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酸性体质”的面纱

标签:
原创酸性体质误区碱性食物健康 |
分类: 健康饮食 |
正确看待食物酸碱平衡论
一,食物可以分酸、碱吗?
答:可以
如果把食物烧成灰,再把灰溶解到水中,会发现不同食物的灰的确有的是酸性有的是碱性。灰分中含有磷、硫、氯等元素较多,其燃烧后的灰分溶于水后生成酸性溶液,如:米、面、杂粮等谷类以及肉、鱼、禽、蛋等动物性食物及一些坚果等被称为“成酸性食物”;而钾、钠、钙、镁等元素含量较多的灰分则生成碱性溶液,因此各种蔬菜、水果、豆类和奶类等被称为“成碱性食物”,这便是区分“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基础。
二,人的体液也可以分酸性、碱性吗?
答:可以
http://s14/mw690/a322ddcftx6Bxzrs6977d&690
三,吃 “碱性食物”改善“酸性体质”靠谱吗?
答: 不科学!
首先:食物灰分是食物燃烧后剩下的一些元素的氧化物,与食物在体内代谢产物的性质是不同的。体液的酸碱性是各种代谢产物综合平衡的结果,不是仅仅由食物燃烧后剩余的几种矿物元素就可以决定的。
其次,虽然食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不断的产生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但人类体内早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缓冲系统,以保障内环境(主要是血液)的酸碱平衡。健康人血液的PH值恒定在7.35-7.45之间,一般不会受摄入食物的影响而改变。即使这些缓冲机制在过量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冲击下被消耗,肺部还可通过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减少血液中的酸性成分,肾脏也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内的酸性物质,从而维持酸碱度的稳定。血液对生命活动的进行至关重要,其pH非常精确地维持在7.35到7.45 之间。低于7.35会引起酸中毒,高于7.45则会引起碱中毒。超出了这个范围,不管是低还是高,生命活动都将很难正常进行。
另外,“食物酸碱平衡论”中倡导的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可以预防慢性疾病的理念因为正好符合了主流营养宣教的内容而更容易被大众所认可。但实际上,蔬菜、水果能够预防慢性疾病并非因为它们是碱性的,而是因为蔬菜、水果本身所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以及对健康有益的植物化学物质所发挥的作用。如果碱性食物真的可以纠正所谓“酸性体质”的话,那么每天吃些碱面儿、小苏打岂不更便捷、有效?
四,顺便说说“万能”的苏打水
对于那些胃酸分泌过多的人,适量的喝些苏打水可以起到中和胃酸、缓解消化不良的效果。但指望苏打水来纠正“酸性体质”,那就太不靠谱了。
五,食物无好坏,平衡是关键!
参考文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葛可佑等主编/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12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景子芮(原创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