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享--学会用非暴力沟通表达感谢。

(2022-07-07 19:56:13)
分类: 应用《非暴力沟通》
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和你们一起分享《学会用非暴力沟通表达感谢》。
       我是从18年开始学习用非暴力沟通表达感谢,一直坚持到今天。大家是不是感到好奇,为什么我能坚持不断地练习表达感激?我觉得,这得益于自己首先明确了它的价值和意义,认知的改变,及被感谢的人给予我的正向反馈。接下来,我想跟大家分享这三个方面。

一、认知的三大改变:
1、第一个认知的改变:
我错以为,“应该”思维是正确的。特别是对自己的亲人,表达感谢反而显得生疏。即使我真的表达出来了,估计对方也会觉得不自在,甚至尴尬。
 
我没有认识到,正是“应该”思维阻碍了我表达感激。
事实上,即使人们(包括亲人)听到感谢的话时会觉得尴尬,却依然希望从他人那里听到对自己的感谢。
 
 
2、第二个认知的改变:
我错以为,任何语言都不足以充分传递我对他人的感谢之情,也不足以让对方充分感受到自己被真诚的感谢。常言道,大恩不言谢。如父母的养育之恩,先铭记在心,再找机会用行动(如有经济条件了就给父母提供好的生活条件)去表达感谢更实在,更能增强双方的幸福感。
 
我没有认识到,非暴力沟通的感激法能充分传递我们的感激之情,也能让对方充分感受到自己被真诚的感谢,大大增强了双方的幸福感。
尤其是对我们极为重要的人更要及时表达感谢。我错失了机会,在父亲活着时,从来没有亲口向他表达过自己的感谢,这是我终生遗憾的事。
 
3、第三个认知的改变:
我错以为,经常向他人表达感谢,容易让对方觉得自己是为了操纵他而产生反感甚至厌恶,使双方关系变得疏远。
 
我没有认识到,用非暴力沟通表达感谢,庆祝生命是我们唯一的意图。因为对方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那个行为满足了我们那些需要,并促进了我们的幸福。所以,他能感受到助人的快乐,他能感觉到被真诚的感谢,他能因自己行为的价值更加欣赏自己,使双方关系变得更亲密。
 
二)巨大价值:
1、确保对方能充分感受到我们的真诚。
2、帮助对方知道他做的哪些事情对促进我们的幸福有重要意义,他会因自己行为的价值更加欣赏自己,帮助他对行为做出正确的取舍。
3、满足了对方助人的需要,增强了他的幸福感。
4、满足了对方被感谢的需要,增强了他的幸福感。
5、有助于修复关系或增进感情。
6、帮助我们认识到,和对方一起庆祝生命的美,这是我们表达感谢的唯一意图。
 
 
三、正向反馈和表达感谢的实例:
1、人生第一次,打了半个多小时的电话专门向妈妈表达感谢。等我说完后,妈妈哭着对我说:“海妹子,终于听到你的感谢了,我太高兴了。”
2、第四学期接手131班,忙完开学的事情后,我花了一个多小时,专门给班干发信息一个一个表达感谢。班长贺建平这样回复我:当看到您发给我的感谢时,我感到蛮惊讶的,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老师,应该不可能会对同学说感谢的话。但是,我心里还是蛮开心的,也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遇到了您这么好的一位老师,不仅关心学生,和学生互动,还感谢学生。在这以前,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像您这种老师。所以,我也蛮感谢您,能够遇见您这样的老师,是我班同学的福气。在此,我代表131全班同学,谢谢您啦!

3、今年疫情封校,我在学校住了二周多,老公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小孩,我专门跟他表达了感谢,老公说他很开心。我回家后,婆婆和姐姐跟我说:“小李子,你太厉害啦。经常欣赏你老公,还感谢他。他现在真的越来越勤快,越来越体贴我们啦。”
 
4、您专程跑到乡下去给我买土鸭子,杀了,还专程送到我家,让我省心又省力,吃到健康,营养,美味的土鸭子,我非常开心。(家长)

5、今天是周末,你起个大早,是为了和我一起去接学生看学校。你的陪伴让我感受到被重视,被体贴,我为自己拥有你这样一个好朋友而感到很幸福,很自豪。(朋友)

6、你提前给我准备好化妆品,耐心地给我讲解化妆的正确步骤及每一个产品的功效,做好每一个细节,精致的妆容,大大提高了我的自信心,你的体贴入微,用心细心,让我很感动,很幸福,谢谢你对我的爱。(学生)

7、亲爱的老公,这段时间,你变着花样给家人做一日三餐;搞卫生,督导子芸上网课、做作业、练琴;多次给我送吃的东西到学校,让我在学校安心上班,还能吃好喝好,我感觉自己特别幸运,遇到了你这么一个既赚钱养家,做的一手好菜,对家人体贴又尽责的好老公。(家人)

我的分享完毕,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