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大理古城
2022年7月31日(周日),云南之行的第二天。夜里昆明下了一场雨,早上出门,街上行人都穿着外套。这儿是真凉快啊。
昨晚绕着酒店转了一圈,四周吃的不少,尤其是米线店有好几家,挑了一家规模大点的吃早饭。像我们一样的游客,选的都是金牌套餐;而本地人,都是简单点一碗,更经济实惠。
8:20,酒店楼下的米线
这一趟云南游,一开始是按自驾规划行程的——三四年前就做过攻略,拿出来改了改。但快出发时,权衡再三,还是放弃了自驾,这其中安全因素的考量占了大头,有几处路段实在没把握(以后会说到)。几个节点的交通方式,都改为火车和包车了。
今天要去此行的重点目的地大理,最经济快捷的方式是高铁了。选择住在这家桔子酒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儿离昆明站很近,打车也就十块钱。
9:08,打车去车站,游客如织
昆明站的北广场还在重建中,据出租车司机讲,修了好长时间了,修修停停,也不知什么时候能修好。司机一路上也在哀叹,这该死的疫情把昆明害惨,这两年游客都不足往年的三成,生意难做啊。这个暑假目前还不错,全国人民都往这儿跑,希望这势头能保持得长一点,就指望这几天挣点钱了。
进了车站一看,人是真不少。原本10:00发车的,动车居然晚点了几分钟才进站。去大理的游客坐满了车厢,还有不少无座的站着。
火车离开昆明后不久,又开始下雨了,到了大理还在下
这个时节的云南,已进入了雨季,看看天气预报,几乎天天有雨。看着窗外飘扬的雨点,有点犯愁。这后面那么多的徒步,尤其是三天两夜的尼汝野外穿越,都在雨中的话,真是难以想象。
12:15
,到了大理,雨中打车,等了近二十分钟
大理站离洱海,尤其是古城挺远的。也正因为远,反而打车容易叫到车。唯一的问题是,出站后打车的停车场附近堵车,等了好一会儿,网约车才杀出重围来到我们面前。好在,这时的雨渐渐小了。
13:10,入住大理一山精品酒店
大理的酒店,尤其是客栈,实在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让人心动的住处比比皆是。原先打算海西湖边住两天,再海东山上住两天,但一是不想“搬家”了,二是看中的实在太贵,差不多都要两千左右一晚,住不起啊,最终选择了这家酒店。
这家酒店在离古城不远的一个别墅区里,这里面的酒店、客栈有十来家,这是性价比挺高的一家。不到七百一晚的家庭套房,让一家人都很满意。一般而言,在网上订房看到的图片,肯定比实际的要好;但这家,是亲眼所见比网上的图片要好太多。房间的装修细节,体现了主人的品味,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是此次云南之行中住得最舒服的。
老板是个超级动漫电影玩偶控
一楼的公共区域,就是个老板的收藏博物馆。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能找到自己熟悉的,喜欢的形象。当然,从经济价值衡量,这一屋子的东东价值不菲啊。
都是世界影坛巨星的签名照
一楼的公共区功能齐全
这家酒店,其实也是一家精品酒店化的客栈,风格鲜明。房间隔音真是不错,这很难得。尤其让我们一家满意的是,不仅有自助洗衣房,居然还有烘干机。在云南的雨季里,要想把衣服晒干,太困难了。
14:02,出发去大理古城
当然,住在这里也不是没有缺点,出门打车很难。这里离古城和苍山都不远,正常也就十来块钱。但这里是一大片别墅,极少有过路车经过,司机要特地跑过来接,显然没什么动力。这段时间,又是大理难得的旅游旺季,就是加个十块钱,也得等上一阵子。
酒店在别墅区,打车有点困难,等了十几分钟也没车接单
14:40,顺着面朝洱海的清真美食一条街,走到国道上才打上车
出了小区大门,是连接苍山和洱海的一条美食街,居然都是清真铜锅和烧烤。小伙子看都不看,一门心思要到古城找吃的。背靠苍山一路下坡,面对着的就是洱海。街上还有出租摩托和汽车的,看了看,还是放弃了。现在去古城,没这个必要。
14:58,古城一条偏僻小巷中的九月餐吧
大理古城,最想膜拜一下的,是大名鼎鼎的“九月”酒吧。在许多歌手的故事中,很多次提及大理的“九月”。硬汉作家野夫在大理隐居的日子,常常流连于人民路上,“九月”是他常去的地方。这是一个充满了故事的所在,简直就是民谣界的传奇。
如今的“九月”改成了餐吧,搬了两次家,早就不在人民路上了。打车到古城,第一站就是“九月”。想来叫餐吧了,总有吃的吧。跟着导航,出租车钻进了一条小巷,没多久就到目的地了。可是下车四周转了一圈,却找不到“九月”,难道是导航出问题了?
