麸质过敏为哪般?

标签:
育儿儿童营养科普麸质过敏 |
分类: 儿童营养知识 |

在为宝宝添加辅食的过程中,“过敏”问题往往是最令妈妈们揪心的。一边面对宝宝疹子、腹泻、呕吐等过敏症状心疼懊悔不已,一边还要各方排查过敏原。
记得微博上写早餐饼食谱时,有位妈妈说:可惜我家宝宝麸质过敏,好多美味不能吃哟!
其实,对此过敏的宝宝远不止这一位。在2003年的时候,美国大约有135种针对麸质过敏人群设计的“无麸质食品”,到了2008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832种。在未来,这一数字还会继续增长。
麸质,其实就是“面筋蛋白”。是存在于小麦、大麦、燕麦等粮食作物里的蛋白质。像我们菜场上可以买到的“油面筋”,就是以其为主要成分的。那么对于宝宝来说,这样一种有营养又天然的蛋白质,为什么会引起过敏呢?
我们首先要从蛋白质进入人体之后的消化和吸收说起。
肉眼看不见的蛋白质分子,在被放大后,结构其实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团乱麻。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宝宝玩的“雪花插片”玩具。上面密密麻麻排列组合的单元小插片,就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蛋白质被吃进肚子,到达胃部后,胃酸刺激下形成的胃蛋白酶就开始大刀阔斧对其进行拆解,把一个个完整的雪花球拆成七零八落的大块。随后这些大块到达胰脏,在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羧肽酶的作用下又一次进行拆解,这下拆得更小了,成为好几个小插片连接的小组件。最后这些小组件进入小肠,在不同寡肽酶的最后一次拆解下,成为单个、或者两三个组合的雪花片。至此,面目全非的蛋白质就算是成功被消化啦!

这些小雪花片通过小肠上段的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被宝宝的身体吸收,开始它们全新的工作旅程。
那么我们回头来看,宝宝对面筋蛋白的过敏又是怎么回事呢?是哪一部分出了问题?
原来,宝宝的胃肠消化能力比较弱,蛋白酶分泌不完善,换句话说,在胃部和胰脏、小肠中的拆解力度不够。本来应该拆成单个雪花片,宝宝的肠胃却只能拆成较大的雪花组件。
其次,宝宝的肠壁肌层薄弱,里面还存在孔隙。如果把大人的肠壁比作筛网,那么半成品的雪花组件犹如米粒那么大,是无法穿透的;可宝宝的肠壁发育不完善,有些较大的缝隙仿佛是漏勺一般敞开大门,此时如果有较大的半成品抓住机会,就会直接通过缝隙渗透到血液中去。

大家都知道,宝宝的免疫系统就像健康卫士,保护身体不受寄生虫、病菌和外来物质的侵袭。对于面筋蛋白过敏的宝宝,恰巧血液中驻扎着这种喜欢瞎起劲的“卫士”,只要一看见面筋蛋白飞过来,就以为遇到了什么敌人呢!立刻全神戒备对抗,激活血管周围和皮肤内的肥大细胞,释放出组胺,造成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引起了身体一系列的反应,比如嘴部瘙痒肿胀、皮肤红疹发痒、腹胀、慢性腹泻、呕吐、便秘、大便恶臭而且带有油一样的物质等。

由于食物过敏的症状不具有非常显著的代表性,往往与其他疾病表现相似,导致诊断困难。但如果宝宝存在面筋蛋白过敏,那么在血液中一些自身抗体的含量就会上升。在医学上,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这种抗体来诊断是否对面筋蛋白过敏,准确性非常高。
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面筋蛋白过敏都是无法治疗的。不过只要不吃含有面筋蛋白的食物,它就不会发作,这也正是“无面筋蛋白食物”出现的原因。
就粮食而言,面筋蛋白只存在于小麦、大麦、黑麦和燕麦及其面粉中,在其他粮食原料中并不存在。宝宝如果对此过敏,就应该回避包含这些成分的食物,包括面包、饼干、馒头、面条、烧饼、煎饼、意大利面、蛋糕及含面粉的膨化食品。但是现代食物尤其是配方食品,往往含有多种原料,其中就可能含有面
筋蛋白,防不胜防。
由于面筋蛋白过敏的宝宝往往对这种蛋白质非常敏感,很少量的面筋蛋白就能够引发症状。所以现在许多婴儿食品也必须标注是否含有麸质和其他过敏原。
最后,妈妈们担心这么多东西不能吃,宝宝会不会营养不够呢?这一点妈妈们可以放宽心,用大米、小米、大黄米、高粱米、玉米、红小豆、芸豆等做主食,配合鱼肉类和豆制品,一样可以吃够营养!
前一篇:相识2700天
后一篇:谷豆手牵手,营养好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