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东方瑞士三阳镇歙县湖田山旅游图片徽州三文鱼潘立昇 |
分类: 鱼眼咔嚓 |

↑歙县三阳镇人杰地灵,域内古建人文浩瀚如海,我曾多次深入三阳镇内行摄记录,并在新浪等平台以图文形式发布过三阳镇内10余个村落与民俗文化的图文记录,计20余篇。近期,又受邀参加三阳镇政府组织的一个风光采风团,主要是探秘深藏闺中人未识的湖田山与赏摄崇山村高山杜鹃花、上坦村梯田油菜花。
↑进入湖田山绵延山系,便见位于“老鹰嘴”险峰下60°徒坡上的燕窠村(自然村),远望燕窠村形似燕窠,但村名来历却非村形,我2016年曾来此在村组长潘建平家留宿过一夜,据潘建平说,潘氏先祖五兄弟在此开源建祠时,挖出一窝五颗酷似燕子蛋的石蛋,认为这是天意,燕子乃详和之鸟,遂取村名为“燕窠”,寓意族人永远和睦乐融。
↑峡谷无数的山涧在徐家坞交汇,流经燕窠、黄坛、郑家溪。峡谷两岸群峰叠翠,沟壑纵横,峡谷布满了奇形怪状的卵石,大小不一,涧水在怪石中蜿蜒穿流,时而小瀑垂悬、流玉飞珠,时而石缝暗流、潺潺幽曲。每隔一段就有聚宝盆般的涧潭。沿途涧中,石斑鱼儿在欢游,不时有石鸡从石缝中蹦出飞快地跃入水里。
↑车至徐家坞村(自然村),路便到了尽头,开始徒步攀登湖田山主峰。徐家坞村海拔近900米,四面高山环抱,据说是歙县海拔最高的村落,村内只有40多户人家。走到村尾,见山坡上错落有致分布着十余箱土蜂,一老人正在山坡上采茶,便上前搭讪,老人非常热情,停下手中活,邀请我到他家坐坐品尝下他家今年的新茶。
↑或许是缘份,老人叫叶祖东,75岁,竟是传说中海拔1200米的湖田山焙兜顶7户人家之一,对湖田山的历史如数家珍。叶祖东一家1958年从山上迁移至徐家坞,现与老伴张爱花、大儿子叶德社、儿媳汪桃女一起生活,小儿子叶德富夫妇在福建做裁缝。
↑沿着山径往上攀登,视线时被路边的丛林遮挡,等转过弯去,又觉豁然开朗,。约至海拨1200米处一山顶,回首望,我们走过的“山路十八弯”,曲曲弯弯地伸向远方,犹如长蛇。不禁想起郁达夫当年到达三阳境内时,即兴作的诗:“盘旋曲径几多弯,历尽千山与万山。外此更无三宿恋,西来又过一重关。”

↑凭是多么想上湖田山主峰顶去领略无限风光,怎奈膝盖有旧恙,隐隐作疼,行至全程四分之三路程时,终是放弃登顶,返回山脚徐家坞村休整。登顶的伙计们回来大肆渲染主峰顶之乐,东临天子墓山、西北眺望绩溪龙川、北村、西南可见水竹坑。更惹人羡的是山顶有片芦苇荡,置身其中,天、地、人合而为一。我是现实主义者,任尔等浪漫主义大泛滥,均不抵徐家坞阳光下的咸肉化为腹中之乐。


↑第二站:崇山村。三阳镇崇山村,又名高山村,座落于一处佛形山脉怀抱中,有鳞次栉比徽派古建筑群,有曲径通幽的青石板街,宛如一幅遗世独立的诗意山居图。古人对这个高山上的村落有诗赞:“此地有崇山峻岭,随时可弄月吟风。”

↑每至高山村,必访洪其钧老先生,洪老古道热肠,曾是高山村的老支书,对村史民生了如指掌,数次在他带领下,我几乎访遍了高山村的每一个角落。又见洪老,仍是神采奕奕,近期正在筹办农耕文化展示馆,村有如此贤老,高山幸甚。
↑第三站:上坦村。上坦村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海拨1787米的清凉峰脚下。晚上夜宿此地,山川间的万物都发出了音律,山风、蛙鸣、清泉共和。此时,痛饮几盅酒,仰望满天星,何其快哉!
前一篇:徽州至味:歙东艾叶饺
后一篇:#美在春天# 徽州又到花开撩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