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文徵明在惠山喝的什么茶
2022-11-18 09:23:03
标签: 收藏 美食 惠山茶会 明代冲泡散茶 团茶
前不久,无锡博物院年度特展“来试人间第二泉——惠山茶会人文主题特展”,吸引了不少朋友的目光。展品中的《丁云鹏煮茶图》、《文嘉二泉图卷》、《沈周碧山吟社图》、明永乐款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清竹茶炉、清陈鸣远东陵南瓜壶等明星展品,更是难得一见的茶文化珍品。
喝茶,在今天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小事。但从这个特展上,我们可以看出,从唐代到明清,喝茶也是有一个演变的过程的。无论是茶,还是喝的方式,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今天的模样的。
丁云鹏《煮茶图》
这次特展中,明代画家丁云鹏的《煮茶图》很是值得一看。据说此画描绘的是唐代陆羽煮茶的典故,只是他将唐代的茶炉画成了明代咱惠山出名的竹炉。
唐代,人们喝茶开始讲究起来了,一直到两宋,古人喝个茶,那是有一套程序的,相当麻烦。为什么,因为那时的茶,都是先制成茶饼的。要喝时,要先敲一块下来烤,再碾,后煮,等等。丁云鹏的这幅《煮茶图》也只是描绘了其中最轻松的一个部分。而中国故宫博物院藏的《撵茶图》,可以清晰地告诉我们,唐宋时人们喝个茶有多费劲。
南宋刘松年《撵茶图》
南宋刘松年《撵茶图》局部,将茶饼敲碎后用“茶磨”研成粉末
南宋刘松年《撵茶图》局部,烧水
南宋刘松年《撵茶图》局部,点茶
这股穷讲究的“歪风”,在两宋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因为当时皇室推崇团茶。熙宁六年(1073年)春,苏轼出任杭州通判期间,到咱惠山拜访钱道人,留下了“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名句。这里他们用天下第二泉“煮”的“天上小团月”,就是宋代的极品“茶饼”——龙凤团茶。
《惠山茶会图》,明朝文徵明作
到了明代,太祖朱元璋草民出身,没这么讲究。当然主要是觉得团茶制作,饮用,太过浪费时间和金钱了。朱老大一声令下,废了团茶,由此一个新的茶时代诞生了。散茶取代了各式茶饼;喝茶,也直接冲泡,不用再敲、碾、煮,甚至点了。
不过,讲究的人总还是有的。文徵明画的《惠山茶会图》上,这帮文人依旧是“以煮茶法欲定水品”。当然,文徵明这一行人,坚持用唐代的“煮茶法”来喝茶,主要是检验“天下第二泉”水质是不是真这么好,就是所谓“定水品”。
至于当年他们在惠山脚下喝的是什么茶,似乎无从考证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会是被朱元璋早已禁绝的唐宋团茶了,而应该是大行其道的散茶了吧。
那么,在文徵明参与惠山茶会的前后,大明的子民们都喝什么散茶呢?除了自家独饮,参与各式茶会,有没有茶馆可去呢?下一篇再说。
苏轼、文徵明在惠山喝的什么茶
前不久,无锡博物院年度特展“来试人间第二泉——惠山茶会人文主题特展”,吸引了不少朋友的目光。展品中的《丁云鹏煮茶图》、《文嘉二泉图卷》、《沈周碧山吟社图》、明永乐款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清竹茶炉、清陈鸣远东陵南瓜壶等明星展品,更是难得一见的茶文化珍品。
喝茶,在今天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小事。但从这个特展上,我们可以看出,从唐代到明清,喝茶也是有一个演变的过程的。无论是茶,还是喝的方式,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今天的模样的。
这次特展中,明代画家丁云鹏的《煮茶图》很是值得一看。据说此画描绘的是唐代陆羽煮茶的典故,只是他将唐代的茶炉画成了明代咱惠山出名的竹炉。
唐代,人们喝茶开始讲究起来了,一直到两宋,古人喝个茶,那是有一套程序的,相当麻烦。为什么,因为那时的茶,都是先制成茶饼的。要喝时,要先敲一块下来烤,再碾,后煮,等等。丁云鹏的这幅《煮茶图》也只是描绘了其中最轻松的一个部分。而中国故宫博物院藏的《撵茶图》,可以清晰地告诉我们,唐宋时人们喝个茶有多费劲。
这股穷讲究的“歪风”,在两宋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因为当时皇室推崇团茶。熙宁六年(1073年)春,苏轼出任杭州通判期间,到咱惠山拜访钱道人,留下了“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名句。这里他们用天下第二泉“煮”的“天上小团月”,就是宋代的极品“茶饼”——龙凤团茶。
到了明代,太祖朱元璋草民出身,没这么讲究。当然主要是觉得团茶制作,饮用,太过浪费时间和金钱了。朱老大一声令下,废了团茶,由此一个新的茶时代诞生了。散茶取代了各式茶饼;喝茶,也直接冲泡,不用再敲、碾、煮,甚至点了。
不过,讲究的人总还是有的。文徵明画的《惠山茶会图》上,这帮文人依旧是“以煮茶法欲定水品”。当然,文徵明这一行人,坚持用唐代的“煮茶法”来喝茶,主要是检验“天下第二泉”水质是不是真这么好,就是所谓“定水品”。
至于当年他们在惠山脚下喝的是什么茶,似乎无从考证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会是被朱元璋早已禁绝的唐宋团茶了,而应该是大行其道的散茶了吧。
那么,在文徵明参与惠山茶会的前后,大明的子民们都喝什么散茶呢?除了自家独饮,参与各式茶会,有没有茶馆可去呢?下一篇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