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一学期公开课10

分类: 8、校级公开课 |
项目名称 |
公开课 |
项目负责人 |
|
活动时间 |
2020年12月30日 |
活动地点 |
食堂三楼会议室 |
活动主题 |
公开课 |
主讲人/主备人主评人/开课人 |
郑明明、郑银杏 |
|
全体语文组 |
申请学时 |
1学时 |
过程确认 |
《昆明的雨》 1. 知识目标:了解昆明雨的特点,把握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 2.能力目标(重点) 品析“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 品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去发现生活之美,体会作者对昆明的喜爱与怀念。(难点))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你们喜欢下雨天吗? 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上下雨便难忘。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
2.走进文本
1、文中直接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情感的句子是?找出来,读一读。 我想念昆明的雨。 2、根据课文内容,改写小诗。 我 我想念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雨季, 我想念 我想念 我想念 我想念 我想念 我想念 我们想念莲花池边____________的日子。 美哉,昆明的雨, 叫我如何不_________!
3、说说你为什么会填这个词语? 4、这些载体有什么共同点?(凡人小事) 汪老先生:《昆明的雨》读来的确很有味道,情感又深沉。但这般的有味和深沉却仅通过一些微小的载体如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来表现是否不太适合?选择那些大一些、更有名的不是更好? (如五百里滇池、高大的西山) 5、回答读者的疑问,为什么不选择昆明非常有名气的大人物、大事件? 汪老:我笔下的这些小事物,正是我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情感的载体越小,爱得越真切醇厚,我对昆明的雨、对昆明的爱,存在于一草一木,要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自然、家常与情真。 小结一:汪曾祺散文的特点之一——选材上“以小见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选材要关注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以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三、品味语言
1、赏析“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 不是怀人,不是思乡。”一句中“软软的”含义以及妙处。 2、赏析雨中与友人的小酌部分的语言 对比原文和改过之后的文段的语言,感受汪曾祺文章语言的平淡质朴、淡而有味。 汪老先生:我读“雨中与友人的小酌”这一部分,总觉得语言太过平淡,斗胆略作修改,请斧正 汪老:后生可畏,但做这样的修改好不好,我还想同广大读者共同探讨一番。 原文: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 改文:走进莲花池边的酒店,看雨点欢快地从空中落下,在微风中飞扬,落入池塘激起美丽的涟漪。静坐酒店一角,听雨点在木香花上弹奏出妙幻的曲调,木香花那浓郁的香味令我沉醉。 原文:清新自然、质朴无华的语言中,烘托出了一个闲适恬淡的氛围, 因此淡而有味。 改文:比喻拟人的修辞的使用,使得语言华丽,但读不出原文的情调来。 汪老: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小结二:汪曾祺散文的特点之二——语言“淡而有味”。 (在比较阅读中,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到汪曾祺看似平淡的语言背后的“味道”,直观感受文章语言的“淡而有味”。) 四、课堂总结
1、谈谈你本堂课的收获。 2、结语: 汪曾祺:我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生活明朗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高晓松 热爱生活的人,眼前不止有苟且,诗和远方就在脚下。 (收获后,自己动手写,使知识内化。达成本课的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昆明雨季、昆明生活的喜爱、思念之情,培养生活中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五、板书设计(设计意图:板书既体现了本文的内容与思想感情,又突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和本文选材以小见大及语言平淡有味的特点。直观全面、一目了然,方便学生在书上做批注。) 《天上的街市》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把握诗歌的内容。 (2)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对理想生活向往和追求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境及诗人美好情怀。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二)一读诗歌,感受诗歌音乐美。 2朗读设计(1)划出节奏,注意重音(2)把握语气语速:轻柔舒缓。 组内评读,推选感情把握好的同学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领会诗歌音乐美。 请你为每一小节拟一个小标题 灯星辉映图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领会诗歌画面美。 (四)三读诗歌,体会语言美。 如:朵,定然 定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领会诗歌语言美。 (五)四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诗中的牛郎织女与民间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命运有和不同?这样写出作者什么思想情感?给出写作背景。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中牛郎织女的画面。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六)五读诗歌,感悟诗歌手法美。 诗人诗歌手法美 从夜色中眺望远远的街灯,他联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什么是联想?2.由这天上的街灯,诗人发挥了他大胆的想象力,他奇思妙想想到了什么?什么是想象?联想和想象有区别? 设计意图:诗歌的学习不是被动的而是有目的,通过读来领会内容、探索问题。为了能抓住实质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七)总结。 结束语:同学们,诗歌是最优美的语言艺术。有感情的朗读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增长我们的阅读体验;借助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像,再加上勤奋学习和坚持积累,你就可以在文学的世界里自由。 设计意图:归纳课文主题,简洁、突出中心,让学生对本课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 五.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简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显示这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天上的街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