还是翀妈机灵,问了一下一旁的小店,人家一指对门,那就是呀,不过要晚上七点左右开门呢。好嘛,还第一回遇上连个店招都没有餐吧!只有大门上的一副对联,让知道的人知道,这儿就是“九月”:地久天长十年九月,高山流水历久弥新。
“九月”边上的手工梅子饼,买了了几个,酸!
15:08
,遇见第一个要光临的咖啡馆“收获”
出发前,看一下古城的咖啡馆,有几家评价挺高。这大理古城,基本就是寻着咖啡馆看风景了——用翀妈的话说,现在的咖啡馆选址都颇费心思的,跟着它走总不会错的。
“九月”不远处,同一条小巷中,有一家门脸很不起眼的咖啡馆,一不小心就会错过,它就是“收获”。黑板上手写的价目表,一看就给你特专业的感觉——主要是我对此根本没什么研究,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的,对我来说就是专业的。
店面不大,可咖啡特讲究
咖啡店后面的院子很棒
“收获”门脸不大,咖啡是不是特好,我没发言权,但后面的小院确实不错。四四方方的院子,和一家客栈共用的,种满了各色植物,肉肉、鲜花都一副锦衣玉食的模样。
每人选了一样,都挺好喝
刚坐下的时候,小院人倒不多,不过没不久就坐满了。雨后的大理,太阳一直被云层挡着出不来,坐在小院真不想动了。不远处,带着几个孩子的父亲显然是累坏了,躺在地上的懒人沙发里,就打起了呼噜。
院内岁月静好,院外核酸照旧
在“收获”小院坐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继续沿着小巷闲逛,没几步就来到了“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学”。大门是典型的白族风格,古色古香,气度不凡。一所中学,凡是冠以省名的,肯定是了不得的。从它的前身“西云书院“算起,有145年的历史了。能在这儿读书的孩子,一定也是很不错的。
16:25,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学
从大理第一中学出来,就是热闹的人民路了。还没正经地吃点东西,小伙子开始找中意的饭店了。出来旅行,我从没提前研究饭店的习惯,都是走哪吃哪,随遇而安。小伙子不行,网上找了家,我们就跟着他一路在人民路上逛了过去。
16:30,终于逛到人民路上了,这儿塔罗占卜的不少
16:34,白天的斑马酒吧一点不显眼
路过”斑马酒吧“,这也是大理一家挺出名的酒吧,白天看着就像刚起床的美女,也就那样。走进空无一人的斑马,看门的女子大声招呼我晚上来,就说是她让来的,老板一定给我打折!
