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都镇“双桥峙塔”

(2012-09-13 05:24:47)
标签:

图片

环太湖流域

七都

江南古街村

双桥峙塔

分类: 旅游休闲

 

七都镇“双桥峙塔”

    据史料记载,苏州市吴江七都之名源于宋代的都图设置,是在唐末后梁开平吴江置县后,共设二十九都,横扇为四都,庙港为五都,继而有六都、七都、八都等,其中六都、七都应属七都镇区域。七都早有“太湖十景”之说,均是文人雅士吟咏之景。明末清初时新定“六都八景”,即“春塘叠翠”、秋野游灯”、“刘漾菱歌”、“吴村烟市”、“朱圩渔舍”、“隐读耍帆”、“双桥峙塔”、“古杏笼庵”,其中双桥峙塔为六都第一胜景。在数百年的悠久岁月中,由于世异风殊,大多已名存实亡,唯独“双桥峙塔”经过几百年的风吹浪打雨蚀,至今却依然风采不减当年,在“合理保护利用”下,雄姿焕发而盎然生辉,已成为七都独具特色的一处风情物景。

 

 

七都镇“双桥峙塔”

七都镇“双桥峙塔”
    “双桥峙塔”位于苏州吴江震泽镇八都贯桥村与七都镇李家港村交界处,蒋家漾与稽五漾相连处。一位法号惠心的师太云游到此,见这里水边若兰芬芳,湖心小岛吐茵,优美的风景吸引了她,这位师太便停留在岛上,结芦为巢,四处化缘,积够了资金,便在这风景如画的地方修了一座庙宇,好似浮在碧波上一样,故取名“浮碧庵”。

 

七都镇“双桥峙塔”

    七都“双桥峙塔”即为双桥、双塔、一峙。双桥为双塔桥,双塔桥原来有一对“孪生姐妹”三孔拱桥,呈一字长蛇形,镶嵌在稽五漾与倪家漾中间,后来重建后西侧那座改为小平桥,成为一拱一平双桥。双塔,原来两桥的东西桥堍都各镇一石塔,上世纪被双双毁掉。一峙,即为现在两桥中间的双塔峙,亦称浮碧庵。双桥双塔对峙,非常气派壮观,水乡味道十足。

 

 

七都镇“双桥峙塔”

    双塔桥,原名双石桥。跨七都、八都两镇。据历史记载,它造于明代洪武年间,东面两桥都有三拱,桥两头各有一座石塔。万历七年,宗伯董洵阳重修。后两桥都损坏了,清雍正七年,里人盛宣令、邱美中筹资金重建,东桥仍是3 拱,西桥是石堍板桥。光绪二十七年又重修。两塔在上世纪时拆除。
  双塔桥南北两侧各有两副对联。南联是:吴中第一津梁,揽太湖三万六千顷;问劫后重修岁月,维光绪二十有七年。北联是:水从天目来源,导江入湖皆夏禹王力;塔跨桥头分峙,齐云耀日明洪武时。南北联中各有两小联,分别是:唯上上田,农桑兴大利;活泼泼地,兰若宛中央。遥对莫厘峰,别饶胜境;滨临稽鱼漾,时听鱼歌。对联中真切描述了七都农业、蚕桑业的繁荣昌盛之景,拱桥上的栏石望柱雕有四头石狮子,栩栩如生。拱桥紧联平桥,形成了拱形与梁式一体,单孔与三孔同映佳景,真是平凸各异,气势恢弘。

 

七都镇“双桥峙塔”

  双塔桥南则稽五漾,北则倪家漾,登临眺望,清风帆影,夜月钟鱼,荻渚鸣榔,苔矶垂钓,一番浓浓的农家风味。古人孙展儒曾作过:“地偏分漾五,水急锁桥双。碧玉浮萧寺,清风冷佛幢。彩虹联巨塔,文笔卓长杠。艇系河洲夕,钟声带月撞”一诗,对双桥峙塔的美丽景致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七都镇“双桥峙塔”

   双塔桥初建于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万历七年(1579)由浙江南浔籍高官董宗伯重修,后两桥俱圯,清雍正七年(1729),里人盛宣令、邱美中募捐重建,东侧的那一座仍为三孔,西侧的那一座则改作了梁式。现存之桥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重修,保持了雍正时的形制。


七都镇“双桥峙塔”

  踩着石级,跨上拱桥,可见桥顶立有四柱,每只柱子上都雕着一头惟妙惟肖的狮子。狮子古称“狻猊”,猛兽的意思。狮子十分凶猛,被世人誉为“百兽之王”,成了人们崇拜的对象,同时也当作威镇八方、唯我独尊的王权化身。在桥顶上,举目而望,只见远处太湖洞庭东山、西山远山近水,秀色可餐,稽五漾波光粼粼,渔舟点点。

