、蒸整蛋,你需要一个锅子或者一个煮蛋器。此外还能做成煮荷包蛋、煎蛋和炒蛋,可以时常换换口味。
排名第二的是豆制品。因为豆制品大多数是成品,比如豆腐买回家直接下水煮就可以了,豆干切开下锅炒也很快,还有腐竹前一夜泡发后可以直接用来炒菜了。
排名第三是牛奶和豆浆。牛奶可以在超市购买常温下保存的袋装牛奶,食用时加热一下很方便。如果有可靠的奶源,巴氏消毒奶也不错。抹面包的奶酪片、拌沙拉的酸奶都是不错的奶制品。但是乳饮料不能算在内。豆浆相对来说口味变化更多,可以加入花生、核桃、谷物甚至水果一起打豆浆喝。但值得说明的是这两种食物因为水分含量比较高,所以蛋白质的比例就比较低了,最好还能再搭配一些其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一起吃。
排名第四的是各种生肉类。禽肉畜肉水产品都能提供优质的蛋白质,但因为处理起来相对麻烦,所以我把它们排在了最后。一方面早餐采购新鲜的肉类不太现实,第二肉类烹调到熟也需要较长的时间,第三在处理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步骤,比如腌制、挂浆、分开炒等等,不太符合我这个大懒人的作风哈。

蔬菜水果的处理

蔬菜水果往往是人们最容易在早餐中忽略的,之前在我的小区里和别的妈妈交流辅食时,许多妈妈说孩子早餐就是粥加蛋,认为粥能吃饱,蛋有营养,这样加起来足够好了。可是人体无论消化什么食物,都需要许多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共同参与,早餐吃好蔬菜和水果,能让生活品质提高,也让身体更加舒适。
大家都知道蔬菜水果要趁新鲜吃,但是早餐时间出去买菜回来也不太容易。所以我的处理方法是前一天买的菜留到第二天早上吃,虽然会损失一些营养,但总比不吃要强对吗?
在选购叶类蔬菜的时候就要注意挑选比较新鲜的,超市里打折出售的蔬菜最好不要买。买回家后也不要随手放在室温下,水分蒸发后的蔬菜很容易打蔫。将蔬菜装进保鲜袋,然后在蔬菜周围附上一层餐巾纸,扎紧后冷藏保存,第二天早上再看,还是很新鲜的哦!
一些非叶类蔬菜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比如白萝卜、胡萝卜、莴笋、黄瓜、四季豆等等,大家有需要可以采购多些连续吃上两三天,但最好的方法还是每天买新鲜的。
蔬菜的处理一般分为凉拌和热炒。适合凉拌的一般是草酸少、涩味少的蔬菜,比如生菜、紫甘蓝、黄瓜、西红柿等,可以少加一些沙拉酱或芝麻酱拌匀吃,花费时间比较短。热炒的蔬菜一般时间也不长,如果是豇豆、胡萝卜等比较难熟的蔬菜,可以在前一晚提前焯烫到半熟,早上再炒就方便多了,损失一些营养换来时间的便利。
水果的处理就不多说了,家里有啥就吃啥吧!

坚果和调味品的处理

每天一把坚果可以对健康有促进作用。买袋装散装的坚果都行,但一次性不要买多,时间太长容易氧化。多买几种每天轮换即可。
有一些菜式需要用到蒜末、姜末,早上处理比较费时间,可以前一天晚上弄好盖上保鲜膜室温放置就可以了。

快快快!快上加快!

这样来看,处理一些简单的食材就能让早餐在三十分钟内完成。但我们的追求只是这样吗?
不!还可以更快!这就需要妈妈们花费一些脑细胞了。
首先,采用跨界烹调。什么是跨界?比如西红柿炒蛋,就是蔬菜类和蛋白质类的跨界。比如香蕉饼,就是水果类和主食类的跨界,比如青菜面,就是蔬菜类和主食类的跨界……多分析手边的食材,能让一份食物包含多种类的营养,自然能让烹调时间大幅度缩短。
其次,多备干粮。谁都有准备不到位的时候,辛苦忙碌的全职妈妈更是容易忙里出错。到晚上准备食材的时候发现冰箱里没鸡蛋了,或者发现剩余的蔬菜不够了,该怎么办呢?咱们平时准备一些可以泡发使用的食材,会一定程度缓解这种尴尬。比如木耳和香菇,泡发后成了蔬菜;比如腐竹,泡发后成了蛋白质食物;比如冰冻的虾仁,解冻后成了蛋白质食物;早上摊的饼焦了,没事,从冰箱拿出冷冻的包子,十五分钟后又是一条好汉……
再者,别让你的硬件太清闲!咱们厨房家电从买回来那一刻起就是在贬值的,所以多利用才是王道。一个蒸锅,你只用来蒸两个包子吗?不,加一层,还能蒸红薯,再加一层,还能蒸蛋羹;一个微波炉,你只用来热牛奶吗?不,还能用来弄熟土豆,或者把胡萝卜丝快速弄软了去煎饼;一个煮蛋器,你真的老老实实煮着鸡蛋吗?不,把蛋格拿掉,可以蒸一碗剩饭和一只冻肉圆;电饭锅只用来煮粥吗?不,在它保温的时候将搁架放上去,就能为你解冻食物……
最后,让孩子的食材和大人同步。对于三口之家,尤其是宝宝还小的时候,我们将食材尽量地同步,可以少掉很多辛苦。当大人吃炒青菜的时候,拿两条青菜水里一煮就可以成为孩子的蔬菜食物;当大人吃辣椒炒蛋的时候,再炒一份没有调料的就能给孩子吃;当大人吃外面买的包子时,孩子可以和你分享包子皮……

结语:

每个女人都是厨房的天使,全职妈妈更是厨房的上帝。虽然上帝也有着不为人知的无奈和艰辛,但为所爱的家人准备一份营养的早餐,不仅是为他们的健康守护,也为自己的价值加分。让孩子从小学习到早餐的重要性和全家用餐的快乐,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同样是可贵的经历。
当别的老公在寒风中啃着路边煎饼时,当别的孩子在吃着咸菜汤泡饭时,你的家人正和你围坐一桌,享受热气腾腾营养美味的早餐,难道他们不会拥有更强烈的幸福感吗?
半个小时并不长,在聊qq逛淘宝的时间里转瞬即逝,但如果一点一滴积累,每日每月坚持,你会收获人生最大的财富——健康,和满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