人民路上漂亮的小店比比皆是
16:41,路过“唐咖”
小伙子找的饭店位置挺好,一路过来,又遇见大理最出名的“唐咖”了,这家咖啡馆的老板,据说是得过业界大奖的,那专业,更是我不敢评价的了。不过刚喝过,实在坐不下去。
男女老少,在这扎个“脏脏辫”,是个时尚
16:45,孩子选的“大理董”到了,都饿坏了
小伙子找的饭店,在人民路一旁的小巷里,应该也算一家网红店吧。我们来的这个点,不是饭点,自然是有座的。即便这样,店里大多数位置都有人在吃饭,在外旅行,大伙儿的饭点儿都有点乱。
两顿并一顿,小小滴奢侈了一下
饭店的特色,自然是各色菌菇,煮的、炒的、烤的,都尝了尝。这算在云南吃得最腐败的一顿了,当然,一除二就可以接受了。后来据当地的包车师傅讲,这家是他吃过的第二好吃的菌汤店。
店里的现场烤松茸挺有感觉,边上一桌见我们烤了,马上也来了一套
18:25,继续人民路上漫步
吃饱喝足,出门沿着人民路往苍山方向走,游客是越往前走越多。大理古城唯一想去的景点,是天主教堂。可惜到的时候,大门紧缩,早过了开放的时间了。
云南,是当年西方传教士重点开辟的教区,小时候学的历史书,也提到这一点。大理的这座教堂,是这一段历史的见证。和我们在大城市司空见惯的哥特式教堂不同,这座教堂,要不是文字的提示,你路过时是绝对不会想到这是教堂的。透过铁门远远一看,告诉你这是孔庙,你一定也会相信。
18:33,
大门紧锁的天主教堂
今天流行一个词,叫融合。站在这所天主教堂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词。当年的传教士们,为了让当地人接受新鲜的信仰,真是费劲了心血。建筑上的融合,与地方风俗的接轨,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所白族风格的教堂,以其独一无二的风格,成为了今天的国宝。
从天主教堂所在的巷子回到人民路上,向西走不远就是和复兴路交叉的十字路口了,远远地看见了一座城门,走近才发觉,这就是古城大名鼎鼎的五华楼。可惜,老的那个在特殊年代被彻底拆毁了,这个是1998年重建的。
18:50,大理古城地标——五华楼
19:15,又回到大理一中,这里真冷清
19:33,“九月”终于开门了
再次回到“九月”,这回开门了,看见“大理九月”四个大字了,在门洞里。关于这个酒吧的故事很多,印象最深刻的,是野夫笔下记述的:
五十碗之后,我们常去的酒吧,唤做“九月”。这个算是人民路中段的一个老院子,在被改造成九月之前,还有过许多倒闭的过客,以及其他名字。
九月的老板是著名的女汉子阿婕,来自北京,算是中国最早一批玩摇滚的时尚女孩。我们这伙人刚去大理的时候,她就已经另外霸占了一个更老的大院。哥们蒲明带着我和默默、赵野等人去她那第一次夜酒,美女丽莎等人亦在。原本狭路相逢的一堆陌生江湖儿女,在我一路生扑胡砍之下,很快就气氛活跃打情骂俏起来。我的问题是瘾大量浅,滚罢雷阵,才到中场,很快就把自个放翻在侧。
次日醒来,才听说诗人默默和摇滚阿婕酒到残局时,兀自火并了一场。彼此掷杯飞盘,弄得遍地狼藉,不欢而散。这样的相识,正是应了古话。内心歉疚的我们,次日酒醒,见着阿婕急忙表示惭愧。大家相逢一笑,又仿佛没事一样,开始了未来无数多的捉杯厮杀。
阿婕去了丽江工作,九月就托给小孟夫妻在打理。小孟来自京城,也是个流浪歌手,在滇西北道上遭遇了川妹小薇,男欢女爱,竟然在丽江雪山音乐节的舞台上宣布了婚礼。
小孟朴质温良,每夜在九月驻唱,待人礼数周全,一时迷住了大批过客。小薇也算勤勉努力,小两口夜出昼伏,日子原本过得还算滋润。
