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主题教研活动“依托教材开展写作指导”——《写人要抓住特点》集体备课

分类: 主题教研 |
水头二中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名称 |
主题教研:集体备课 |
项目负责人 |
白玲玲 |
活动时间 |
12.2 |
活动地点 |
三楼会议室 |
活动主题 |
依托教材开展写作指导:《写人要抓住特点》 |
主讲人/主备人 主评人/开课人 |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
参加对象 |
全体语文组 |
申请学时 |
1学时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写人要抓住特点 【教学目标】 1.掌握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2.培养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的习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但是反映到同学们的作文中却几乎是“千人一面”“众口同腔”。这样的作文,了无新意,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也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如何让我们所写的人物站立起来,走动起来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大家走出“大众化”“概念化”“脸谱化”人物描写的误区。 二、写作导航 1.片段欣赏。学生齐读下面对人物描写方法的示例,并讨论它们都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了人物形象。 (1)王熙凤: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红楼梦》 (2)父亲:戴着黑色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背影》 (3)孔乙己: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己》 (4)小弗郎士: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最后一课》 【交流点拨】上面对人物进行描写时都抓住了人物特征,(1)是从外貌对王熙凤进行了描写,(2)是从动作方面对父亲进行描写,(3)是从语言方面刻画了孔乙己的形象,表现了他的迂腐,(4)是从心理方面描写小弗朗士对此前没有好好学母语的懊悔以及即将不能学母语的内心情感。作者善于把描写的笔触停放在某一点上精雕细琢,这就是细节描写,所以才塑造出这么多鲜活生动的形象。 2.根据上面4则描写人物的片段,说说刻画人物形象可从哪几方面入手。 (1)肖像描写: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饰、体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要写好人物的外貌就要细心观察,发现被描写者不同于他人之处,选出最有特点之处,再将其进行细细描写,切忌面面俱到,从头到脚泛泛而谈。同时不要忽略对眼睛的描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表现人物个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心理不同,眼神也各不相同。 (2)语言描写: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等不同,语言风格也一定不同。语言描写要把握语言风格,切忌“众口同腔”。 (3)动作描写:动作描写首先要做到准确、真实,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写,实事求是,真实地反映生活实际。在动词的运用上要揣摩、推敲,选择最恰当、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词语。对于连续性动作的描写,一定要先想到动作的先后顺序,除了写出做了什么,还要写出是怎么做的,在什么背景下做的。 (4)心理描写:写自己的心理容易,写他人的心理难,可以直接用“他想”“他自言自语地说”“他默默地告诉自己”“他在心中发誓”等语句引出;也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反映人物内心隐藏着的微妙感情。 3.选取典型事件。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反映出来的,所以,写人一定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典型事例来写,这样才能使人物活灵活现。最能说明人物思想品质并以此表现道理的事情就属于典型事例的范畴。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典型事例,看似平凡实则包含着人物不凡品质的小事也是典型事例。 4.写好细节,点亮文章。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运用细节描写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真实,要符合生活实际,经得起推敲;二要有选择,为表现中心服务,要服从人物刻画的需要,巧妙安排,切忌烦琐的描写;三要新颖,切忌一般化。 |
||
活动反思 与 意见 |
七年级老师结合当下教学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认知、理解之后,尝试搭建 学习与写作支架,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 |
||
过程确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