   双塔桥历经沧桑,无数的时光流转,时代的变迁留下了历史的印痕,但无伦怎样也始终改变不了双塔桥那风姿绰约的倩影。


 七都镇“双桥峙塔”

    双塔寺是七都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唯一的一所寺院,它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六百年多年历史,无论时事变迁,寺中香火都十分旺盛,香客络绎不绝,由于它四面环水,如水中之洲,水中之岛,又称仙岛佛国,它前后两漾湖泊明镜般地镶嵌在寺旁,寺前方、锯、梯各形,桥两面侧有楹联,护栏上方有石狮四尊均有名匠雕就而成,巧夺天工,古朴苍凉,双塔、双桥、双井的建筑布局一支独秀,全国独一无二,早年就以此享誉江南,登桥而望怀古之情油然而生,古桥古寺连成一体自然风光十分美丽,时有“六都第一胜景”之说。潘虹主演的电影《杜十娘》就是将双塔寺作为外景地来展现江南水乡独特的美景,双塔飞峙、双桥彩虹构画出双塔寺极具特色绮丽风光。

 

 

七都镇“双桥峙塔”

  电影《杜十娘》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天昏地暗、狂风巨浪”一片肃杀与凌厉的一段场景,就在双塔桥、浮碧庵旁。庵与桥同龄,基本上是同建同毁同修建。

 

七都镇“双桥峙塔”

    至清乾隆九年(1744),“寺僧以阁将圯,拆下改建平屋,而古制废唉”,后来才建为楼房。庵很小,院里有三间旧楼,楼就是大殿,关上院门那就是佛门。再后来,庵的形制为三进,第一进供王灵官菩萨;第二进供圣帝菩萨;第三进供观世音菩萨。浮碧庵是建在水中的一个沙洲上,洲在漾中,即为“浮碧”两个字的来由。以前这个庵里住的是个老和尚,六岁出家,在庵里终老。晚年他收了个女徒弟,给女弟子取了个“妙由”的法号,妙由不落发,吃素诵经,与世无争。现在虽然香火不是太旺,但也时有善男信女前来进香。上完香,人们喜欢与妙由尼姑叨叨家常,妙由很温和,澹然地过着小日子而安知天命。
  

七都镇“双桥峙塔”

   双塔峙经市宗教部门批准,被列为佛教活动场所。 

 

七都镇“双桥峙塔”

    2006年11月6日,双塔峙隆重举行了佛像开光法会,参加法会的各地高僧、信众和当地群众达上千人,场景热闹非凡。此后,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佛门境界感召下,各路信众纷纷慷慨解囊,对浮碧庵进行了重新粉刷装修一番,里里外外金碧辉煌。

 

七都镇“双桥峙塔”

七都镇“双桥峙塔”

    同时又在后面的草地上新增了一进,建起了豪华气派的“大雄宝殿”,宝殿东墙外的水面上又“浮”起了一尊观世音的大佛像,使整个浮碧庵连同双塔桥更加显得气势恢弘而充满精气神。

 

 

七都镇“双桥峙塔”

    寺院的大部分建筑毁于战火,现存寺院门前的双桥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桥与寺内的观音殿应该都是清朝时期遗留下来的古迹。1997年,双塔寺(桥)被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双桥峙塔,景色着实迷人,《儒林六都志》上载有四句吟诵该景的诗,其中一首署名为金莱的写道:“双虹横跨处,塔影吊晴澜。佛屋春风古,蟹篱秋月寒。僧归荷月渡,鸥梦蓼花滩。犹喜添幽致,土人尽布冠。”时至今日,此景虽然没有了塔,但依然十分诱人,她将成为七都太湖文化旅游资源的又一大亮点。

 

七都镇“双桥峙塔”
卫星图显示水下是几何图形,不知是什么?

七都旅游后还可去南浔古镇。十分方便。

公交七306路:七都广场—南浔

线路全长:14.5公里。无人售票空调车,票价3元。

首末班时间:6:10-17:40 。

运行间隔:10分钟。

线路途经:铜七公路、人民路、吴越路、泰安路。

沿路停靠:七都广场、农商行、镇政府、国税分局、捐资碑、电线市场、交警中队、心田湾、丰田路口、菱田路口、长桥村、虹桥路口、大其仁、吴越村、吴越大桥、电梯厂、南浔

 

谢谢欣赏。

 七都镇“双桥峙塔”

七都镇“双桥峙塔”
 ***环太湖流域***

部分图片资料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摸着石头过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