不知什么因缘,小孟忽然就开始了素食。一向寄生于酒色欢场的乐手,不仅未学会嗑药溜冰之类恶习,反而喜欢上护生和打坐参禅之类修行,这已经有些奇怪。
挺大的院子,只有老板一个人在打理
一个人要出家为僧,说来其实似乎也很简单,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一定要对世事伤心或绝望。如果要说因缘,有些人可能真的是前世埋下了慧根,轮到今生才来了结。大理人民路有个素食圈子,看上去多像是一些茹毛饮血的猛人,但他们确实自觉坚守着素食。小孟原也和我一样的酒肉之徒,但不知不觉地就跟着他们素食起来。吃素了难免打坐,打坐了不免念念金刚经,偶尔也可能灵魂出窍,感受到一些表象世界之外的神迹。
于是,小孟决定去印度走走,从古老的滇藏路向西,渡过大江大河,翻过雪山草地,山那边就是佛国。他只是简单地告诉我,这一趟行脚,令他决心皈依佛门了,只是还需等待因缘具足。然后,他回来就去了鸡足山,在那里果然有个净土宗的大德,很快点化了他。于是,这次他是真的准备彻底遁入空门了。
他和小薇办完了离婚手续,收拾起简单的行囊,过完此夜,从此便僧俗两隔了。这样的事情,亲人都难相阻,朋辈更是不好参言。我只说也好也好,都在大理境内,改日我去给你添油送米。他握着我手,鼻翼翕动着,彼此都要泣下,都各自别过头去,不敢再看一眼。
晚上的告别演唱,人民路的故旧倾巢出动,把九月填的满坑满谷。我和叶帅、蒲大爷等占着中间的火盆,一趟一趟地传送着空酒瓶。小孟独自在台上,尽情尽意地弹唱着,依旧平静而憨厚的样子。他比我小,已然满头银发,他没有孩子,活得像个赤子。
我和叶帅蒲哥都喝大了,酒或者泪水,把我们几个老头的眼睛染的绯红。最后一曲,他的发妻小薇上去和他对唱,千古的骊歌不免都是黯然销魂者,两人都像素日一般平和庄重,只那座上的各路青衫红裙,倒是湿却大片。
次日大早,小弟等兄弟开车将他送到鸡足山后山的路尽头,那里有一个约好的农夫,牵着马在等他。行囊只是一卷被窝,漫山风雪狂卷,小孟就这样跟着瘦马,踏上了他的古道西风。最后的拐弯处,回身长揖,那些被丢在俗世的兄弟,无不怆然泣下。
这就是野夫笔下的“大理九月”,到了大理,怎能不来膜拜一下。
这个点,还是来得太早了,演出要21:00呢
虽然从人民路搬到了小巷中,但“九月”依旧是民谣界的传奇
和大理众多的酒吧不同,“九月”没那么闹腾。我们来的这个夜晚,客人更少,只有一桌看着就不是一般人的,和老板聊着天,准备着红酒、西餐。
这儿是文艺娱乐圈的聚会地
边上这一桌,估计也是娱乐圈的大神,还有个法国人混迹其中。看着他们和北京的崔健视频,这事儿也只有在这儿能撞上了。
21:25,一场大雨不期而至,九月的民谣也开唱了
23:00左右,雨中打车回酒店,加了十块钱
雨季的大理,几乎天天夜里都有一场大雨。坐在“九月”院中雨棚下,喝酒,听雨,听歌,尤其是听到那首“离家五百里”的乐曲响起,心中不由一空。
2022云南毕业旅行之二
漫步大理古城
2022年7月31日(周日),云南之行的第二天。夜里昆明下了一场雨,早上出门,街上行人都穿着外套。这儿是真凉快啊。
昨晚绕着酒店转了一圈,四周吃的不少,尤其是米线店有好几家,挑了一家规模大点的吃早饭。像我们一样的游客,选的都是金牌套餐;而本地人,都是简单点一碗,更经济实惠。
这一趟云南游,一开始是按自驾规划行程的——三四年前就做过攻略,拿出来改了改。但快出发时,权衡再三,还是放弃了自驾,这其中安全因素的考量占了大头,有几处路段实在没把握(以后会说到)。几个节点的交通方式,都改为火车和包车了。
