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无锡新辟的光复门要架桥
2022-12-21 09:21:33
标签: 收藏 无锡光复 秦毓鎏 无锡光复门
那些被遗忘的时光
“城北新辟之光复门,内外须筑桥梁两座。谅必招人认造,未识有否人认承?”这是1912年年初,一个叫张之谨的人,写给锡金军政分府总理秦毓鎏信中的一句话。
熟悉无锡车站地区的朋友,都知道现在那儿确有一座新修的城门,就叫光复门,也算是环城古运河观光带上的一个景点。这是不是110年前信中说到的那个城门呢?——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运河边,1912酒吧区新建的“光复门”
从张之谨写给“效鲁”(秦毓鎏,号效鲁)的这封信中,可以看出这无锡城的“光复门”是光复后不久新开辟的。在此之前,龟背上的无锡城上千年来,一直是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有一首民谣唱得好:“南门豆腐北门虾,西门柴担密如麻,只有东门呒啥买,葫芦茄子搭西瓜。”另外还有三座水门,分别为:西水关、北水关、南水关。为什么无锡城一光复,秦毓鎏他们就急吼吼地要扒城墙开个新城门呢?
主要是为打通火车站到城区的便捷通道。自1906年7月18日沪宁铁路无锡段通车后,这条大动脉对无锡近代民族工商业的腾飞,作用越来越显见。但在光复门开辟前的近六年时间里,出了无锡火车站,只有摆渡绕道莲蓉桥,从北城门(控江门,后来改为胜利门)进城,极不方便。
锡金军政分府工作人员合影
要说当年无锡光复后成立的锡金军政分府,在城市建设上还是很有作为的,尤其是把“修明路政”作为地方政府的“第一要务”,还学习上海的先进经验,特别设立了"市区工程局”这一机构。军政分府在改良路政方面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开辟光复门,规定“光复门内外路线所经之区,举凡插标圈用者,悉照铁路公司上则地价加倍发给,所有路旁余地,借可建造私房,以便采租营业”。
这一通无锡城千年历史上首创的大规模“拆迁”,彻底改变了无锡城市的格局。光复门开设后,接着架桥,开通马路,从吉祥桥至工运桥的通运路一带,很快集聚起了饭店旅馆、百货商店、娱乐场所,无锡商会也在附近,通运路旁的许多小巷弄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光复门外迅速成为无锡新的闹市区。
当然这是后话了。大致是在1912年年初,张之谨写这封信时,光复门是刚开辟,但配套的道路、桥梁修筑还需要一定时间,给交通带来一时的不便。于是,“军政分府暂设义渡船只,工资由本军政分府给发,过渡概不取资,每日上午七时起下午九时止”,这就大大方便了行人。张之谨正是看到了这一造桥的商机,才毛遂自荐给秦毓鎏写了这封信。
要说这张之谨,也是造桥的老手了,信中他就强调自己在浙江有这方面成功经验,工具等都是现成的。为了争得这个大工程,他还打出了两张王牌。一是申明自己的专业,“弟前在浙曾认办数次,尚云妥帖。其中曲折情形,尝留心研究。倘未有人认承,弟愿投前效劳。价值亦不过厚,而物料之佳美,文质之相称,定能副阁下美举之盛心。”
二是强调自己无锡本土人的身份,打亲情牌;突出自己为地方公益作贡献的心意,乘机贬低他乡工程队,说人家只顾挣钱,工程投入肯定不如自己上心。“弟恐招客人来认承,必先计利之厚薄,为优劣不顾公益之利与否。故价值廉,物料必不良,易致损坏,而重耗物资于逡后;价值优而己先多耗资财于前,而物料尚不敢云必佳。何则以伊等人,此地之公益与伊毫无干涉也。”
民国初期的光复门
这光复门内外的两座桥梁,最后是不是给张之谨修的,暂时无从考证了。但从后来留存下来的照片看,城门外的木桥是很快就修好了。至于这老照片上的光复门,究竟在今天哪个位置,不是谁都知道的了。它肯定不在今天新修的那个位置,而在今天圆通路和解放东路交叉口,差不多就是国联大厦那个位置吧。
除了开辟光复门,开拓了车站地区新的商业区外,军政分府还曾兴办了许多公益事业。如无锡城黄埠墩以北直到岩桥一带的塘岸,日久失修加之辛亥年间大水淹没,塘岸塌坏严重,锡金军政分府在1912年4月间,就这一段塘岸“大兴筑、重加修整”。另外,它还筹建县图书馆,扩充城中公园,设立孤儿院,新建城内小菜场等。。。。。。
1912,无锡新辟的光复门要架桥
那些被遗忘的时光
“城北新辟之光复门,内外须筑桥梁两座。谅必招人认造,未识有否人认承?”这是1912年年初,一个叫张之谨的人,写给锡金军政分府总理秦毓鎏信中的一句话。
熟悉无锡车站地区的朋友,都知道现在那儿确有一座新修的城门,就叫光复门,也算是环城古运河观光带上的一个景点。这是不是110年前信中说到的那个城门呢?——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从张之谨写给“效鲁”(秦毓鎏,号效鲁)的这封信中,可以看出这无锡城的“光复门”是光复后不久新开辟的。在此之前,龟背上的无锡城上千年来,一直是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有一首民谣唱得好:“南门豆腐北门虾,西门柴担密如麻,只有东门呒啥买,葫芦茄子搭西瓜。”另外还有三座水门,分别为:西水关、北水关、南水关。为什么无锡城一光复,秦毓鎏他们就急吼吼地要扒城墙开个新城门呢?
