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9、有感《永远的回忆》

(2022-03-29 17:41:08)

 39、有感《永远的回忆》

我喜爱阅读传记小说,那里记述的是名人传奇经历和生活趣事。由于传记小说不是本人自传,所以书中的一些记载、说法真伪难以辨别,只是想从中大概了解一些历史史实和名人的发展轨迹。

最近有幸阅读了文华同学撰写的长篇个人回忆录——《永远的回忆》(电子版),使我大开眼界。看到了身边同学的回忆录,其感想和收获,绝非名人传记小说所能比拟。这即缘于作者本身的才思敏捷、刻苦勤奋,文章的笔调清晰细腻、故事情节的平实真挚,也可能是由于我们拥有共同的经历而倍感亲切。

据我所知,二中老三届大部分同学都有一个相同的愿望,那就是在完全退休后,写一写自己的回忆录、到国内外旅游旅游。我孤陋寡闻,就我所知道的同学圈子中到目前为止,有的同学在起步,有的同学在爬坡,而文华同学却率先实现了这一愿望!堪称楷模。

文华的《永远的回忆》共6章、75节、192页、22万字,时间跨度40年,按时间顺序原生态地复制粘贴走过的脚印。其中有部分文章已在文学园地里看到,如《夜走水帘洞》 、《命运的转折》 、《我的大学生活》 、《初到北欧》等脍炙人口的佳文,温故而知新;还有的文章是我第一次阅读,像 《儿子上大学了》 、《走向陌生的世界》 、《沿着红军的足迹》 、《八千级台阶的梵净山》 、《美丽的凤凰》 、《我的老山界》等情感涓涓流露的素描,充满着新鲜感。第一篇知青岁月27节和第六篇风光无限25节是回忆录的重头戏,最重要的篇章。浓墨重彩精雕细琢,从中可见文华是多么深深地追忆这两个时间段里所遇见的人和所发生的事,以及给予他今后人生的重大影响。

正像文华自己所说:“ 《永远的回忆》记述了我从1968年作为下乡知青直到2008年退休期间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可以说基本概括了我的一生。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一生中既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多少跌宕起伏的故事。可是我所记载的绝对是一个真实的普通人走过的人生轨迹。”是的,作者既没有为民拦惊马的惊天壮举,也没有高官厚禄的仕途生涯,但这平凡的岁月,正是普通人的旅程,是一段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旅程。在困难时期拒绝沉没、永不放弃,依然勇往直前、百折不回;自信、执著、敢爱敢言以及极佳的人缘,正是这种伟大的精神、感人的魅力,看后使人不能不为之动容。文华将他多半生耕耘的成果与众人分享,是对母校二中和同学们的最好回报。

在文章中也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政治这两个字的理解也越来越透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识青年却能进入“贫宣队去整顿大队领导班子。不是党员却能外调党员的政审材料、开展整建党工作。刚刚好不容易调回沈阳,却被调入“工宣队到学校里动员中学毕业生上山下乡。不仅尴尬与无奈,还要努力干好!这就是作者走过真实感人的人生道路。

人的生与死是自然规律,但也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作者在后记中说:“文章写到这里,似乎还没有结束。20085月起,我正式退休,也许我的一生还有十年、二十年,也许还有三年五年。……对于后事安排,总的想法是不给儿孙带来麻烦,既然人已经不在了,再隆重的安葬又有什么用处?一切从简,如果有那么一天,我的消息不需要通知任何亲友,直接送火化场火化。不设墓地,先将骨灰盒暂存,待儿子回来以后,将骨灰撒入浑河或其他江河之中。看到这里,我惠然地笑了,因为我也曾经对着孩子说过类似的话,那就是把骨灰撒到浑河里。因为我在二中读书时曾多次到浑河游过泳,百年之后回归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看来二中的同学,确有许多相同之处。把物质财富和后事看轻就是其中之一。文华把22万字的回忆录留给他的子孙,这是一笔不可估价的精神财富,也将永远激励他的子孙奋勇前进!同时也感到,一事当先首要考虑的是大家,不为别人添麻烦,这也是由作者的人品所决定。

作者在后记中还说:“当我完成这一批回忆文章之后,惰性却似乎慢慢地占据了我的身心,今后,我可能再也不准备写什么回忆文章了,只想安安静静地度过自己的余生。”对此我想说,人在许多时候还是需要坚持梦想。人生的列车尚在行驶中,两岸的风景更迭不止、层出不穷,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把它记录下来,回忆的文章还应该继续写下去,献给自己的未来,留给子孙的记忆。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况且留有美好记忆的中学生活回忆文章还没有问世,岂能甘心金盆洗手?

《永远的回忆》是本好书。我将保存好,继续阅读下去。

2010-03-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45、挖野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