今天要去此行的重点目的地大理,最经济快捷的方式是高铁了。选择住在这家桔子酒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儿离昆明站很近,打车也就十块钱。
昆明站的北广场还在重建中,据出租车司机讲,修了好长时间了,修修停停,也不知什么时候能修好。司机一路上也在哀叹,这该死的疫情把昆明害惨,这两年游客都不足往年的三成,生意难做啊。这个暑假目前还不错,全国人民都往这儿跑,希望这势头能保持得长一点,就指望这几天挣点钱了。
进了车站一看,人是真不少。原本10:00发车的,动车居然晚点了几分钟才进站。去大理的游客坐满了车厢,还有不少无座的站着。
这个时节的云南,已进入了雨季,看看天气预报,几乎天天有雨。看着窗外飘扬的雨点,有点犯愁。这后面那么多的徒步,尤其是三天两夜的尼汝野外穿越,都在雨中的话,真是难以想象。
大理站离洱海,尤其是古城挺远的。也正因为远,反而打车容易叫到车。唯一的问题是,出站后打车的停车场附近堵车,等了好一会儿,网约车才杀出重围来到我们面前。好在,这时的雨渐渐小了。
大理的酒店,尤其是客栈,实在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让人心动的住处比比皆是。原先打算海西湖边住两天,再海东山上住两天,但一是不想“搬家”了,二是看中的实在太贵,差不多都要两千左右一晚,住不起啊,最终选择了这家酒店。
这家酒店在离古城不远的一个别墅区里,这里面的酒店、客栈有十来家,这是性价比挺高的一家。不到七百一晚的家庭套房,让一家人都很满意。一般而言,在网上订房看到的图片,肯定比实际的要好;但这家,是亲眼所见比网上的图片要好太多。房间的装修细节,体现了主人的品味,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是此次云南之行中住得最舒服的。
一楼的公共区域,就是个老板的收藏博物馆。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能找到自己熟悉的,喜欢的形象。当然,从经济价值衡量,这一屋子的东东价值不菲啊。
这家酒店,其实也是一家精品酒店化的客栈,风格鲜明。房间隔音真是不错,这很难得。尤其让我们一家满意的是,不仅有自助洗衣房,居然还有烘干机。在云南的雨季里,要想把衣服晒干,太困难了。
当然,住在这里也不是没有缺点,出门打车很难。这里离古城和苍山都不远,正常也就十来块钱。但这里是一大片别墅,极少有过路车经过,司机要特地跑过来接,显然没什么动力。这段时间,又是大理难得的旅游旺季,就是加个十块钱,也得等上一阵子。
出了小区大门,是连接苍山和洱海的一条美食街,居然都是清真铜锅和烧烤。小伙子看都不看,一门心思要到古城找吃的。背靠苍山一路下坡,面对着的就是洱海。街上还有出租摩托和汽车的,看了看,还是放弃了。现在去古城,没这个必要。
大理古城,最想膜拜一下的,是大名鼎鼎的“九月”酒吧。在许多歌手的故事中,很多次提及大理的“九月”。硬汉作家野夫在大理隐居的日子,常常流连于人民路上,“九月”是他常去的地方。这是一个充满了故事的所在,简直就是民谣界的传奇。
如今的“九月”改成了餐吧,搬了两次家,早就不在人民路上了。打车到古城,第一站就是“九月”。想来叫餐吧了,总有吃的吧。跟着导航,出租车钻进了一条小巷,没多久就到目的地了。可是下车四周转了一圈,却找不到“九月”,难道是导航出问题了?
