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姬公尖姬公尖灯笼柿徽州贡菊徽州歙县三文鱼潘立昇 |
分类: 徽州记录 |

↑姬公尖,位于皖南歙县上丰乡一座山巅上的自然村,最高海拨有700多米,自古以来就是颇有名气的花果之乡,有名扬天下的“上丰雪梨”、“青梅绿梅”、“姬公尖灯笼柿”、“徽州贡菊”等特产,一年四季花果飘香。“上丰雪梨”曾在民国时期的东南亚国际博览会上得过银质奖章;1993年,时任中国梅花协会会长陈俊渝等专家学者到姬公尖考察时,对姬公尖古梅群发出“全国罕见”的惊叹,引得央视、人民日报等媒体对姬公尖的梅花基地纷纷报道。姬公尖秋深贡菊竞放,漫山柿子飘红,秀美的山岚色彩层染,美不胜收。特别是这里历史悠久的晒柿习俗,更是成为徽州又一特色秋色热地。
↑姬公尖晒柿制柿饼传统习俗一般从霜降开始,立冬为盛时,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要挂晒两三千斤灯笼柿,蔚为壮观。

↑霜降后,听说姬公尖第一批柿子开始采摘,我迫不及待驱车前往,上山后就先进了停车场旁的村支书汪兴武家,大厅里一排排大筐装满了刚采摘下来的灯笼柿,因姬公尖的柿子形状像灯笼,其水份足,特别甜爽,徽州一带消费者买柿时,一般都要特别指要姬公尖特产的灯笼状柿子,久而久之,“姬公尖灯笼柿”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我在筐里找了个特别大的,称称有九两重,给它来个特显,算是此行遇到的“柿王”了。

↑姬公尖柿饼就是这样挂在户外,反复晒,尽情吸收阳光的紫外线,差不多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从水灵灵晒到一团浓缩的坨坨,全身披上一层厚厚的柿霜才算修成正果。晒柿饼过程,就如见证一个水灵灵的姑娘慢慢变老的生命历程。

↑姬公尖满眼都是柿子林,最老的柿子树已有400多年,每棵树的树梢上挂满了一个个“小灯笼”。在姬公尖赏游会让人有一种在自家果园里的感觉,满山的果子随便吃,我们在汪兴武支书家尝鲜后还拿了一袋子,他硬是不收钱,客气得如同故交,很悦心,当然,我还是有一种吃白食的不安。
本博主更多被推荐到新浪首页文章
前一篇:歙县显村有个鲜为人知的世华堂
后一篇:【徽州】云上人家木梨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