主要是为打通火车站到城区的便捷通道。自1906年7月18日沪宁铁路无锡段通车后,这条大动脉对无锡近代民族工商业的腾飞,作用越来越显见。但在光复门开辟前的近六年时间里,出了无锡火车站,只有摆渡绕道莲蓉桥,从北城门(控江门,后来改为胜利门)进城,极不方便。
要说当年无锡光复后成立的锡金军政分府,在城市建设上还是很有作为的,尤其是把“修明路政”作为地方政府的“第一要务”,还学习上海的先进经验,特别设立了"市区工程局”这一机构。军政分府在改良路政方面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开辟光复门,规定“光复门内外路线所经之区,举凡插标圈用者,悉照铁路公司上则地价加倍发给,所有路旁余地,借可建造私房,以便采租营业”。
这一通无锡城千年历史上首创的大规模“拆迁”,彻底改变了无锡城市的格局。光复门开设后,接着架桥,开通马路,从吉祥桥至工运桥的通运路一带,很快集聚起了饭店旅馆、百货商店、娱乐场所,无锡商会也在附近,通运路旁的许多小巷弄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光复门外迅速成为无锡新的闹市区。
当然这是后话了。大致是在1912年年初,张之谨写这封信时,光复门是刚开辟,但配套的道路、桥梁修筑还需要一定时间,给交通带来一时的不便。于是,“军政分府暂设义渡船只,工资由本军政分府给发,过渡概不取资,每日上午七时起下午九时止”,这就大大方便了行人。张之谨正是看到了这一造桥的商机,才毛遂自荐给秦毓鎏写了这封信。
要说这张之谨,也是造桥的老手了,信中他就强调自己在浙江有这方面成功经验,工具等都是现成的。为了争得这个大工程,他还打出了两张王牌。一是申明自己的专业,“弟前在浙曾认办数次,尚云妥帖。其中曲折情形,尝留心研究。倘未有人认承,弟愿投前效劳。价值亦不过厚,而物料之佳美,文质之相称,定能副阁下美举之盛心。”
二是强调自己无锡本土人的身份,打亲情牌;突出自己为地方公益作贡献的心意,乘机贬低他乡工程队,说人家只顾挣钱,工程投入肯定不如自己上心。“弟恐招客人来认承,必先计利之厚薄,为优劣不顾公益之利与否。故价值廉,物料必不良,易致损坏,而重耗物资于逡后;价值优而己先多耗资财于前,而物料尚不敢云必佳。何则以伊等人,此地之公益与伊毫无干涉也。”
这光复门内外的两座桥梁,最后是不是给张之谨修的,暂时无从考证了。但从后来留存下来的照片看,城门外的木桥是很快就修好了。至于这老照片上的光复门,究竟在今天哪个位置,不是谁都知道的了。它肯定不在今天新修的那个位置,而在今天圆通路和解放东路交叉口,差不多就是国联大厦那个位置吧。
除了开辟光复门,开拓了车站地区新的商业区外,军政分府还曾兴办了许多公益事业。如无锡城黄埠墩以北直到岩桥一带的塘岸,日久失修加之辛亥年间大水淹没,塘岸塌坏严重,锡金军政分府在1912年4月间,就这一段塘岸“大兴筑、重加修整”。另外,它还筹建县图书馆,扩充城中公园,设立孤儿院,新建城内小菜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