还是翀妈机灵,问了一下一旁的小店,人家一指对门,那就是呀,不过要晚上七点左右开门呢。好嘛,还第一回遇上连个店招都没有餐吧!只有大门上的一副对联,让知道的人知道,这儿就是“九月”:地久天长十年九月,高山流水历久弥新。
出发前,看一下古城的咖啡馆,有几家评价挺高。这大理古城,基本就是寻着咖啡馆看风景了——用翀妈的话说,现在的咖啡馆选址都颇费心思的,跟着它走总不会错的。
“九月”不远处,同一条小巷中,有一家门脸很不起眼的咖啡馆,一不小心就会错过,它就是“收获”。黑板上手写的价目表,一看就给你特专业的感觉——主要是我对此根本没什么研究,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的,对我来说就是专业的。
“收获”门脸不大,咖啡是不是特好,我没发言权,但后面的小院确实不错。四四方方的院子,和一家客栈共用的,种满了各色植物,肉肉、鲜花都一副锦衣玉食的模样。
刚坐下的时候,小院人倒不多,不过没不久就坐满了。雨后的大理,太阳一直被云层挡着出不来,坐在小院真不想动了。不远处,带着几个孩子的父亲显然是累坏了,躺在地上的懒人沙发里,就打起了呼噜。
在“收获”小院坐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继续沿着小巷闲逛,没几步就来到了“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学”。大门是典型的白族风格,古色古香,气度不凡。一所中学,凡是冠以省名的,肯定是了不得的。从它的前身“西云书院“算起,有145年的历史了。能在这儿读书的孩子,一定也是很不错的。
从大理第一中学出来,就是热闹的人民路了。还没正经地吃点东西,小伙子开始找中意的饭店了。出来旅行,我从没提前研究饭店的习惯,都是走哪吃哪,随遇而安。小伙子不行,网上找了家,我们就跟着他一路在人民路上逛了过去。
路过”斑马酒吧“,这也是大理一家挺出名的酒吧,白天看着就像刚起床的美女,也就那样。走进空无一人的斑马,看门的女子大声招呼我晚上来,就说是她让来的,老板一定给我打折!
小伙子找的饭店位置挺好,一路过来,又遇见大理最出名的“唐咖”了,这家咖啡馆的老板,据说是得过业界大奖的,那专业,更是我不敢评价的了。不过刚喝过,实在坐不下去。
小伙子找的饭店,在人民路一旁的小巷里,应该也算一家网红店吧。我们来的这个点,不是饭点,自然是有座的。即便这样,店里大多数位置都有人在吃饭,在外旅行,大伙儿的饭点儿都有点乱。
饭店的特色,自然是各色菌菇,煮的、炒的、烤的,都尝了尝。这算在云南吃得最腐败的一顿了,当然,一除二就可以接受了。后来据当地的包车师傅讲,这家是他吃过的第二好吃的菌汤店。
吃饱喝足,出门沿着人民路往苍山方向走,游客是越往前走越多。大理古城唯一想去的景点,是天主教堂。可惜到的时候,大门紧缩,早过了开放的时间了。
云南,是当年西方传教士重点开辟的教区,小时候学的历史书,也提到这一点。大理的这座教堂,是这一段历史的见证。和我们在大城市司空见惯的哥特式教堂不同,这座教堂,要不是文字的提示,你路过时是绝对不会想到这是教堂的。透过铁门远远一看,告诉你这是孔庙,你一定也会相信。
今天流行一个词,叫融合。站在这所天主教堂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词。当年的传教士们,为了让当地人接受新鲜的信仰,真是费劲了心血。建筑上的融合,与地方风俗的接轨,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所白族风格的教堂,以其独一无二的风格,成为了今天的国宝。
从天主教堂所在的巷子回到人民路上,向西走不远就是和复兴路交叉的十字路口了,远远地看见了一座城门,走近才发觉,这就是古城大名鼎鼎的五华楼。可惜,老的那个在特殊年代被彻底拆毁了,这个是1998年重建的。
再次回到“九月”,这回开门了,看见“大理九月”四个大字了,在门洞里。关于这个酒吧的故事很多,印象最深刻的,是野夫笔下记述的:
五十碗之后,我们常去的酒吧,唤做“九月”。这个算是人民路中段的一个老院子,在被改造成九月之前,还有过许多倒闭的过客,以及其他名字。
九月的老板是著名的女汉子阿婕,来自北京,算是中国最早一批玩摇滚的时尚女孩。我们这伙人刚去大理的时候,她就已经另外霸占了一个更老的大院。哥们蒲明带着我和默默、赵野等人去她那第一次夜酒,美女丽莎等人亦在。原本狭路相逢的一堆陌生江湖儿女,在我一路生扑胡砍之下,很快就气氛活跃打情骂俏起来。我的问题是瘾大量浅,滚罢雷阵,才到中场,很快就把自个放翻在侧。
次日醒来,才听说诗人默默和摇滚阿婕酒到残局时,兀自火并了一场。彼此掷杯飞盘,弄得遍地狼藉,不欢而散。这样的相识,正是应了古话。内心歉疚的我们,次日酒醒,见着阿婕急忙表示惭愧。大家相逢一笑,又仿佛没事一样,开始了未来无数多的捉杯厮杀。
阿婕去了丽江工作,九月就托给小孟夫妻在打理。小孟来自京城,也是个流浪歌手,在滇西北道上遭遇了川妹小薇,男欢女爱,竟然在丽江雪山音乐节的舞台上宣布了婚礼。
小孟朴质温良,每夜在九月驻唱,待人礼数周全,一时迷住了大批过客。小薇也算勤勉努力,小两口夜出昼伏,日子原本过得还算滋润。
不知什么因缘,小孟忽然就开始了素食。一向寄生于酒色欢场的乐手,不仅未学会嗑药溜冰之类恶习,反而喜欢上护生和打坐参禅之类修行,这已经有些奇怪。
一个人要出家为僧,说来其实似乎也很简单,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一定要对世事伤心或绝望。如果要说因缘,有些人可能真的是前世埋下了慧根,轮到今生才来了结。大理人民路有个素食圈子,看上去多像是一些茹毛饮血的猛人,但他们确实自觉坚守着素食。小孟原也和我一样的酒肉之徒,但不知不觉地就跟着他们素食起来。吃素了难免打坐,打坐了不免念念金刚经,偶尔也可能灵魂出窍,感受到一些表象世界之外的神迹。
于是,小孟决定去印度走走,从古老的滇藏路向西,渡过大江大河,翻过雪山草地,山那边就是佛国。他只是简单地告诉我,这一趟行脚,令他决心皈依佛门了,只是还需等待因缘具足。然后,他回来就去了鸡足山,在那里果然有个净土宗的大德,很快点化了他。于是,这次他是真的准备彻底遁入空门了。
他和小薇办完了离婚手续,收拾起简单的行囊,过完此夜,从此便僧俗两隔了。这样的事情,亲人都难相阻,朋辈更是不好参言。我只说也好也好,都在大理境内,改日我去给你添油送米。他握着我手,鼻翼翕动着,彼此都要泣下,都各自别过头去,不敢再看一眼。
晚上的告别演唱,人民路的故旧倾巢出动,把九月填的满坑满谷。我和叶帅、蒲大爷等占着中间的火盆,一趟一趟地传送着空酒瓶。小孟独自在台上,尽情尽意地弹唱着,依旧平静而憨厚的样子。他比我小,已然满头银发,他没有孩子,活得像个赤子。
我和叶帅蒲哥都喝大了,酒或者泪水,把我们几个老头的眼睛染的绯红。最后一曲,他的发妻小薇上去和他对唱,千古的骊歌不免都是黯然销魂者,两人都像素日一般平和庄重,只那座上的各路青衫红裙,倒是湿却大片。
次日大早,小弟等兄弟开车将他送到鸡足山后山的路尽头,那里有一个约好的农夫,牵着马在等他。行囊只是一卷被窝,漫山风雪狂卷,小孟就这样跟着瘦马,踏上了他的古道西风。最后的拐弯处,回身长揖,那些被丢在俗世的兄弟,无不怆然泣下。
这就是野夫笔下的“大理九月”,到了大理,怎能不来膜拜一下。
和大理众多的酒吧不同,“九月”没那么闹腾。我们来的这个夜晚,客人更少,只有一桌看着就不是一般人的,和老板聊着天,准备着红酒、西餐。
边上这一桌,估计也是娱乐圈的大神,还有个法国人混迹其中。看着他们和北京的崔健视频,这事儿也只有在这儿能撞上了。
雨季的大理,几乎天天夜里都有一场大雨。坐在“九月”院中雨棚下,喝酒,听雨,听歌,尤其是听到那首“离家五百里”的乐曲响起,心中不由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